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里:段正淳堪称情圣,五大因素导致被众女人爱

纵横百科 99 0

  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之后,出现了一个明朝的治世局面,那便是“仁宣之治”也就是朱高炽和朱瞻基的时代,这个时代堪比唐朝的贞观之治。只是,仁、宣二宗较之明初的三位皇帝“知名度”不是很高,才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明英宗画像

  段正淳是《天龙八部》里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争议点主要在于他对感情是不是“真诚”。我看到过不少针锋相对的观点,这里就不凑热闹了,反正不管他感情真不真,好多女子爱他是没争议的。

  所以,今天就稍展开讨论一下:为什么他会被许多女子喜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五个因素。

  01形象出众

  段正淳第一次出场的形象是通过随段誉回家的木婉清的视角写出来的,她看到的未来公公的形象是:

  见这紫袍人一张国字脸,神态威猛,浓眉大眼,凛然有王者之相。

  当时木婉清心里想:“幸好段郎的相貌像他妈妈,不像你。否则似你这般凶霸霸的模样,我可不喜欢。”这基本上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缘故。段正淳与段誉完全是两种类型的风格,段誉是个文弱书生的样,段正淳则更有大男子风仪(这已经为段誉非段正淳亲生埋下伏笔),对女子来说,后者是更容易产生依附(安全)感的。

  02身份尊贵

  段正淳是大理国的镇南王、保国大将军,是时任保定帝段正明的皇太弟,下一任皇位的继承人。

  大理国固然是边陲小国,不能与大宋相比,但是毕竟也是一国。你看慕容复为了个虚无飘渺的复兴大燕的梦想,什么代价都可以付出,直到发疯。作为大理国的堂堂“二把手”,段正淳的的身份地位之尊贵,可不是一般的“官二代”“富二代”可比。这对任何时代的女子,都是极有吸引力的。

  03为人大气

  一是重情重义。“段家源出中土武林,一直遵守江湖上的规矩,华赫艮、褚万里等虽是臣子,段正明、段正淳却向来待他们犹如兄弟”。在小镜湖被段延庆追杀时,段正淳明知情势凶险,却也不愿舍众而退,有亏友道;明知不敌,“自己今日多半要毕命于斯,却盼他不要再向阮星竹、阿紫、以及范骅诸人为难”。

  二是光明磊落。不屑为“卑鄙懦怯之事”,与段延庆相斗眼看要命丧当地,他说:“生死胜败,又有什么了不起?哪一个上来相助,便是跟我段正淳过不去。”这可不只是嘴硬而已的。

  三是知恩图报。为萧峰所救后,他也情愿以身涉险救萧峰,“大丈夫恩怨分明,尽力而为,以死相报”。

  四是宁折不弯。在为慕容复暗算并威胁将皇位禅让给段延庆时,他铁骨铮铮,毫不妥协。

  不能不说,他是个大气的人。这当然也能激发女子的仰慕之情,阿朱之爱上萧峰,主要的也是这种“大气概”,只不过,萧峰身上体现得更突出一些。

  04文武双全

  先看段正淳的文采:

  阿朱和阿紫自小被送人抚养,颈上都挂有一个金锁片,上面刻有字句,其中阿朱的锁片上的字是“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阿紫的锁片上的字是“湖边竹,盈盈绿,报平安,多喜乐”,里面正嵌了她们的母亲的名字:星竹。

  阮星竹的房间里有一张条幅,写着一首词:“含羞倚醉不成歌,纤手掩香罗。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后面落款是:“书少年游付竹妹补壁。星眸竹腰相伴,不知天地岁月也。大理段二醉后狂涂。”

  乍一看,完全是诗酒风流的才子范儿嘛!

  再看段正淳的武功:

  当日段延庆与段正淳在小镜湖畔剧斗,两人拆了六十余招后,“见段正淳鼻上渗出几粒汗珠,呼吸之声却仍曼长调匀”,段延庆心里有点奇怪:“听说此人好色,颇多内宠,居然内力如此悠长,倒也不可小视于他了。”

  段延庆是一流高手,身手让他认为“不可小视”,也就可以证明段正淳武功着实不错。

  文采武功,哪样都拿得出手,可不正是吸引女子的很有力的条件么?

  05用情甚浓

  讨论段正淳的形象,千说万说,终究还得说到他的感情生活。

  我这里说“用情甚浓”,恐怕是有朋友不服的。最直接的一点质疑就是:他用情浓,那为什么不把其中任何一个情人带回家?

  我觉得是这样:书中说,段正淳“年轻时游历中原,风流自赏,不免到处留情”,也是王孙公子的风流做派,不以为奇;并且金庸先生也说了,“富贵人家三妻四妾本属常事,段正淳以皇子之尊,多蓄内宠原亦寻常”。但事实上贵为皇太弟的段正淳就只有刀白凤一个妻子。

  其中原因有两个,书中说得明白:一是大理段氏出自中原武林世家,虽在大理称帝,一切起居饮食,始终遵从祖训,不敢忘本而过分豪奢,纳妾自然也属“豪奢”表现。二是段正淳的元配夫人刀白凤是云南摆夷大酋长的女儿,两家联姻有笼络摆夷、以固皇位之意,有点政治婚姻的意思;而摆夷人自来一夫一妻,刀白凤更自幼尊贵,便也不许段正淳娶二房,他在外面拈花惹草已经惹得她愤而出家做了道姑,娶回家来那恐怕要惹来刀兵之祸呢。

  段正淳带不带情人回家,事关大理国稳定,确实不是可由段正淳率性而为的。

  而他与每一个情人相处时,“他不论和那一个情人在一起,都是全心全意的相待,就为对方送了性命,也是在所不惜,至于分手后另有新欢,却又另当作别论了”,“段正淳虽然秉性风流,用情不专,但当和每一个女子热恋之际,却也是一片至诚,恨不得将自己的心掏出来,将肉割下来给了对方”。

  完全担得上“浓情蜜意”四字。

  只听得甘宝宝长长叹了口气,过了一会,幽幽的道:“倘若你不是王爷,只是个耕田打猎的汉子,要不然,是偷鸡摸狗的小贼也好,是打家劫舍的强人也好,我便能跟了你去……我一辈子跟了你去……”跟着几滴泪水掉下来,落在她花鞋边的地板上。段正淳胸口热血上涌,心道:“我不做王爷了,我做小贼、做强人去,让你一辈子跟着我。这王爷有甚么做头?”

  段正淳此刻就进入了一种“非理性”状态,我们可以相信他此刻是真的不想做王爷了,真的宁可“做小贼、做强人”,只要心爱的宝宝跟着他。

  其实这种状态是种“青春态”,说明生理心理状态很年轻。但是这经不起现实的检验:国家可以随意抛弃吗?家庭可以随意抛弃吗?其他情人可以不管不顾吗?……

  一个决定,牵涉太多问题。这决定就没那么容易下了,所以结局往往是逃避。

  从这个角度看,金庸先生表彰段正淳的“一片至诚”四字,实际上也只能放在“和每一个女子热恋之际”的前提下来考量;而热情总是有消退的时候,所以段正淳也还是免不了要收下“负心人”三字考语的。

  然而,朱瞻基去世之后,年幼的英宗即位,自此明朝政治便一蹶不振。可以说明英宗时代是明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而这与明英宗的昏庸是不无关系的。明英宗朱祁镇是历史上少有的身世特殊的皇帝,而明英宗之所以昏庸,与他的具体经历息息相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明英宗的身世可疑,有可能并非皇室血统。

  明英宗朱祁镇是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位皇后的儿子,也就是《大明风华》中孙皇后的儿子,是宣宗亲立的太子,并最终继承了皇位。当然,剧中在人物的定位上是与历史不太相符的。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那便是朱祁镇并非朱瞻基的亲生儿子。这听起来很“雷人”,但却是真实的历史。

  孙皇后(左)和胡皇后(右)

  讨论朱祁镇的身世,这要从孙皇后此人说起。孙皇后原是宣宗的贵妃,因其人长得美丽,深受宣宗的喜爱。当时,宣宗第一任皇后胡善祥一直没有子嗣,孙贵妃虽然觊觎后宫之主的位置,却同样没有为宣宗生下皇子。为了夺取皇后之位,孙贵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冒险——从宫人那抱养了一个男婴,充作宣宗的儿子。

  此事在《明史》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

  虽然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这桩谜案的细节,但结果却是很明显的:孙贵妃借此稳固了自己的位子,并使得宣宗废掉了胡皇后,立孙贵妃为皇后。而这个抱养的孩子便是后来的英宗。

  明英宗剧照

  从这一点来讲,英宗肯定不是孙皇后亲生,是否与宣宗有直系血缘关系,也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因此,有人提出英宗本身便不具有皇家血统,而是孙皇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处心积虑,抱养而来的孩子。

  二、英宗幼年为宦官所惑,成长环境也不利于其日后成为一代明君。

  宣宗朱瞻基去世的时候,英宗当时只有九岁。按照明朝的做法,需要由明朝的内阁大臣辅政。但当时宫中却出现了影响英宗一生的重要的反面人物,那便是宦官王振。王振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极差,他对英宗的影响可见一斑。

  王振剧照

  最初,张太后明确表示宦官只可照顾皇帝起居,不可以干政。但是王振凭借着自己的花言巧语,哄骗了张太后,并在大臣的斗争中互相拉拢,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英宗的心腹。

  我们知道明朝后期最大的特点便是宦官专权,搞得政治一片黑暗,而这个情形,可能要从英宗时期的王振开始了。王振凭借自己的实力,成功地俘获了太后和诸大臣的心,并在英宗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土木之败以前,王振达到了专权的程度。

  随着王振势力的不断扩大,不仅搞得政治一片黑暗腐败,而且还与北部的瓦剌暗中勾结,瓦剌部兴起之后,与明朝建立了朝贡关系,每年进贡之时,贡使进入内地之后骚扰沿途百姓,不仅如此,王振还收受也先的贿赂,帮助瓦剌冒领赏赐。

  阴险的权宦王振

  此事在《明史记事本末》中有清初的记载:“也先遣使二千人进马,诈称三千。”不过,由于是冒领赏赐,明朝没有给也先相应的赏赐,直接导致了瓦剌对明朝的入侵。

  三、好大喜功、盲目自信,在土木堡惨遭俘获,连皇位也被篡夺。

  土木之败是瓦剌与明朝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之中明朝皇帝英宗因亲征被俘,这个事件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朵奇葩”了。瓦剌向内地进攻之后,大同失守,王振鼓惑英宗亲征,当时于谦等人十分反对,但英宗偏信王振,为一展雄风,决定亲政,并派他的弟弟朱祁钰留守京师坐镇。

  在双方交战过程中,王振为了一己之私,希望英宗能够路过自己的老家,以显示自己的威严,不顾形势紧急和英宗安危,将他带上了错误的路线,最终导致在土木堡之时,英宗被俘。

  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之后,瓦剌便挟持英宗与北京的政权索要条件。当时北京城一片混乱,坐镇的朱祁钰看到皇帝被俘,打算南渡,被于谦阻止。最终朱祁钰在大臣们的拥戴下登基,并将英宗封为太上皇。

  当然,这个事件和北宋的靖康之耻很类似,只不过朱祁钰听了于谦的忠告,没有南下。最终在于谦等人的奋战之下,击退了瓦剌。双方讲和,并将英宗迎了回来。而可怜的英宗年纪轻轻便只能当太上皇了。

  四、英宗复辟之后的愚蠢行为,更使得他彻底与“明君”绝缘。

  如果说土木之败一事,英宗是被迫的,尚难以确定他是昏庸的,那么之后的事件便可以看出他有多么昏庸了。

  朱祁钰登基后,虽然英宗被迎了回来,成为了太上皇。但朱祁钰仍然不放心,为了保障自己的皇位,煞费苦心先是废了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朱见济只当了一年皇太子,便去世了,朱祁钰只有这一个儿子,朝中大臣奏请复立朱见深,朱祁钰心中十分郁闷,一直没有决定。

  夺门之变

  最终,在朱祁钰病危之际。徐有贞和石亨拥护英宗朱祁镇复辟。如此一来,朱祁镇顺利登上皇位,这一事件被称作“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之后干了很多蠢事,下面一一道来:

  第一件,恢复王振忠臣的名誉。

  众所周知,英宗之所以丢失皇位主要源于王振,因此在登基之后,本应对王振追责,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英宗却念念不忘王振的忠心。据《明通鉴》记载:“刻香木为振形,招魂以葬,建祠祀之”,追封了王振的官位,而且赐他“旌忠”二字。如此一来,大宦官王振便成为了忠臣。

  第二件,诛杀有功之臣于谦。

  因徐有贞和石亨等人在复辟之时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英宗十分重用他们,而他们因怨恨于谦。所以英宗登基之后, 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杀了于谦。估计于谦在北京保卫,誓死抵御瓦剌之时,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的结局竟然是这样吧。

  于谦

  当然,英宗为了保障自己的皇位,也对拥护他复辟的曹吉祥和石亨等人进行了打击。曹吉祥和石亨等人凭借着自己的功劳,擅自干政,并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党羽,甚至意图发动兵变,最终被英宗先后打击,这便是有名的“曹石之变。”

  英宗时期,历经土木之败和曹石之变,国力大衰。土木之败以前,英宗因年幼,为宦官所迷惑而干了很多蠢事,甚至一度丢失了自己的性命和皇位,而复辟之后,未能吸取教训,不能识别良善,继而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定,的确是昏庸至极。所以英宗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