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地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立马赐死长子刘封

纵横百科 51 0

在《三国演义》中,刘封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在那群雄割据的时期里,英才辈出,以刘封的业绩,可谓是平平无奇,无功也无过,最后以不救关羽为由而被刘备赐死,从此退出读者的视野。

然而历史却有另一种说法,说他死于与刘禅的继承者之争,关羽之死只是借口,是罗贯中为了作品的艺术性而做出的选择。我们都知道,刘备到荆州投靠刘表那段时间里,收养了义子刘封,追随刘备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战役。

那时候刘备已人到中年,仍然没有自己的子嗣。考虑到继承问题,便收养了刘封。没过几年,刘禅出生了,再后来长大成人,此时刘封的地位开始动摇,被调离了成都,最后被赐死收场。《三国志》记载:“封既至(成都),先主责封之侵凌(孟)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

大意是说:刘封回到成都,先主责怪刘封在东三郡时曾欺凌孟达,对关羽的求援又见死不救。诸葛亮担心刘封性格刚猛,先主去世后刘禅敌他不过,到时候蜀汉的权势便属于刘封,劝诫刘备以此为借口将他除掉。刘备听了他的话,将刘封赐死。《三国志》中的这段话,道清了刘封悲惨命运的来龙去脉。

继承人问题

继承人问题真的这么重要吗?我们来看一则故事。《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到光武帝的一则故事。故事大意是说,光武帝在征战中不见了踪影,有的人说他可能已经死了,但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都显得茫然不错。此时吴汉说:“王兄子在南阳,不用担心我们没有主人。”人们才安下心来。

可见在战时,如果统帅死了,军心已去,他们已经不知道为谁而打,军队就难以继续维持纪律。在三国时期,这种继承人之争所引发的同室操戈更是常见。

刘封的身世

现在我们来看看刘封的身世,刘备是在何种情况下收养了他,最后又如何抛弃了他。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刘备收养刘封为义子,是因为刘备没有子嗣。在那个年代,君主时常需要亲临战场,每一次的战役都面临着死亡的风险,此时刘备已人到中年,继承人问题由此便变得紧迫,所以到了荆州之后,刘备马上收养了刘封。

然而收养养子并不是随便找个刘姓人家的孩子,或者随便找个孩子改姓刘就完事,以刘封的身世来看,刘备在这一方面还是很讲究的,因为刘封是正统的汉室名门之后。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也就是说,刘封是罗侯的后代。罗侯又是什么人?那时孟达已经叛降去了曹魏,他使人送信给刘封,劝他也一同到曹营来,其中提到罗国是一个大邦,是一个名门望族,这样有经有典列举出来的族氏关系,不像是孟达的奉承之词,更不会是捏造。

既然父系已经足够说明刘封是汉室的后裔,为什么还要提到母系“长沙刘氏之甥”?大可不必多此一举,既然刻意提到,这说明长沙刘氏,很可能也是一个有名的大家族。事实正是如此,所谓长沙刘氏,指的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这支派系。如此看来,无论父系还是母系,刘封都是名门之后。

不久之后,建安十二年,刘禅出生。此时刘封的地位还没有受到严重的威胁,因为那时候的条件,小孩子未必能够顺利长大成人,而且随着曹魏的军事威胁,刘备未必也能够在屡次的征战中安然无恙,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稳稳控制住了荆州,此时的继承人问题才逐渐显现出来。

刘封得到重用与在军中的声望

此时刘禅还年轻,刘封已经年近二十岁,已经跟随刘备打仗。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封)时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刘备率军从葭萌还攻刘璋时,刘封就在诸葛亮、张飞、赵云的队伍中,沿着江水配合这些主力军西征。此时刘封也已经二十多岁,论年龄与力气足以上战场。

在随后的战役中平定益州之后,刘封被任命为副军中郎将。后来为了争夺汉中,曹操与刘备兵戎相见。《三国志·曹彰传》记载到:“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于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买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

可见刘封也参与了这场战役,并且立下了战功,刘备使刘封出战,足见对他的信任,对比此前的战役,刘封显然有了进步。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得汉中之后,派遣刘封去协助孟达攻打上庸,上庸由此被攻下,刘封因此被任命为副军将军。

孟达给刘封的劝降信中大夸刘封的威望:“亲非骨肉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这是劝降信,自然夸大几分实情,博取刘封的好感,从内容上看,刘封在军中多少是受人敬仰爱戴的。

继承之争

在刘封攻打上庸的同一年,刘备在汉中称王,刘禅被立为王太子。就这样,刘封据于包括上庸在内的东三郡,关羽据于荆州,而刘禅则据于益州与汉中,刘备这样安排,显然已经不再打算让刘封继承他的大业,但仍然作为心腹与得力战将而存在。

如果刘封安守本分,收敛自己的锋芒,兢兢业业做事,让刘备觉得他不是个犯上作乱之人,那么这场继承之争,可能就此平息下来。上面说到刘封性格刚猛,气力过人,但从没夸赞过他的聪明才智,也没说到他智勇双全。往后要扶持阿斗这种事,桀骜不驯的他可能并不乐意。

后来发生的事情,使刘备对刘封的信任有所动摇。第一件事是拒绝援助关羽,当时关羽率兵攻打襄阳、樊城,命令刘封、孟达速来支援,然而考虑到刚打下的东三郡仍未稳固,前去救援难免会遭到当地豪强的反抗,从而失去东三郡,因为这个理由,刘封拒绝了关羽的求援。

刘封的这个理由不全是借口,毕竟东三郡是他自己的地盘,并且刚攻打下来,当地豪强还没安置好,此处去支援关羽,可能面临着被豪强重新占领的风险。在刘封看来,这次关羽的求援,去不是,去也不是,着实难堪。

后来关羽兵败而死,刘备很生气。刘封虽然有他的难处,但他毕竟没有去帮助关羽,害得关羽战死。如果关羽死后,东三郡就此守得下来,刘备的气也许就消了。然而关羽战死后,荆州失守,加上刘封与孟达并不和睦,并且刘封欺凌过孟达,孟达就此叛逃曹魏。不止如此,孟达是个反复之人,也是识得大势之人,曾背弃刘璋而投奔刘备。

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刘封对他的欺凌可能只是导火线。孟达可能已经看出了蜀国的内部政治斗争,思前想后,才决定投奔曹魏。

在他到达曹营后,曾写过一封书信给刘备,书中说道:“臣委质以来,愆戾山积;臣犹自知,况于君乎?”书信中表达出了他对刘备知遇之恩,也表达出了蜀国内部实在是内忧外患并存,自己有离开的理由,孟达是不得已才辜负了他。虽也有为自己的叛逃寻个正当理由的嫌疑,但是从“臣委质以来,愆戾山积;臣犹自知,况于君乎?”可以看出,蜀汉内部,确实存在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矛盾。

孟达派使者送劝降书给刘封,并且提到继承者之争:“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自然有挑拨刘封与刘禅之间关系的用意,但也说出了人们对待阿斗的态度。人们对于刘封未必忠心耿耿,但是对于年幼无知事务的阿斗,显然刘封更得人心。后来刘封在上庸节节败退,不得已逃回了成都。

刘封之死

一开始,刘备在汉中称王,刘禅也被立为王太子。此时的刘备没有对刘封动杀心,甚至还重用他,派他到东三郡驻守,表示对他的信任。虽然位置传给了刘禅,但是待刘封也不薄,心想日后只要好好相处,终成大业。然而刘封去到上庸后不断犯错,致使刘封败逃回到成都。

面对狼狈的刘封,刘备怒不可遏,但终究是自己的养子,跟着自己征战多年,终究没有下杀心,如果刘备决定将刘封处死,诸葛亮就不用多此一举说那句话了。面对刘备的心软,诸葛亮此时才说出了“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句话来。然而诸葛亮为什么说出这句话呢?

从《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用人倾向:“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在多年的尔虞我诈之中,诸葛亮道出了他的心声,忠义才是用人的第一条件,智勇而不忠那又有什么用呢?“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见诸葛亮看重的是忠良之辈,以忠为第一,智勇才是次要的素质。对于桀骜不驯的刘封,一个潜在的王位继承人,诸葛亮对他不可能彻底的信任。

后来诸葛亮决定策反孟达,遂与他通信。在诸葛亮给孟达的信中,安慰他道:“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帝待士之义。”他怪刘封的霸道,伤了孟达的自尊,当然此举只是想促使孟达叛逃曹魏,也可见诸葛亮对刘封伤害孟达这件事耿耿于怀。

孟达的左右反复得罪了许多人,曹魏派司马懿攻打孟达时,诸葛亮表示冷眼旁观。《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记载到:“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显然,即使孟达已经有表示要背叛曹魏的言语倾向,然而对于不忠义的孟达,诸葛亮并没有心思去任用。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段话已经表达了刘备与诸葛亮的立场,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义子刘封,此时已经被当成了外人,甚至是分裂汉室的潜在敌人。刘备念其种种,刘封因为拒绝关羽的调遣,从而导致关羽战死,又与军中幕僚不睦,导致孟达叛敌,再想到自己年幼不懂事的阿斗,在他死后面对这样一个性格刚烈的人,蜀汉可能会天下大乱。

在三国之前,因为继承问题而引发的纷争已经屡见不鲜,在三国时期,刘备也亲眼目睹了对手因为继承问题而演变成同室操戈,继而江山让人。无论是袁绍、刘表、曹操还是孙权,这些聪明人在继承人问题上都束手无策,这些年中,刘备已经看到他们之中一些人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所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刘封与刘禅之争,对刘备与诸葛亮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潜在的、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处理的问题。因为有太多前车之鉴,刘备不得已痛下杀手。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刘封死后,刘备痛哭流涕。

刘封的故事就这样完结,无论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历史中,刘封都难逃一死的命运。继承制度困扰着古人,战争也困扰着古人,这种延续了千年的传统不是说变就变。然而即使是掌握了生杀大权的君王,杀了自己的养子,也会为之悲痛。在那个年代,做出这个选择也是残忍的,不能因为战乱频繁就认为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了感情,认为乱世中的人们无情无义。然而正是这些能够压抑自己情感的人才能在乱世中生存下去,成为豪杰英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