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云被陈友谅所俘后力战而死,朱元璋极为照顾其子,正德时为之立祠

纵横百科 67 0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上旬,朱元璋所部同仇敌忾,在南京城郊大破陈友谅大军。此前陈友谅攻克太平府,顺江而下直逼南京(金陵),兵锋之盛,连朱元璋本人都打算避其锋芒。

现在好不容易大获全胜,君臣上下正在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带着一个尚在蹒跚学步的幼儿来到了朱元璋面前。当得知这是花云之子后,连一向铁石心肠的朱元璋也不禁动容,将他抱在自己怀中哽咽不已。《明太祖实录》记载:“上闻花云儿也,即呼入见。孙氏抱儿拜且泣,上亦泣,置儿膝上曰:‘此花云子,将种也!’”

要想知道这个被朱元璋亲手抱过的孩子日后结局如何?得先从他的父亲花云为何会受到朱元璋如此重视讲起。

堪比常遇春的猛将

花云,怀远人,至正十三年(1353年)的时候投奔朱元璋。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朱元璋的铁杆部下。别看花云名字文雅,实则长得五大三粗,一脸凶相。

凭借着过人的武力,花云很快就在朱元璋麾下打出了一片天。他破怀远,拔全椒,夜袭缪家寨,立下了无数战功。当年六月,朱元璋南下攻打滁州。当时朱元璋身先士卒跑在队伍的最前面,一时光顾着策马奔腾,渐渐和大部队拉开了距离。

此时突然遇见千余名贼人,朱元璋猛回头一看,身边只有花云和数名骑兵而已。就在这危急关头,花云大喝一声,保护着朱元璋直冲敌阵,所到之处当者披靡,《明史》记载:“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举铍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这架势足可比拟日后常遇春在黄河岸边单枪匹马突击元军的神武表现。

花云

《明史》修史的时候是动了脑子的。无论是《东丘郡侯墓碑》还是《明太祖实录》,都只提及花云挥舞宝剑护卫着朱元璋脱身。可能《明史》的编纂者认为骑兵只靠剑是不行的,所以加了一句“云举铍翼太祖”。所谓的“铍”,是一种长柄武器,骑马冲杀之际确实很好用。

此后花云跟着朱元璋克滁州、取和州,渡长江攻下太平府。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花云跟着朱元璋一起攻下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此时的花云手下已经有千余名士兵,他率领本部人马一路扫荡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地,称得上所向披靡。

当年七月,为了平衡军中郭子兴旧部、巢湖水师系统等等各方面的山头势力,朱元璋搞了一个江南行枢密院,把邵荣、廖永安等人安排成和自己平级的枢密院同佥。然而在最关键抓兵权的院判位置上,朱元璋用的全是自己的亲信,其中花云就以院判和安远将军的身份出镇太平府。

英勇就义

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指挥十万大军对太平府发动了全面进攻。花云和朱元璋养子朱文逊率三千人出城迎战,虽然敌众我寡,更兼朱文逊战死,却仍然挫动了陈友谅大军的锐气。使得十万人在太平城下连攻三天,却依然毫无进展。

此时正是黄梅雨季,长江下游连续降大雨,护城河水位非常高。陈友谅调整战术,命令士兵在战船后面放置石块,使船头高高翘起,与城墙齐平。等到涨水之时,陈友谅所部一举突破城墙防线杀入城内。

陈友谅

此时的花云纵然天纵神勇,无奈好汉架不住人多,最终被生擒,太平府就此陷落。陈友谅爱惜人才,派人劝降。花云不但宁死不屈,反而发力挣断绳索,夺刀连杀数人,最终壮烈捐躯,终年39岁。《明太祖实录》记载:“云被执缚,急怒骂曰:‘贼奴,尔缚吾,吾主必灭尔,斮尔为鲙也!’遂奋跃大呼而起,缚皆绝。夺守者刀,连斮五六人。贼怒,缚云于舟樯,丛射之。云至死骂贼不绝口。”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即吴王位,追封花云东丘郡侯,于太平府立忠臣祠对其进行祭祀。

花云妻儿结局

郜氏,花云之妻。太平城危在旦夕之际,郜氏抱着独生子花炜来到家庙前告别。作为夫妻,她深知丈夫必然会在城破之后死节。二人伉俪情深,夫死,她也绝不独活。只是幼子年仅三岁,且是花家唯一的骨血。所以郜氏将儿子郑重交给侍婢孙氏,希望她能够代替自己将其抚养长大。在听到花云的死讯后,郜氏即刻投江自尽。《明太祖实录》记载:“郜氏会家人抱儿拜家庙,泣谓家人曰:‘城且破,吾夫必死敌。夫死,吾宁独生?然花氏惟此一儿,为我善护之。’云被执,郜氏赴水死,年三十五。”

孙氏,花云夫妻的侍婢。花云和郜氏死后,孙氏本想带着花炜偷偷溜出城去,不料却被陈友谅部下军士抓获。一行人来到九江,军士对于夜夜啼哭的小花炜极不耐烦,孙氏唯恐其受到伤害,脱下自己的首饰将其交给渔家养育。

龙湾之战后陈友谅兵败,孙氏趁乱逃出,来到此前收养花炜的渔家将其带出,打算渡江投奔朱元璋。没想到本路碰上陈友谅所部溃兵,将孙氏和花炜一起扔进长江之中。幸而二人命大,抓住一根浮木才算逃得一命。此后的七天内孙氏靠采莲子充饥,这才最终见到了朱元璋一面。

花炜,身为一代忠臣的遗孤,朱元璋也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爱。8岁跟着吴王世子朱标一起读书,13岁授虎贲右卫副千户,20岁为水军左卫指挥佥事。洪武十年(1377年),花炜陪着孙氏回到太平府,将母亲郜氏的骸骨带回上元县与花云合葬。洪武十三年(1380年),花炜找到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为父亲写了一片墓碑。

郜氏

到了明世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经花云五世孙复州卫指挥佥事花时的恳请,郜氏赐封号贞烈夫人,侍婢孙氏则赐号安人,与花云一起立祠致祭。《明世宗实录》称:“戊戌,赠故东丘郡侯花云妻郜氏贞烈夫人,侍婢孙氏安人,并与云立祠辽东。高皇帝时云守太平。陈友谅来攻,死之。妻郜氏赴水死。孙氏携其二岁孤炜为陈军所掠。投之江中,偶获一木。依浮至岸,匿苇中六日。遇雷老引见,高皇帝育之宫中,赠云侯爵。至是其五世孙辽东复州卫指挥佥事时乞郜氏、孙氏赠号并立庙秩祀。礼部覆请,故有是命。”

花云的忠义令人敬佩,朱元璋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始终对其念念不忘,几次大案都没有牵连他的儿子花炜。即使到了明朝中叶,朝廷对于花家后人提出立祠祭祀其先人的要求,仍然是一口答应。

那么倘若花云没有早死,他会有什么结局?一般来说,以花云的资历,正常来说他足以在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之时获封侯爵。如果他能活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案,以他铁杆淮西的出身,只怕也难逃一死。不过此时的花云已经69岁,仍然在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样一来他的儿子花炜必受连累。

唯有死去的人不会背叛,花云尽忠死节,为他自己乃至后代子孙蒙上了一层温情的滤镜。多年之后忠义祠仍在,而当年烜赫一时的淮西小伙伴们,则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为了纪念这位勇将,京剧中还有一出《战太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