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件事,那就是秦始皇死后,胡亥篡位的事情。当时,胡亥在秦始皇死后,秘不发丧,和赵高一起密谋篡位。他们胁迫了丞相李斯入伙,先篡改了秦始皇召回太子扶苏的诏书,让扶苏和将军蒙恬自杀。
接到诏书后,扶苏和蒙恬的表现不同。蒙恬就不肯自杀,非要问个明白不可。使者也不敢强迫蒙恬,只是将他关押起来。蒙恬还劝说扶苏,不让扶苏自杀,劝扶苏向中央请示,核实这件事再说。但是,扶苏在接到诏书后,没有听从蒙恬的劝说就自杀了。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扶苏为什么接到伪造的诏书,就不加甄别的自杀了呢?这是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诏书是真的。
秦始皇原先的诏书本意是让扶苏赶回咸阳,在自己死后参加自己的葬礼。以扶苏的太子之位,当然顺理成章的接任皇帝。可是,这个诏书被中车府令赵高给截留了,没有发出去。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胡亥、赵高和李斯一起合谋,改立胡亥为太子。这样一来,扶苏便失去了太子的权力,成为普通的一名皇族。接下来,胡亥的太子之位被大臣们认可,他们又进行了下一步,伪造诏书,命令扶苏和蒙恬自杀。
虽然说,让扶苏和蒙恬自杀的诏书是伪造的,但伪造的只是内容。在形式上、诏书本身是真实的、合法的。掌管皇帝玺书的是赵高,他发出的诏书当然是正规的。而改立胡亥为太子的诏书得到了天下的认可,李斯作为丞相也做了担保。那这道命令扶苏蒙恬自杀的诏书当然也没有人有异议。
扶苏作为太子,当然对宫中的礼仪,文书的真假了如指掌。他一看就能够看出诏书是真的,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质疑形式已经没有异议了,所以扶苏选择了自杀。
二、扶苏和秦始皇之间的隔阂很深。
扶苏相信赐死的诏书是真的,这也和秦始皇的平日里的作风,以及两人之间的隔阂有关。秦始皇做事的风格大胆果断,很多超出人之常情的事情,都行之不疑。他认为对的事情,根本就不理睬旁人的非议,如果触怒他,他根本就意气用事,不讲理智。
他在攻下邯郸后,首先就把当年得罪自己的人全部杀光。他在听说儒生讽刺挖苦他后,就断然采取“焚书坑儒”的手段。他在发现有人把他的话向外泄露后,就把身边的人全部杀光。由于他的这种做事风格,留下了残忍粗暴的名声。
而扶苏和秦始皇的做事风格不一样。由于对事情的看法不一样,双方产生了矛盾。秦始皇将他发往蒙恬那里当监军,也是对他的惩戒。可是,秦始皇还是在心底认可扶苏的能力的,并没有废掉他的太子之位。秦始皇只是想惩戒扶苏一下,然后再召回他。
可是,秦始皇是不愿意让他人知道他的心思的。因此,这层意思无人知晓。天下人包括扶苏在内,都认为扶苏不如秦始皇的意愿,失宠了。因此,扶苏对下一步遭受更大的打击已经预先有了思想准备。
胡亥、赵高和李斯明白,秦始皇要真正的惩处扶苏,那就首先要废了扶苏的太子之位。这样,扶苏在接到废除他太子之位,改立胡亥消息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这个心理暗示。那就是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了。在心灰意冷之下,他根本没有接受蒙恬的建议,一死了之。
三、扶苏就算是接受蒙恬的建议也是一死。
蒙恬当时提出的疑问是这个诏书的真实性,还有这种行事的草率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这样的异议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要提出异议,那就必须在更换太子的时候提出来。在太子已经更换,天下也都认可的情况下,在诏书的细节上提出异议,是没有用的。
蒙恬劝说扶苏的真实意图是,劝扶苏孤注一掷,和自己一起利用手中的几十万精锐军队,去向咸阳兴师问罪。这也是胡亥、赵高、李斯他们最害怕的。因为这个时候秦始皇已死,他们秘不发丧,这段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时间一长,真相败露,他们就面临着灭顶之灾。
可是,如果秦始皇没死的话,扶苏和蒙恬就成了拥兵造反了。这是灭族的罪名,两人都无法承担。而他们手下的将士,也不会冒着家人受罚的风险跟他们一起造反的。
这一点扶苏和蒙恬都心里明白。扶苏知道诏书是真的,他就算是拒不执行,向上核实。那么无非等到的是更多的诏书,更严厉的惩罚。在不知道秦始皇的真实情况,部下又不会跟随自己造反的情况下,为了免去更多的惩罚,不如直接一死了之。
四、这个事件的真实性。
胡亥篡位这段历史来自《史记》,但是,如果从文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篇很精彩的文学作品。可是,如果真的推敲起来,就有点不合逻辑。
首先是秦始皇的死,赵高有胆子进行隐瞒,那些近身的侍卫、宦官、宫女有隐瞒的胆量吗?如果象《史记》里所说的,那么秦始皇不就连自身的安全都保证不了,还当什么皇帝?他直接让赵高当皇帝就得了。
而赵高胁迫李斯就更不可能。李斯对秦始皇忠心耿耿,而赵高以保住李斯的相位和荣华富贵为诱饵,更是无法说动李斯。当时秦朝设有两个丞相之位,就算是提升蒙氏也不会危害李斯的位置。
而秦朝的时候设定的秦法周密森严,如果按照《史记》所说的,赵高一个人就可以动摇国本,那简直就成了笑话。因此,胡亥篡位是很不可能的。那么,命令改易胡亥为太子,命扶苏、蒙恬自杀很可能是秦始皇的本意。我们看诏书的话语,跟秦始皇的语气、脾气完全吻合。不管是不是秦始皇临死昏聩,听信谗言,这一切都是合法的。这样,扶苏也就只有选择一死了。。
至于说胡亥篡位和扶苏冤死这些事,只是当时流行的传说而已。大家对胡亥登基后的胡作非为感到深恶痛绝,于是编造了这些传说。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陈胜就说道胡亥和扶苏的传说,提出借扶苏的名声为号召,来得到百姓的响应。
试想一下,如果这传说是真的,这件事怎么能够传出来?赵高能够一手遮天,连秦始皇的生死都掌握在手心,能够让这样机密的事传出去?李斯到最后临死前,已经被灭三族了,也没有对外透露过一个字。可见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是有疑问的。
结语:
当扶苏接到让他和蒙恬自杀的诏书的时候,他能够分辨出诏书的真假。作为过去的太子,凭着他对秦始皇的了解,他认为这道旨意是真实的。自从被秦始皇贬斥到这里监军,他就在等待秦始皇下一步的决定。
如果扶苏的太子之位没有被废除,那么,来的诏书可能会是秦始皇回心转意的诏书。但是,当时天下都已经知道太子改易的消息,那么,这个时候来的诏书十有八九代表着灾难。有了这种思想准备的扶苏,在接到诏书后,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如果听从蒙恬的劝告,他只有和蒙恬一起造反的道路。如果秦始皇还活着,他们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样,面临灭族的选择,这些秦军是不会和他们一起造反的。这就是后来蒙恬也选择自杀的原因。因此,从以上的种种考虑出发,扶苏选择了死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