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为什么他们愿意放弃兵权?因为赵匡胤断了他们所有退路

纵横百科 56 0

提到对于宋朝的印象,人们肯定会想到一个字,弱。事实上,宋朝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的确很羸弱,它的对外表现甚至还不如后周的柴荣。虽然也有学者为宋朝方案认为宋朝对外作战的胜率甚至比唐朝还要高,但事实上宋朝的胜率全都是防守作战的胜利,对外的开拓进取几乎都是负战绩。

因此人们愿意追捧宋朝的文化,宋朝的经济,但绝不愿意提到宋朝的政治地位以及大国形象。而造成这一原因,其关键就在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自此以后武将地位越来越弱。

这种行为在现代看来简直就是弱智,因为这就是自废武功。而且有一点我们不能明白,当年后周政权的武将一个个手握重兵一言不合就造反,那么为何赵匡胤能够杯酒释兵权呢?带着这些疑惑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再现一下杯酒释兵权。

关于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在一般的历史演绎中,往往都是这样一个场景。宋太祖赵匡胤邀请众多武将喝酒,等到酒足饭饱之际,突然掩面哀叹,感慨自己成功的幸运,感慨当年黄袍加身的巧妙。然后又进一步延伸,自己能够黄袍加身当皇帝,那么手底下的人会不会也可以黄袍加身被迫登基呢?

这一番言论,一下子下的所有武将跪地哀求,欢乐的宴会与冷烈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就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下,宋太祖安抚众人,让众人交出兵权,许以婚姻,给他们一个安乐太平的未来。

每一次看戏曲演绎的时候,都对这一段演绎的十分精彩,觥筹交错之间,却是杀机四伏,温情默默之际,言语之间都是暗藏危机。

如果仅仅只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那么我们肯定会得出一个结论,杯酒释兵权的成功是在于宋太祖的突然发难,以及他个人的王霸之气,这些武将不得不服。

然而戏曲终究只是戏曲,如果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根本不适用。道理很简单,不管一个王八之气的君王多么厉害,或许他可以清客之间制服一个又一个的人,但绝不可能顷刻之间影响这些人背后的力量。要知道每一个高级将领背后都有一帮过命的兄弟,这就宛如一个利益集团一般,可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记得有学者说过,在中国的文化一般都有台上的面子以及台下的交易,很多时候看起来简单的事情背后,早就已经经过了细致的斗争。如果将这种说法运用于杯酒释兵权,我们可能会看得更加透彻,其实宋太祖一言定乾坤,背后经历了很多的斗争。

对此,其实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宋史中的记载,在目前的主流历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应该开始于公元960年,这一年太祖皇帝刚刚平定了李重进叛乱。虽然战斗最终还是快速结束,但是其中也曾经数次剑走偏锋,即使是宋太祖也不由得流下冷汗。

所以,皇帝和赵普在商量天下大事的时候就曾经感慨,任何人只要兵权在握,就可以掌控兴衰,甚至可以影响王朝之命运,这种现象必须要彻底更改。

在平定天下之乱以后,宋太祖快速的整顿进军队伍,全部安插自己的亲信人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宋太祖尤其注重于中下阶层的干部的选择,想要架空那几个老人。

所以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远没有吸取演绎的那么简单,所有台面上的轻轻松松都是背后的刀光剑影所支撑起来的。

当然对此还有一种说法,因为历史学界考究,杯酒释兵权的时候有三种说法,而且这些说法都是漏洞百出,甚至有学者认为杯酒释兵权的事件根本不存在。

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话,那么当年宋太祖夺取兵权的手段可能是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那自然就更加合理了。

不过平心而论,虽然宋太祖这些手段玩的十分精彩,但也断送了中原王朝最后的脊梁骨,这也不由得让我们感慨历史的发展真是让人不可捉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