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洲“藕香居”的前世今生

纵横百科 49 0

  民国时期,南京白鹭洲公园曾有一座著名的景观建筑——藕香居。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始建至今,这处景观至少改变过四次面貌,最后一次还挪了地方,以致现在鲜为人知。

  水中茅屋“藕香居”

  (约1924-1935)

  白鹭洲公园的前身为明成祖朱棣的皇后(明中山王徐达之女)赐予娘家的一块菜园,初名“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后经徐达六世孙徐天赐营建成“东园”,也称“徐锦衣园”,其壮丽为城内诸园之冠。明亡以后,徐氏园林多圮废易主,清道光年间一场水患之后,东园旧景荡然无存,但野趣盎然,仍不失为一处“诗境”。

  到了1924年,东园故址处营建了慈善机构“义兴善堂”,湖边还开设了茶社,因当时在邻近鹫峰寺墙壁中发现一块碑,题有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时人取其中“二水中分白鹭洲”诗句,将茶社命名为白鹭洲茶庐,并建起烟雨轩、藕香居、沽酒轩、话雨亭等建筑,从此这里被称为“白鹭洲”。

  1928年,南京特别市政府收东园故址为市有,筹建白鹭洲公园。1929年,公园建成,园内设“鹭洲春日四景”,俨然成为一处小规模的中式园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朱偰先生《金陵古迹名胜影集》收录的白鹭洲老照片画面中,除了至今仍在原址的烟雨轩,还有一座四面透风的临水建筑,就是藕香居。藕香居在烟雨轩西北,三面临水,一侧有小桥与烟雨轩相通,样式类似茅屋,充满了田园野趣。据当时报纸报道,藕香居“三面临水,隔水尽为茭田及芦场,流水潺潺,芦叶萧萧,南城风景,无出其右,且每至夏日,莲藕香味,夹风俱来,尤觉沁人心脾,是以附近市民及骚人墨客,均目之为休夏胜地,或舞及吟哦之所。”

  藕香居位于白鹭洲公园的中心,它的身影常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白鹭洲照片和绘画作品中,比烟雨轩还要显眼,是当时白鹭洲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二层宫殿式建筑“藕香居”

  (1935-1937)

  1935年5月11日晚11时许,南京地区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电线多处被风刮断,造成全市两次停电。在这场风灾中,白鹭洲藕香居“遭封姨之虐,全部摧毁,残棂破窗,狼藉遍地”。

  藕香居被毁后,经白鹭洲公园管理处提交申请,在藕香居原址重新建起一座楼房,以维护公园景观。新建楼房仍沿用“藕香居”旧名,于1935年8月竣工。新的藕香居共分两层,系仿宫殿式建筑,涂以红色油漆,四周均置有玻璃窗,矗于一泓清水中,益显其古色古香。

  可惜,藕香居的命运注定多舛。建成仅两年后的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这座二层宫殿式建筑“藕香居”便在战火中再次被毁。

  仿中山公园水榭样式的“藕香居”

  (1941-1974)

  藕香居再次呈现在公众视野,是在1941年。这座藕香居号称是仿照北京中山公园水榭样式而建,实际模仿得不太成功,一圈过于粗壮的大柱子撑起一个宫殿式大屋顶,上下比例有点失调,看上去与中山公园水榭并不相似。

  抗战胜利后,白鹭洲公园除了藕香居和烟雨轩,其余景观已毁坏殆尽。抗战胜利后出版的《南京游览手册》之六《白鹭洲》写道:“洲于战前作为公园,甚加修整,惟战事爆发,首都沦陷,亭台楼阁,多被破坏,至今游客稀少,秋冬芦苇萧瑟,寒风习习,诚不胜今昔之感也。洲中今尚可观者,一为‘藕香居’,有联一对,曰‘此地为东园故址,其名出太白遗诗’,周围置茶椅桌,可供品茗,另有‘烟雨轩’,可为游客憩息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导游小册子的封面照片就是藕香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座藕香居仍然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1952年,结合秦淮河整治,南京市人民政府对白鹭洲公园进行了一系列建设,疏浚池塘,扩充绿地,规划建成以江南山水园林为主格调的文化公园,新建、改建了园内部分景点,烟雨轩、藕香居两处建筑也得到了整修。

  此后,藕香居继续出现在各种白鹭洲公园风景照片上。由于体态庞大且占据着白鹭洲“C位”,藕香居风头甚至盖过一旁的烟雨轩。这个版本的藕香居在白鹭洲公园矗立了三十多年,直到1974年才寿终正寝。

  1970-1975年之间,由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所所长朱有玠主持设计,南京市园林工程处施工,白鹭洲公园进行了第一期整修扩建工程。今白鹭洲公园“东园故址”景区的基本格局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在这项工程期间,位于公园核心的藕香居终于被拆除,原位置变成了绿地和通道,其北侧架起了七孔长桥。

  本世纪初,七孔长桥被改为五孔的“印月桥”,藕香居原址依然没有任何建筑物,只在临水一侧立起一尊徐达之子徐辉祖的塑像。

  不过,“藕香居”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挪了一个地方。它到哪里去了呢?

  由“休息廊”改建的“藕香居”

  (1978-今)

  白鹭洲公园西南门(近乌衣巷)东面的“掬翠桥”边,有一片仿古建筑群。临水一侧,有一座往外突出的水榭式建筑,看上去要比周围其他建筑显得旧一些。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原是一段供游人休息的水边游廊,被称为“休息廊”。1978年,白鹭洲公园对此处游廊进行改造,建成一座小巧玲珑的水榭,并借用白鹭洲旧有景名,命名为“藕香居”。这个藕香居建成后,曾被作为餐厅使用,专门供应秦淮名点。

  2005年10月,白鹭洲公园又对这处景点进行扩建,盖起一片仿古建筑,藕香居从此被包裹在建筑群里,成为附属的一部分。“藕香居”的名字也一度消失,在公园导游图上被另一个名字“九竹斋”(以此次扩建工程出资单位名称冠名)取代。

  直至2019年下半年,白鹭洲公园封闭整修重新开放后,“藕香居”的名字才在更新后的公园导游图上重新出现。

  如今,白鹭洲公园已变得浓荫蔽天、新景林立,早寻不见当年烟水迷蒙、芦荻瑟瑟的疏旷意境,那些与“藕香居”有关的前尘往事,自然也都随风散去,无人再提。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