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时儒生在秦朝政府内仍有相当的地位

纵横百科 98 0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振臂一呼,轰轰烈烈的秦末大起义拉开了帷幕。秦二世收到汇报后,随即召来朝廷里的“博士诸儒生”商讨。

  秦朝的“博士”是一种官职,它沿袭自战国,负责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书籍典章,还兼编撰著述、传授学问,主要由那些学识渊博的儒生担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就跑到儒学风气浓郁的鲁地,挑选了70个尤其出类拔萃的大儒担任由朝廷供养的“博士”,秦二世也延续了这一做法。

  此时遇上大规模叛乱这种帝国头等大事,秦二世会想到召集这群人咨询,可见那时的儒生并非没有政治地位。

  但这次会议的结果却让人哭笑不得。

  一听说戍卒造反,这几十号人的反应相当一致:“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原陛下急发兵击之。”

  看到这番话我们无需吃惊,毕竟在维护君权这方面,儒、法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儒家的仁义、礼教是有条件的,起码得符合“君君臣臣”的原则;违反了君臣尊卑,那就是僭越,是会被人道毁灭的。

  但秦二世并不领情,他的反应是“怒,作色”。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仁慈、不忍心镇压,而是在他看来,自己乃一代圣君,帝国内怎可能有人造反?你们这些儒生是往朕的头上扣屎盆子!

  叔孙通

  有个名叫叔孙通的准博士(还没转正)非常机灵,眼看形势不对,他立即走上前,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大拍马屁:“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

  这下秦二世舒坦多了,他不仅对叔孙通大加赏赐,并且还破格让其转正、成为正式的博士。至于镇压义军,姑且别太在意。

  于是,叔孙通为了让自己脱身而胡诌的论调,在客观上淡化了起义的严重程度,戏剧性地为给当时的反秦势力帮了一个大忙,秦国的快速灭亡,他居功至伟。

  当秦朝灭亡后,叔孙通带着100多号儒生机智地投奔了汉王刘邦,继续当他的博士。后来,他一手为汉朝制订了朝仪,迎合了刘邦彰显权威、加强皇权的需要;还因出色表现逐渐官至太子太傅,为维护刘盈的太子之位出了不少力。刘盈即位后,叔孙通又负责制定了宗庙仪法及其他多种仪法,因此被后来的司马迁尊为“汉家儒宗”。

  通过叔孙通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在所谓的“焚书坑儒”事件之后,仍有大量儒生活跃在秦朝廷,甚至担任了秦始皇、秦二世贴身顾问的角色。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