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两淮战役
(一九八六年三月)
两淮战役是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后,新四军第三师为肃清苏北敌伪,解放淮阴、淮安,使华中几个解放区连成一片而进行的攻坚战。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先后发布声明和命令,要求“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迫使日伪投降。蒋介石为了独吞抗战胜利果实,一方面命令我军只能“原地驻防待命”,不让我军接管敌占城市;另一方面把大批伪军改编为国民党军队,命令日伪军拒绝向我军投降,对我军的反攻作“有效之防御”。同时,依靠美帝国主义帮助,赶运国民党军队,抢占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向解放区“积极推进”,准备发动大规模内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于八月二十二日指示,大城市、要道暂时不能属于我们。我们应改变方针,即除个别要点仍应力争外,以必要兵力着重于夺取小城市及广大乡村,扩大与巩固解放区,准备应付新局面,作持久打算。八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同志电示华中局:“大城市进行和平、民主、团结的工作,争取我党的地位,不取军事占领政策。力争占领小城市及乡村,迅速设法占领运河沿线及串场河沿线各城市,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打成一片”。并强调要“一切作持久打算”,“准备于顽军进攻时,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
我当时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三师奉命集结主力,准备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由地方武装和民兵向苏北境内敌伪发起广泛反攻,先后解放沐阳、宿迁、泗阳、涟水等城镇,迫使苏北敌伪纷纷向主要点线收缩。长期盘踞在苏北地区的伪军潘干臣、吴漱泉等部,受国民党反动派加委,摇身一变,分别改编为国民党第六军第二十八师和淮安独立第二旅,连同伪保安团、常备旅等地方反动武装,据守淮阴、淮安两县城,同我顽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准备组织第三师主力部队歼灭潘、吴伪军,攻取淮阴、淮安县城,逐个扫清苏北境内残敌,解放全苏北。
正在这时,接到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命令,要第三师主力部队向淮南津浦路西出动,与第二师部队会合,准备阻击桂系顽军东犯。我们原定的扫清苏北残敌的计划遂暂时搁置,对部队作如下部署:我率第七旅(已在淮南路西)、第八旅分别进至淮南津浦路两侧的定远、盯胎、涧溪等地区,与第二师的部队会合;而将第十旅留置于临近两淮的高良涧、蒋坝地区,以便既能西进作战,也可以回师东返,相机歼灭两淮之敌。在西进途中,考虑肃清苏北敌伪作战的需要,师参谋长洪学智又返回苏北,相机组织领导攻取两淮的作战。
第三师和第二师部队集结在津浦路两侧,等候半个多月,未见国民党军队东犯的动静。我估计国民党军队正忙于夺取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一时还不大可能向我根据地进攻。在这样情况下,我军主力部队旷日持久集结于津浦路两侧,势成守株待兔,却失去肃清根据地内残敌的有利时机。
为此,我和当时共同指挥津浦线作战的第二师政治委员谭震林研究后,于九月三日联名向华中局及军部建议,将二、三师主力调回路东,夺取铁路一段,牵制国民党军队;主力一部回师肃清苏北、苏中各城市伪军,创造连成一片的大块根据地,为尔后长期作战准备战场。电报同时报到中央。
九月五日,刘少奇同志从中央电示华中局:“顽军进占大城市与交通要道,我欲阻止顽军前进己很困难或不可能,而顽桂进占城市与要道后,暂时亦不会向我根据地深入进攻我军。因此,我欲求歼灭顽军一路,暂时恐无机会,以此配合谈判更不可能。在此情况下,请你们考虑黄、谭意见将三师部队抽调(或再加二师之一部)向东扫清苏北敌伪据点,造成将来作战的有利条件,似乎是必要的,否则主力部队将陷于无事可做的地位。以前黄克诚主张三师部队首先肃清苏北敌伪后再西调的意见似乎也是对的。”据此,第三师主力部队即回师苏北,发起两淮战役,进行扫清苏北敌伪的作战。
二
淮阴、淮安是两座历史古城,又是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北水陆交通枢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曾迁移到淮阴。日寇侵占后,又成为日寇屯兵要地,形成分割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各根据地联系的一大障碍,人民群众早已渴望拔掉这颗钉子。两淮县城相距十七公里,都面对运河,水深城固。淮阴城高八米,淮安城高十二米,城上有日寇经营几年的工事,城四角和城门上筑有炮楼,城内主要路口筑了地堡,城四周在运河及护城河等屏障的基础上,增设了鹿砦、铁丝网,城外围还增设卫星据点,以此构成了以城墙为骨干的防御体系。
经过抗战烽火的锻炼,新四军第三师的部队迅速发展壮大,主力和地方部队已拥有七万余人。此时,在整个苏北地区敌我力量的对比上,我们不但在政治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军队的数量和质量上,也明显地超过敌伪。敌伪虽然麇集几座县城,深沟高垒,但是,他们早已陷入解放区军民的重重包围之中,已成瓮中之鳖。根据敌我态势,我们确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首先以位置距两淮最近的第十旅和地方武装攻取淮阴,然后以相继赶回的第七旅、第八旅和地方武装攻取淮安。
在我第七、第八旅部队尚未东返时,第十旅旅长刘震指挥第十旅及淮海军分区新二团和师特务团,已于八月二十六日由高良涧、蒋坝等地出发,向淮阴开进;苏北地方武装射阳独立团和淮阴、涟水警卫团,从东、北两面配合向淮阴逼进;淮安、涟东独立团担负对淮安的警戒和包围。从二十七日到三十一日,夺取了淮阴外围的全部据点,严密包围了淮阴守敌。
人民群众听到围攻两淮的消息后,立即沸腾起来,踊跃支援前线。地方上组织了“反攻动员委员会”、“后勤委员会”和几万人的担架队、运输队、工程队川流不息地涌来。还组织了木工、铁工为前线修造攻城器材。为了让部队顺利越过城壕,上万民工在三天内挖通三十里水道,放完城壕里的水。妇女赶做军鞋,写慰问信,地方医院人员都行动起来担负医护,并用木板、凳子增设了一千张病床。文艺工作同志连夜赶排节目到攻城部队演出。民兵英雄还组成土炮大队,赶着牛车拉着土炮来到城下,配合攻城。四面八方汇成了人民战争的海洋。
八月三十一日夜,调整了攻城部署。第十旅集结于城东和东南,担负主攻任务;师特务团、射阳独立团、新二团从城南、西、北三面实施包围,担负助攻任务。主攻点选在房屋较多、便于荫蔽接敌、又是守敌两个团的结合部、防守较为薄弱的城东北角和东门。
各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积极进行实地勘察、战前训练和攻城准备。针对地形、敌情特点,修筑了十多座高于城两米的机枪制高火力点,挖掘了五十五米长的地下坑道,直通攻击点炮楼之下,准备实施爆破,赶制了渡河用的浮桥和登城用的云梯等器材。与此同时,向城内守敌展开政治攻势,用弓箭和风筝向城内散发传单,悬挂大字活动标语,进行阵前喊话,并两次向敌伪发出通碟,敦促其缴械投降。但敌伪冥顽不化,自称为“曲线救国的胜利者”,拒绝投降。
九月六日,守敌拒绝我最后通牒,并残忍地杀害了为我方送信的张老汉,广大指战员无不义愤填膺。守敌估计我将在夜间突袭攻城,因而人夜及黄昏、拂晓戒备严密,而白天则较为疏忽。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将总攻的时间出敌不意地选在白天。整个上午,我炮火时紧时松,守敌紧张了半天,不见动静,便慢慢地松懈下来。
十四时正,我攻城部队突然开始炮火急袭,并以制高火力封锁敌碉堡。第十旅第二十八团第1营通过地道对城墙实施重量爆破成功,城墙东北角被炸开几米宽的缺口,对我军攻城威胁最大的炮楼被炸毁,守敌一部被压在倒塌的炮楼下面,附近的敌人也被震昏。我突击分队仅五分钟即登上城头,在东门城头上插上第一面红旗。旋即与守敌展开激烈搏斗,打退敌人的多次反扑,进入纵深,在观音寺将伪淮阴保安团团部消灭。其他方向的攻击部队也先后突破敌城防,勇猛穿插分割,直捣敌纵深。
从南门进攻的我师特务团,因爆破器材在前进中被敌炮火击中,未能按计划实施爆破排除障碍,便提前五分钟发起冲击。虽遭到很大伤亡,仍前仆后继,奋勇登城。尖刀班班长、战斗英雄徐佳标第一个攀上城墙,把红旗插上城头,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顽强地与敌搏斗。他看到从敌人的一个暗堡内射出机枪火舌,疯狂地向我军扫来,封锁住我军前进道路,便奋不顾身地扑上去,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孔,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突击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后来,为了纪念这位战斗英雄,当地人民群众把他献身的地方淮阴南门命名为“佳标门”。
在西门,我攻城部队在突破敌城防后,直冲入敌教导营营部,捉住了敌营长和一个号兵。我突击排长曾当过司号员,他立即令敌号兵供出号谱,从敌号兵手里夺过军号,吹起敌人的集合号,把已经混乱动摇的敌一个营的官兵全部俘虏过来。
十五时许,我第二十八团第二营在一位熟悉情况的理发工人的引导下,取捷径直捣敌指挥部,趁敌恐慌万状,在机枪尚未架好之际,投出手榴弹,把敌机枪炸掉,立即发起冲锋,一下突进敌据守的院内,歼灭了敌警卫部队,敌伪师长潘干臣被击毙。十五时三十分,城内守敌残部先后投降,一小部分敌人企图从西北突围,也被我新二团、射阳独立团全歼。淮阴遂于九月六日解放。
三
当淮阴战斗进行时,我各县地方武装即将淮安守敌严密包围。淮阴战斗胜利后,第十旅主力即于九月十三日开抵淮安城下,紧缩了对淮安的包围。接着,第七、第八旅从淮南东返,先后进至淮安城下,接替了第十旅。当时师参谋长洪学智已对攻取淮安作了筹划,我东返后和他会合。由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指挥第七旅,第八旅旅长张天云指挥第八旅,以及射阳、淮安、阜宁、盐城等独立团攻歼淮安之敌。守敌根据我在城北集结兵力,城北地形便于接近诸情况,判断我将从北面进攻,遂将其主力部署在北面。我却将主攻方向选择在城南敌防御薄弱之处。以第七旅之第十九团、第二十团,第八旅之第二十二团分别从城东南、城南和西南实施主攻,第八旅之第二十四团在城西北,射阳、淮安、阜宁、盐城独立团等分别从城西、城北和城东实施助攻。
针对守敌依托运河及高大城墙,采用一线设防的特点,我各部队运用淮阴攻城的经验,制作了各种攻城器材,抓紧进行临战训练和准备,构筑了十几个高于城墙的制高火力点,挖掘了直通城墙底部的长达一百五十米的地下坑道。同时,对敌展开政治攻势,发出通牒。守敌拒不投降,并于九月二十一日拂晓,组织敢死队百余人,由西城墙坠下,向我偷袭,企图突围脱逃,被我第八旅之第二十四团第一营全歼。
二十二日八时,对淮安守敌总攻开始。首先向敌实施炮火袭击。我第八旅之第二十二团通过地道,荫蔽地进至城根,以预先运去的重磅炸弹在城西南爆开大缺口,敌炮楼被炸得灰飞烟灭,硝烟未散,我部队立即涌入。我各攻击部队的突击分队也在制高火力掩护下,迅速排除各种障碍,发起冲击。第七旅之第十九团、第二十团从城东南和南方突破敌城墙一线防御,并向敌纵深突击,快速歼灭了敌人。第八旅之第二十四团、射阳、淮安、阜宁、盐城独立团,也从各个方向突破敌城防。经短时间激战,敌依托高大城墙精心设置的防线,全部被我摧毁。我各攻击部队迅即向敌纵深穿插,对敌实施分割包围。
战至十时,城内守敌大部被歼,残敌被切割成相互孤立的几块。我在继续攻击的同时,展开阵前喊话,瓦解敌人。并发动居民群众搜捕化装隐藏的散敌,迫使残敌大部投降,一部就俘。十二时,伪旅长吴漱泉、伪专员李云需带领残部二百余人,依托钟鼓楼及楚王殿工事继续顽抗,我遂集中各部队向其发起猛烈冲击,经三十分钟激战,将其全歼,吴漱泉被击毙。十五时,号称“铁打的淮安”即告解放。
在围攻淮安的同时,我第十旅及地方武装又于九月十八日对响水口一带伪军徐继泰部发起攻击,歼敌近千人,攻克响水口、陈家港、大伊山、新安镇等市镇,控制了灌河两岸,完全解放了苏北盐场。
据当时粗略统计,两淮战役总计全歼淮阴、淮安守敌伪师长潘干臣、伪旅长吴漱泉以下一万三千余人,后经进一步查证实为一万五千余人(淮阴战斗歼敌九千余人,淮安战斗歼敌六千余人),缴获炮十五门、轻重机枪一百八十余挺、长短枪八千八百七十余支、掷弹筒及各种弹药、车辆、马匹、物资很多,给予各孤立据点之敌以极大震撼。
两淮战役及以后的胜利,使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解放区联成一片,为华中人民解放战争准备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