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五):进击的四帝,造就了上市集团-北魏

纵横百科 88 0

北魏,北朝,一个特殊的朝代,能够与偏安于长江以东、汉人统治的南朝并称,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胡人统治划分朝代的国家。

北魏的前身,鲜卑先祖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可是北魏却完成了从森林到草原,草原到农耕的彻底转变。

一路升级打怪、 从弱鸡小弟成长为强国大哥,不得不提到这四位,如果没有他们,南北朝可能不止十六国了,继续乱局丛生。也可能,南朝能够早早的收复河山。

谁知道呢,历史向来如此百转千回终不复返。

第一位闪亮登场的,必须是拓跋珪(在位时间:386-409),道武帝。

在位时间二十四年,享年三十九岁。

拓跋珪是遗腹子,父亲为了保护爷爷身死,而爷爷拓跋什翼健建立的代国被苻坚所带领的前秦大军铁蹄踏破,什翼健本人也被庶长子所杀。

代国覆灭,族人被迫流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拓跋珪复建代国。北方胡族诸国厮杀的时候,北魏的前身代国仍在河套地区,还没攒够上桌博一把的牌面。正是经他之手,代国逐渐发展壮大,于强国间寻求合作,积蓄力量瞄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渐渐的摸出一手好牌。

鲜卑原是游牧民族,日常进项以游牧和掠夺为主。水丰草盛时,部落内的民众扬鞭牧牛羊,抬眼望苍穹。攻城掠地时,部落里的民众上马挥弯刀,低头数人头。

既高车、柔然、后秦被按在地上摩擦,后燕的地盘也被拓跋珪笑纳入怀中。

这样的战斗力很够,但是,对于一个一心想要建国封帝的王者来说,还不够。

必须完成草原到农耕的转变,于是,拓跋珪出手了。

他建立了班赐制,简单来说,就是所有人的战功所得不是抢得多少就是多少,而是要由王本人按功劳和等级分配。可别小看了这一步,这是臣服,亦是规束,所有的人必须在王手下讨生活,忠诚与听从是必须,权力就这样慢慢的集中到拓跋珪的手中。

拓跋珪出手的第二记重拳是迁都,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从地理位置看去,大同背靠草原,南接平原,进可攻退可守。最重要的是,拓跋珪分了土地,定了官级,完成了从马上部落到土地社会的转变。顺理成章的,称帝是必然,北魏取代了代国,进入了中原社会边缘地带。

北魏从流动摆摊的小商小贩变成了拥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小微企业。

这是拓跋珪的成功,那么,我们再来说说他的缺点。

他嗜杀成性,与后燕的战争中,杀降卒四万余人。他还嗑药(寒食散),并且喜怒无常,猜忌甚重。

“朝臣至前,追其旧恶,便见杀害,其余或以颜色变动,或以喘息不调,或以行步乖节,或以言辞失措,帝以为怀恶在心,变见于外,乃自手殴击”

如此喜怒无常、动辄打杀的帝王,作死之路走得不要太快。

409年,拓跋珪最终被亲生儿子拓跋绍发动宫廷政变所杀,也算是求锤得锤。

第二位登场的,是拓跋珪的长子拓跋嗣(在位时间:409-423),明元帝。

在位时间十五年,享年32岁。

拓跋嗣最大的意义在于,一力稳住父亲拓跋珪晚年造成的朝政乱局,承上启下,给以北魏向着农耕社会过渡创造土壤。

“隆基固本,内和外揖”,算是他执行成功的国策。

那个时候的北魏虽然已经走下马背,拓跋珪努力学习汉人先进的文化,试图建立封建帝国。但是,让一群原本落后的部落族首领 ,遵循国家法制,抛弃游牧民族原有的制度和习俗,由部落制直接转化成中央集权制度,不吝于强压着蹒跚学步的小娃上场行军打仗,道艰且阻。

拓跋嗣是一位文武兼修、礼待儒生的皇帝,“诏使者巡行天下,观风俗,问其所苦 ”,“车架还宫,赐所过无出今年田租 ”,这些都是他为了稳定民生所做的努力。

拓跋嗣采取各种优待政策,吸纳民众定居北魏境内。同时,启用汉人官员对北魏体制从头到尾梳理整治。

北魏从小微企业慢慢的朝着有限责任公司进阶。

武力值上,虽然赶不上老爹,更比不上儿子,守成足够了。对抗柔然的骚扰,已然耗费了北魏太多的力气,实在没有精力,也没有更多的战斗力去开疆扩土。

第三位种子选手,拓跋焘(在位时间:423-452),太武帝,拓跋嗣长子。

在位时间二十九年,享年45岁。

拓跋焘是一位战斗力值飙升的攻击型选手,北魏在他的手下疯狂扩张,原本分裂的黄河流域在他的手里完成了破产重组,北魏从有限责任公司进阶为集团公司,拓跋焘作为董事长,积极拓展公司业务线,唯一目标就是做大做强。

431年,灭胡夏。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八次亲征柔然,将柔然逐之无人之乡。443年,灭仇池。

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北朝自此始。与南方存在的宋齐梁陈合称“南北朝”。

拓跋焘不止拥有爆表战力,对于国家的统治方面,很好的继承了老爹拓跋嗣的企业管理思想。

民、地、权、财,这四者不仅决定着能否为征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也是北魏这艘大船能否顺利远航的关键所在。

所以,他的手段不仅在战场,劝农平赋,稳定朝局,偃武修文,鼓励生产,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北魏。

而他自己,对于物质生活并不在意,“性清俭率素,服御饮膳,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

他的心愿从不掩饰,那就是,要遵循正统,还要做中原地区皇帝。所以他推崇道教,并导引了灭佛运动。

他有理由狂妄,那时候,北方已尽在他手中,一下步,马踏建康怕也是心里琢磨了好久了的事。

然则,历史的走向没给他太多得意的机会,太武帝死了。

太武帝的死法可对不起他这个名号,他是被宦官宗爱所杀。

压轴出场的必然得是拓跋宏/元宏(在位时间:471-499),孝文帝,拓跋焘的孙子。

在位时间二十九年,享年三十三岁。

这位爷的功绩不在于像爷爷辈那样打下多少江山,该做的拓跋焘做得差不多了。

拓跋家前几代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马上打天下,下马治天下”。

拓跋宏最大的出场意义在于,他的改革政策,应该说他与冯太后共同操盘的改革政策:三长法,均田法,班禄法,租调制,改官制,崇儒家,推汉化,改姓氏,迁都城,禁胡语,禁归葬,倡佛教。

拓跋宏的出手,直接将北魏从集团公司变成上市公司,北魏达到了国力的最高峰。CEO拓跋宏也在为南征做着积极准备,可惜,壮志未酬,便咽气了。(孝文帝的故事可参见 魏晋南北朝系列(一、二),此处不作细述)

北魏的国祚事业到达了巅峰,自孝文帝逝后,陡转直下,陷入无尽的内耗中,再也没有了逐鹿中原的可能,最终为隋朝的崛起作了嫁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