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曾轰炮总统府,晚年为生活四处借钱,死后用母亲棺材入殓

纵横百科 54 0

时间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没有边界,失去的时间不能找补回来,而未来的时光也无法预判。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淡忘曾经的人和事。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千千万,他们虽然已经不在世上了,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没有被时间所洗礼。

但是有一些人,他们生前的一段时间辉煌,但是死后却被人们遗忘了。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开天辟地的人物,他的精神在现在这个时代都被人们牢记。

而跟随孙中山的一个人,他却没有孙中山的胸怀,最终也没落下好的下场。他就是陈炯明,他曾经跟随孙中山先生南征北战,但最终因为反对孙中山北伐,被免去大部分职务,更荒唐的是,他指示部下炮轰上司孙中山的住处,以失败结局收场,最终病逝于香港。

晚清出生,考取状元

陈炯明于1878年在广东海丰县白町乡出生。年少时的陈炯明家境富裕,是清朝有名的富商,所以陈炯明从小可以说是锦衣玉食。

但是家庭境况随着清朝的衰落,父亲经商的失败,陈家也一落千丈。于是陈炯明决定通过上学堂考试晋升,让家族重振昔日辉煌。

1898年,他考中秀才,但是不久科举制被废除,因此陈炯明想要通过中举的梦想破灭。于是他后来就读于海丰师范学堂、广东法政学堂。在这个阶段之中,陈炯明产生了新的思想,同时接触到了同盟会。

开始从政,坐镇广东

人们都说在历史上有两位很会领兵打仗的秀才,一位是山东人吴佩孚,一位就是广东的陈炯明,被称为“南陈北吴”。

加入同盟会之后,陈炯明接触了孙中山。毕业之后,陈炯明开始走入政坛,虽然跟随孙中山,但是他们二人的政见并不相同,这也是后来两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件。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在武昌起义之后,陈炯明也积极参加南昌起义。一开始陈炯明手下仅有一百多人的工人农民参加革命起义,后来人数扩张到了8000人,陈炯明在惠州起义成功。

作为一支军队,陈炯明所带领的军队在战争当中并不占绝对优势。人数少,而且军人的素质不高,大多都是普通民众,这也是陈炯明失败的原因之一。

因为当时的陈炯明拥有军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广东省的副总督。总督调离之后,陈炯明成为了广东省总督,开始统治管理广东省。他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军队素质,扩充军队人数,积极发展经济。

但是陈炯明有一个缺点,他的管理治理过于粗暴,这也让百姓非常不满,也为他的悲惨结局奠定基础。

从跟随到反对

众所周知,陈炯明在年轻时加入同盟会后,就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他学习了与旧的封建思想不同的新思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陈炯明渐渐地与孙中山有了不同的意见。

孙中山先生一直致力于祖国的统一,而陈炯明却是想着各个省自己治理。他想要在广东做他的“皇帝”,这样与封建社会又有什么两样。

1913年,孙中山进行了二次革命,两人虽然已经产生矛盾,但是陈炯明还是依然进行了革命,率领广东独立。

独立以后,孙中山命陈炯明进行北伐,在短短十天之内,陈炯明就组织了14000人的北伐军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战争还是以失败告终。陈炯明失去了对广东的统治,自己也逃往了海外。后来,陈炯明与孙中山的意见越来越不合,甚至公开与孙中山站在对立面。

1920年,陈炯明回到广东带领军队驱逐桂系军阀,成功夺取广东的政权。此时,陈炯明依然坚持联省自治。他认为既然不能实现统一,那就不如自己治理。他拒绝了孙中山的北伐请求。

发动政变

因为意见不同,孙中山免除了陈炯明的职务。因此,陈炯明发动政变,起了杀害孙中山的念头。

1922年6月6日清晨,寂静的城市里突然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总统府顿时冒出熊熊大火,孙中山趁乱逃出。于是,第二次护法运动以二人意见不同而失败。1925年,陈炯明彻底失败逃往香港。

对于曾经的辉煌的军阀来讲,即使出逃,也应该具有家财万贯,即使失去了政治方面的加持,也应该不缺乏金银珠宝一类物质财富的。但是陈炯明却是十分寒酸,这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陈炯明的母亲、子女还有陈炯明夫妻二人都挤在一个小的房间里,只有一个床板。全家人没有收入,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细粮可以吃,只能吃粗粮。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陈炯明虽然经常给他人写长信求助,但是那些信基本上都石沉大海了。何况陈炯明落魄到如此地步,更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了。

因为生活不好,不久陈炯明身体就垮了,最后在1933年不治而亡。陈炯明死后,家里没有钱为他准备后事,只能把他的遗体放在给母亲准备的棺材里面。高个子身材却被放入拥挤的棺材中,实在凄凉至极。

小结:

陈炯明曾经是何等辉煌,他在广东省称霸一方,甚至还带动了广东的发展。但是由于自己的私欲,为了自己继续在广东称霸,而反对孙中山先生统一全国的大业。最后被国民军消灭,被迫逃离。

人们对陈炯明的评价一直都是两面派的,有人说他是民族的英雄,也有人把他称之为叛徒。但无论是什么,他都会被时间所遗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