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写道:“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这段话描述了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国之间战争的悲惨景象。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作为中国古代的盛世之朝,在对外战争上从不手软。打突厥,打吐谷浑,打高丽,打吐蕃......周边的国家几乎被大唐打了个遍。那么为何一个小小的南诏国,就让唐军折戟马下了呢?
下面就来看一下南诏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建立在均田制上的军事制度
均田制,据《蛮书》记载:每家每户按“双”(即为唐亩五亩)授田,上户授田三十双,中户下户依次递减。每家的丁壮都有作战义务,在战时,士兵以邑落远近编为东西南北四军,每军或一千人或五百人,每四军设置一军将统率。
南诏的军队编制为“府”,按照府的规模,可以分为大府、中府、下府、小府四个等级。而每个等级的最高长官在《新唐书·南诏传》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大府主将曰演习,副曰演览;中府主将曰缮裔,副曰缮览;下府主将曰澹酋,副曰澹览;小府主将曰幕捴,副曰幕览。府有陀酋,若管记;有陀西,若判官。
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就是农兵合一。农忙的时候,就解甲归田,进行生产。到了农闲季节,大家就练兵。其实,南诏的这一套制度,完全师从于中原的府兵制。只是在制度细节上略有区别而已。
府兵制
只是后来因为唐朝的疆域实在太大,而对外战争又相对较多。府兵制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后来弃之不用而实行了募兵制。
但是南诏因为国家较小,士兵不用千里迢迢跑到其他地方去战斗,这也是为何府兵制在南诏开花结果的缘由。而府兵制的实施,也为南诏在和大唐的战斗中取得了优势。
士兵的选拔
就理论而言,既然是府兵制,那么每一个适龄青年都可以并应该成为正规军。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蛮书》当中,对南诏士兵的选拔有着一套严整的规则。规则如下:“凡试马军,须五次上。射中片板,为一次上;中双庶子,为一次上;四十步外走马据颇柱,中斗子,为一次上;盘枪百转无失,为一次上;能算能书,为一次上。试过,有优给。步卒须为五次上。玷苍山顶立旗,先上到旗下,为一次上;蓦一丈三尺坑过,为一次上;急流水上浮二千尺,为一次上;弄剑,为一次上;负一石五斗米四十里,为一次上。已上一一试过,得上次者补罗苴也。”
而且,南诏还真有士兵中的士兵,这就是南诏的精锐——罗苴子。
制度有了,兵马有了,按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则,接下来,就是要打造精良的装备了。
南诏作为中国世代的邻邦,和中原的交流一直非常密切。再加上境内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冶金水平相较于大唐也是各有利弊,甚至不遑多让。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铎鞘、浪剑和郁刃三种宝剑。
铎鞘
在《蛮书》中记载了这几种宝剑的制作过程:“铎鞘者,状如残刃,有孔傍达,出丽水,饰以金,所击无不洞,夷人尤宝,月以血祭之。郁刃,铸时以毒药并治,取迎跃如星者,凡十年乃成,淬以马血,以金犀饰镡首,伤人即死。锻造要用毒,淬火要用马血,可谓剧毒无比,触之即死。浪人所铸,故亦名浪剑,王所佩者,传七世矣。”
虽然普通南诏士兵不可能人手一把宝剑,但是作为制式的作战武器——南诏剑,也是百锻良品,非一般刀剑能比。
除此以外,南诏的其他武器制作也异常精良,完全不次于唐朝军队。在几次和大唐的作战中,并不落下风。
但是,南诏的国力和唐朝不可同日而语,虽然一时能抗衡大唐,但是在唐军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打击之后,南诏遭到了重大损失。此后再也不敢与大唐为敌。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