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查抄家产 刘禅知道后为何勃然大怒。
“扶不起的阿斗”,“此时乐,不思蜀”,这些话都是世人用来嘲讽刘禅昏庸的笑话。连刘备在去世之前,都对这个亲儿子的治国能力表示怀疑,要郑重地托付给诸葛亮,表明态度。
诸葛亮作为刘禅相父监国,刘禅只用做个无忧无虑的皇帝就行了。
刘禅真的笨吗?那肯定不可能,虎父无犬子,他的生母甘夫人也是个聪慧之人,他怎么能呆笨。
诸葛亮也实实在在地,夸赞过刘禅聪明,但刘禅从未表现过他的才能。从出生起就活在诸葛亮的光芒下,连刘备都是一直以诸葛亮的主意马首是瞻的,他一个后辈,能干啥?
况且刘备死前强调了地,要他凡事听诸葛亮的。
其实刘备是想保护这个儿子,还说反话:
“如果刘禅不能辅佐,请诸葛亮取而代之”
以此来考验诸葛亮的忠心。可是在刘禅听来,就是另外一番含义:“你要听话。”
刘禅确实做到了听诸葛亮的话,臣子来禀告事情,问他怎么办,他说去问相父的意思。一切军国大事他都不操心,哪个皇帝像他过得这么省心?
也许这不是他的本意,可作为蜀国的皇帝,刘禅是真的忌惮诸葛亮。一个皇权在握的人,不可能对权力没有欲望。要是权臣专政,就会跟皇帝产生冲突,刘禅忍住了。
他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他在等待机会,诸葛亮年长,一定会走在他的前头,他总有能收回蜀国大权的一天。
诸葛亮的任务是辅政,但是他做的过头了,事必躬亲,一点机会都不给刘禅。在他心里,已经将刘备的志向当做自己的志向了,以匡扶汉室为己任。
但他从未想过,刘禅早已成人,终究是要亲政的,且他不能护刘禅一辈子,不让皇帝早点锻炼自己,将来无人辅佐之后他该怎么办?
刘禅表面对相父毕恭毕敬,内心不可能没有抵触和反感,他即使再无能也不能接受被一个臣子当傻子对待,君臣就该有君臣的区别。
诸葛亮将朝中所有的事都安排好了,还教刘禅怎么做,他那是辅政吗?他从来就没想过扶他,只是按自己的意愿操纵蜀国罢了。
诸葛亮死后,刘禅接到下人的禀报,不相信地反复问:丞相真的死了吗?得到确定回答之后,刘禅仰天大哭,还悲痛数日以致不能上朝。
人人都以为刘禅是感念丞相为蜀国做的贡献才如此,结果刘禅转头就废除了丞相制,同时拆解军队与政治的合权,将权力下放到蒋琬和费祎的手中。
从此,蜀汉再也没有像诸葛亮一样,同时掌军权和政权的专权权臣了。
刘禅哭是哭什么?怀念诸葛亮?他是在哭自己,当了那么多年的傀儡皇帝,终于再无人限制他了,隐忍多年,终于喜极而泣。从诸葛亮专权方面来看,他跟曹操好像也没啥区别。
唯一的区别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不愿意做曹操的傀儡,而刘禅愿意让权。诸葛亮和曹操都架空了皇帝,谁又比谁高尚呢?
可能诸葛亮还是稍胜一筹吧,他虽然也专权,但他真心从来没有打过蜀国的主意,没有想过取而代之。而曹操做这一切都是在给曹丕铺路。
蜀国朝中没了诸葛亮,大臣们马上开始巴结刘禅这个真正的主子。有人为了表忠心,跑到刘禅面前告发诸葛亮贪污。
这事立马就触了刘禅霉头,贪不贪污的无所谓,关键是有了诸葛亮以权谋私的罪证,太激动了,立马派人去诸葛亮府上抄家。派去抄家的人很快回来了,回禀刘禅说,诸葛亮家里啥值钱的都没有。
而诸葛亮死前给刘禅留了封信: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刘禅大怒,严惩了诬告诸葛亮之人,替诸葛亮正了名声,也让那些维护诸葛亮的人对自己减少敌意。
诸葛亮虽专权多年,但到死都还在为蜀国的江山社稷呕心沥血,死后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对蜀国的忠心,只是他高估了自己,也看低了刘禅。
诸葛亮死后,刘禅独掌政权近三十年,也用事实证明了他从来都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包括他后来不思蜀的“名言”也只是想保全自己,等待时机来日反攻而已。能忍,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