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一项新规多让清朝统治了170年

纵横百科 51 0

  如果明朝当时能执行下去雍正皇帝的一项新规,或许到了崇祯时期就不会面对那么大的经济危机,也不会让诺大的大明朝连军队开支都保证不了,最终内忧外患之下走向覆亡。

  清朝入关以后,八旗贵族大肆圈地,土地开始大量向地主阶层集中,越来越多的平民阶层没有土地,只能依附于地主阶层生存,受尽地主阶层的剥削和压迫,形势像极了元朝,元朝入主中原以后,盘剥百姓的力度是越来越大,最后生活不下去的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将元廷赶出了中原,元廷在中原的统治仅维系了九十八年。清朝入关到雍正皇帝继位已历七十九年,此时清朝财政危机已显,国库空虚,有土地的平民越来越少,导致地方上的动乱频发。雍正皇帝适时推出摊丁入亩的国策,让民心安定,国库充盈,清朝入关以后得以比元朝多统治了170年。

  雍正时期清朝疆域

  什么是摊丁入亩?

  皇帝的日常开支都是需要钱来支撑的,还有辅助皇帝管理天下的各级官员同样需要俸禄来维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赈灾、修路、造桥、行军打仗等等都需要钱,如果没有钱或者钱不够,天下就会失去秩序,皇帝也没有资本来管理天下。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呢?历朝历代主要通过赋税来集聚钱财。

  古代我们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就开始有了赋税的新规,规定百姓们按一定比例将自家生产的粮食上交地方。赋税新规发展到秦朝就更为具体和完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百姓们需要缴纳的赋税确分为三种:田地税、人头税和杂项税。田地税还是和前朝一样,按比例收百姓的粮食。人头税是按家里人口数量,然后每个人口多少钱来收取钱财。杂项税主要是天下一旦有什么需要花大钱的地方,临时会向百姓们征收一定的赋税。

  秦始皇建立完善的赋税制度

  汉朝建立以后在秦朝赋税制度的基础上作出了一定的改变,主要以人口为基准来征收赋税,这种制度到了南北朝时期发展为租调制,唐朝时期为两税制,明朝中后期张居正针对两税制又作出了一定的优化,推行一条鞭法,尽可能地把所有赋税以钱财结算,而不像以前一样以粮食为主。

  清朝入关初期沿用的也还是一条鞭法,但是这些制度不管怎么变,总会收一个人头税。地主阶层物质条件好,农民阶层物质条件差,二者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差不多,如此二者所交的人头税也差不多,这对于有钱的地主来说很轻松地就可以交了,但是对于没钱的农民来说,负担就太重,这很不利于天下长治久安,毕竟天下终究还是农民占的数量更多。农民承担不起人口税,自然就不敢生太多孩子,每生一个孩子就意味着需要缴纳更多的人头税,这就导致人口数量很难上来,上口数量上不来,地方能收到的人头税还是没有保障。

  综合考虑之下,雍正帝决定推行摊丁入亩。摊丁入亩从字面理解来说,就是把人头税放到田地税里一起征收,其实就是把人头税取消掉,最后以田地为单位来征收赋税。

  雍正帝励行变化

  摊丁入亩有什么作用?

  1、人口数量激增:摊丁入亩新规实行之前,广大的农民阶层因为负担不起按人口来征收的人头税而不敢生太多儿女,就算生下了,也要千方百计隐匿下来,不让官府得知。摊丁入亩实行之后,地主阶层因为财力丰厚,该怎么生还是怎么生,农民阶层不用考虑人头税了,也就不用考虑一旦生下儿女需要多交人头税的事情,只要能养活就可以生。

  汉朝建立时天下人口大约1300万左右,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大约3600万左右,待到东汉和帝时期,人口到了一个小高峰,达到5300万左右。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口锐减,到三国鼎立之时,人口仅剩2300万左右,西晋统一三国后,人口略有回升,到了3000万左右。

  紧接着就进入了南北纷乱的五胡十六国,待隋文帝重新统一天下,与民休息,开创开皇之治后,人口回升到5000万左右。隋文帝离去后炀帝继位,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人口再次锐减,待唐朝统一天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打造出了开元盛世,人口有了历史上第二个小高峰,达到8000万左右。

  开皇之治景象

  可惜唐玄宗晚年昏聩不堪,导致安史之乱,人口再次锐减,一直到宋太祖再次统一天下,人口才在北宋后期达到第三个小高峰,有1.2亿左右。北宋在经历高峰之后很快就因为统治者不思进取导致被金国所灭,人口再次锐减,一直经历了南宋、元朝,到明太祖重新统一南北建立大明朝,发展200多年后人口才达到第四个小高峰,近2亿。紧接着明朝就被清朝所灭。

  清朝建立之时人口因多年战乱锐减到5000多万,到雍正继位之初人口恢复也才恢复到8000万左右,但是在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后,很快清朝人口就在乾隆年间达到了3亿多。无论是从峰值还是增长速度来说,摊丁入亩的实行对于清朝时期人口的迅猛增长作用甚大。

  雍正时期人口开始激增

  2、控制土地兼并:摊丁入亩新规实行之前,八旗贵族和地方上的官僚地主阶层因为税收新规的原因大肆从农民阶层手中兼并土地资源,到康熙末年,一个芝麻大点的官拥有的土地竟然能有1万多个平方,土地只有那么多,这些人拿去了,也就意味着很多人没有了,当时天下已产生了数量惊人的无地平民阶层,这种情形并且是越演越烈。摊丁入亩新规实行之后,农民阶层因为不按人口交税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产力得到释放,也就不会因为经济破产而出卖土地,同时地主阶层因为要按土地多寡而交税,也就不那么费心思弄土地了,每新增一点土地就意味着需要交的税收也多了,一方不会卖了,另外一方不愿意买了,这就让康熙末年已经到临近极限状态的土地兼并缓和下来了。

  从秦朝开始,我们古代开始有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封建王朝最核心的生产资源就是土地,没有更多的土地也就意味着没有更大的生产力,没有更大的生产力就会导致王朝得不到发展,所以从上到下都对土地资源视若珍宝,谁都想留住自己的土地,谁都想拥有更多的土地。

  耕者有其田

  农民阶层因为负担重,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很容易就会经济破产,破近况为了生存只有出卖自己的土地,这个时候马上就会有地主阶层接手,地主阶层接手以后因为经济状况好,不会出卖土地,这就导致地主阶层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而农民阶层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没有土地的农民就很难生存,一旦没有土地的农民到了一定数量后,必然引发天下大乱,民以食为天。汉朝末年,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后引发了黄巾起义。唐朝末年,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再次超过临界值,引发了黄巢起义。强汉盛唐都因为严重的土地兼并而覆亡,何况其他的一些朝代,所以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来说,控制土地兼并就是最新的的政治使命,雍正皇帝推行摊丁入亩的国策正当其时。

  雍正皇帝画像

  结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之至理。民心是什么?民心最基础的要求就是生存,就是能吃饱肚子。民心在我们古代封建王朝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人口数量,人口多也就意味着民心安定,单从康熙末年到乾隆时期清朝的人口增长数量也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的这一新规对于清朝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同时,康熙末年天下的情形已不容乐观,民怨沸腾,地方财力捉襟见肘,一旦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或许要不了二十年的时间,天下就会像元朝末年一样大乱,雍正皇帝适时推行的摊丁入亩新规缓解了康熙末年已经要到临界值的土地兼并形势,保证了清朝的发展秩序,稳固了清朝的统治,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