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他被诸葛亮误认奇才,最终却成政治牺牲品

纵横百科 119 0

三国中的人物,很多都是被美化了的,尤其是蜀国,像什么五虎将,卧龙凤雏等等,一个个都是要么武功高强,杀敌无数,要么聪明绝顶,智谋超群,可以说是很强的都在蜀国了,简直就是吸引各路人才啊,但是其实也不尽然,有一个人就没有这么幸运的加入这个行列,而且不仅没有被美化反而被丑化了,而且丑化得很严重,像刘备这种仁义之君都想着杀了他。

但是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他就没有想着杀他,或者说是诸葛亮没有理由杀他,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能让刘备都不听诸葛亮的呢?其中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到现如今,也很少人看透。

这个人就是马谡,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诸葛亮斩马谡的事情。其实历史上马谡是很有才能的,诸葛亮也对他很是器重,最开始的马谡是以荆州小官做起跟着刘备的,在到了川内之后便是做了几个重要地方的县令。先是在绵竹做了县令,深受爱戴,后来到了成都也是当上了县令的官,最后是到了一个叫越嶲的地方当了府令。

可见刘备对他还是很重视的,不然不可能把这些地方交给他管,比如成都和越嶲,这些地方在当时都是重城啊,必须派重兵把守,那么为什么刘备最后对诸葛亮说马谡不可重用呢?这句话就是说明了刘备想要杀掉马谡,因为不可用便没了用处,就只能杀掉,那么刘备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历史上马谡争议最多的就是他的领兵打仗的能力了,虽然他治理民众的能力不弱,但是这在战场上的作用不大,而只有真正的军事力量才能起到作用,有人说马谡是第二个赵括。但其实确实是冤枉了马谡,在讨伐南蛮一族的孟获的时候,他就给诸葛亮提了建议,说南蛮之地地形险要。

加上那边的人想要造反很久了,所以如果大军压境打败他们,折损兵力不说,可能我们一走他们又开始叛乱了,如果疯狂屠戮,人心尽失,这样也得不偿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攻心,让他们服气,这样才能起到长久的效果。

诸葛亮一听觉得确实是这样,这才有了后面的七擒孟获,使得南蛮一族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从没叛变过,所以不得不说马谡这个人还是很有见得的,大家对他的误解应该都是来自刘备和失街亭这件事。但是这件是真的怪马谡吗?

可以来看看街亭当时的位置,地理位置根本不怎么样,不是那种易守难攻的地方,而且那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够他们安营扎寨,修筑工事,而且敌军将领张郃没多久就要来了,而且还是带着5万的精锐骑兵去的。很多人认为马谡放弃水源是很不理智的,但是没办法啊,自己总不可能用步兵打骑兵吧。

其实失败已经是注定了,地理条件太差,条件也不算很好,甚至是劣势,哪怕是换了谁来都只能这样啊,只能说诸葛亮没有想全面而已。败了受惩罚正常,但是为什么会被斩呢?

第一就是利益关系了,刘备为了维护东州的利益和益州的利益,不能让内部起矛盾和感到不平衡,而且还得处理好利益关系,必须要选择牺牲一些东西,思考许久后便选择了马谡。

第二则是因为刘备觉得这人的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当时诸葛亮却犹豫了。因为马谡在当县令的时候深受百姓爱戴,如果杀了就会有怨言,还有就是诸葛亮觉得自己也有错,所以才一直犹豫。

而且在杀马谡之前也哭着说这是为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而且马谡自己的优势也是很大的。马谡家里世代为官,家中五个兄弟个个都是胸怀大志,心系天下,家族里人才济济,要是杀了马谡可能会让他们与蜀国产生隔阂,不利于蜀国发展。

所以,真相是为了利益,要借失街亭这件事来治理蜀国,从诸葛亮主动降职这件事就能看出来,这其实也是被逼无奈,为了治理好东州和益州之间的利益,是要做一些东西给别人看的。

而这个马谡就是牺牲品,他的牺牲虽然有些惋惜,但是却是给了蜀国喘息的机会,不然可能蜀国根本坚持不了这么久。虽然诸葛亮也是非常舍不得这一员大将,但是相比之下蜀国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一些牺牲忍忍也就过去了,这些是必须的,但是诸葛亮也确实是个厉害人物,虽然蜀国处境艰难,但是他很好地利用这身边的资源,从而蜀国被他治理得很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