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充欲召回司马光起复旧党,为何最终没有成功?

纵横百科 74 0

王安石和吕惠卿罢相外放后,统治朝廷的新党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现象,中枢也出现了罕见的宰相权力真空。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宋神宗任命吴充为宰相,接替王安石掌控政事堂。吴充作为保守派的大臣,对王安石变法是强烈反对的。他上台后积极与被贬谪外放的旧党领袖们联系,尤其是与避居洛阳修书的司马光密切通信,意图将旧党核心们重新起复,与新党争夺朝廷的控制权。然而这次整治行动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旧党不但没能重新起复,反而遭到了更大的打击。新党核心蔡确竟然能乘机上台,成为第三位拜相的新党领袖。

对于吴充谋划起复旧党的失败的原因,历史上有着众说纷纭的讨论,给出了不同的结论。从主流历史圈的意见来看,他们将吴充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王珪的忌恨和蔡确的政治攻讦。在很多历史学者的书籍中都提到,正式因为王珪对吴充的忌恨,才推荐了蔡确进入政事堂掣肘吴充。而蔡确进入政事堂后,利用权势打压旧党大臣,将吴充卷入政治斗争中,使他无力完成起复旧党的计划。最终吴充在宰相任上碌碌无为,又因年老病多,不得不罢相致仕。于是吴充和司马光谋划起复旧党的计划无疾而终,旧党再次在党争中遭到沉重的打击。

这种说法在很多历史著作中都长期存在,几乎形成了定式。可是从当时的政治格局来看,这种解释是非常肤浅的,只是就政治现象进行拼凑的结果。吴充无法完成起复旧党的计划,固然是王珪和蔡确的破坏,但从深层次看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实际上从吴充拜相开始,他就并不是能够坐稳相位的人选,只是宋神宗的权宜之计罢了。在皇帝态度并不明确的情况,要将被贬谪外放的司马光等人召回朝廷,这显然是有着很大阻碍的。而且在当时的政事堂和朝廷之中,新党掌握着极大的权力,又怎么可能坐视旧党起复?

分析和评价吴充起复旧党的事情,必须要从宋神宗让吴充接替王安石出任宰相的意图说起。前文讲过,王安石之所以第二次罢相,其根本原因是新党因为内斗而分裂。王安石之子王雱因为是内斗的策划者,使得王安石难以在朝廷中立足,不得不选择自请罢相。王安石走了,但宋神宗的变法还要继续下去。尤其是当时宋神宗已经为后来的元丰改制做准备了,说明他并没有放弃变法图强的政治路线,自然不会将反对变法的司马光等人召回朝廷。从这个政治路线上看,吴充显然不是执行改革路线的宰相人选,宋神宗任命他为宰相是另有所图的。

综合各方面的历史资料分析,宋神宗让吴充拜相,其实是看中了他特殊的人脉关系。吴充虽然是保守派大臣,但他的人脉关系非常广博。吴充出身于浦城吴氏,这是福建宋朝时最为著名的官宦世家之一。他的父亲吴待问是宋真宗咸平年间的进士,是当时的南派名臣杨亿的得意弟子。杨亿因为背弃南党,依附于宰相寇准,因而受到北党大臣的礼遇。吴待问因此受到北党照顾,官路上一帆风顺。吴待问两个儿子都非常出色,长子吴育是宋仁宗年间的副宰相参知政事,次子便是接替王安石出任宰相的吴充。

吴充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他们的姻亲都是当时的朝廷重臣家族。其中次子吴安持的夫人便是新党领袖王安石的女儿蓬莱县君,长女嫁给了欧阳修的长子欧阳发,次女嫁给了吕公著的次子吕希绩,幼女嫁文彦博之子文及甫。从人脉网上看,浦城吴氏可谓是横跨新旧两党,将宰相和副宰相子女们一网打尽,一时风光无限。因为政治立场的关系,除了王安石家族外,其他的几家都是旧党的核心家族,所以吴充各人的政治态度是站在旧党的立场的。因此他一上台就开始动摇王安石在任时的政策,并与司马光谋划重新起复旧党。

由于王安石罢相后出现的权力空白期,宋神宗任命吴充为宰相就非常考究了。如果他任命的是新党大臣,对于正处于内讧中的新党而言就是火上浇油,加剧新党分裂。可面对即将到来的元丰改制,没有团结的新党是不能成事的,所以宋神宗不能选新党的大臣接替王安石。如果他召回旧党的核心如司马光、冯京等人,必然引发新党的群起而攻之。这样新党倒是团结了,可旧党却成为了改革的阻碍,未来的元丰改制也没办法操作了。但选择吴充这位在新旧两党都有渊源的大臣,反而起到了缓兵之计的作用。

首先,吴充是旧党大臣,一上台具有鲶鱼效应,迫使新党团结一致对外。其次,吴充的次子是王安石的女婿,新党在攻讦的时候不会下死手。第三,吴充占据了相位,旧党的激进派司马光、冯京等人又没法把他拉下台。第四,吴充的政治能力不强,想要摆脱新党的纠缠起复旧党,会出现迁延日久的情况。这样宋神宗便有了时间从容布置,为后来的元丰改制争取空间。事实上历史发展也是如此,吴充受到王珪和蔡确的掣肘,最终一事无成。他与司马光商议的,召还司马光、吕公著、韩维、苏颂,并推荐孙觉、李常、程颢等数十人的事也石沉大海。

吴充上台引起的鲶鱼效应还能解决新党分裂的问题,这个也许是连宋神宗和司马光都意想不到的。王安石罢相后,新党群龙无首,出现了分裂的迹象。为了对付吴充,蔡确站了出来,他弹劾三司使沈括,针对相对的拉开与旧党的政治斗争。他又利用相州“劫盗杀人”案将吴充扯了进去,使其无法顺利地起复旧党。然后激进的新党大臣知谏院张璪利用安南战事失利的事情攻讦吴充,使旧党大臣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起复之事几乎陷入绝境。面对新党团结攻讦,吴充完全没有办法,最终只能称病罢相,不久以后便病逝了。

从吴充谋划着起复旧党的情形来看,这一切都是被宋神宗完全掌握的。可以说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控制之中,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司马光在信中还将废除新法寄托于宋神宗身上,实际上也有些天真的。宋神宗对变法的坚定,远超之前的宋朝各位皇帝。即便面对种种阻挠和困难,他依旧把变法图强放在了自己执政的第一位。吕惠卿组建新党可谓是给了他最大的支撑,用新党压制旧党,扫清变法的阻碍,也成了他的手段之一。可以说随着新法推进的深入,朝廷方面得益增大,宋神宗压制旧党的本钱越来越足,变法的意志就越来越坚定。

因此吴充和司马光谋划起复旧党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没有成功的可能。而这次失败也彻底断灭了旧党依附于皇帝的念头,转而把目标对准了两位皇太后。至少从政治倾向性来看,两位皇太后也是坚定的旧党,而且他们背后还有北宋将门集团作为支撑。这些从宋朝建立之前就存在的军事贵族,在宋朝北方民间有着根深蒂固的势力,对老百姓的影响也极大。当士大夫阶层与军事贵族联合后,这样的势力才足以与宋神宗、新党抗衡。所以在整个元丰改制期间,司马光都没有回到朝廷,而是选择避居洛阳,等待宋神宗露出破绽。

吴充的失败也给元丰改制扫清了障碍,尤其是蔡确和张璪利用这个机会攻讦旧党大臣,使得反对改革的声音陷入了空前的低潮期。官制改革本是变法中难度最大的,也是对士大夫官僚们政治利益侵害最大的。一般而言这种改革必然是阻力最大,推进速度最慢,甚至会遭到最强的反击。可是在这个背景下,宋神宗亲自主持的官制改革遭到的反对声却很小,相对顺利地就完成了。改革后的官制不但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皇帝对朝廷的掌控力度,也奠定了宋朝未来一两百年的政治基础。即便是在靖康之变后的南宋朝廷,也是以此为官制根基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