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人入关后,吸取了明朝的教训,严禁太监干涉朝政,否则一律处死。
宦官从政的现象几乎绝迹。然而,在慈禧太后统治时期,有一个太监公开写了一封信。虽然后来被处死,但他的行为却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称赞。这在宦官干预政治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现象。这个传说中的太监就是寇连才。
寇连才,顺天府昌平县人。他是一个守法的农民。虽然家境一般,但生活基本过得去。有一年,寇连才的父亲因田地纠纷将地主告上法庭,结果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悲愤之下,他自杀了。寇家连连变故无力续命,寇连才被迫进京谋生,却因故入宫做了太监。
寇连才虽为太监,但心国事忧天下
寇连才虽然入宫很晚,但因为聪明能干、谨言慎行,文笔娴熟,很快在宫中名声大噪,成为慈禧太后身边梳头的太监,深受爱戴由他的主人。
不仅如此,寇连才因常奉命侍奉光绪,办事卓有成效,时不时还会受到皇帝的赏赐(“素贤文墨两宫赏赐。》见云玉鼎♶)。在帝后极度矛盾的后宫,寇连才却能做到让帝后都喜欢上自己,可见他的优秀。
不过,寇连才虽然是宫中的“大红人”,但与李莲英等人不同。权势虽去,但在乡下养成的直率、率真性格并没有丢。时值大清末节,内忧外患愈演愈烈。中国危在旦夕,而慈禧太后却依然过着奢侈跋扈的生活,这让正义感极强的寇连才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非常着急。
甲午战后,李鸿章赴日签署《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辱国的▷,不仅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给日本,还赔给对方2.5亿两白银。
寇连才在康有为等人“官书”的影响下,在被太后责骂委婉劝说的情况下,终于决定写信以“死谏”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寇连才明白太监干涉政事必死刑的祖训,也知道这是生死之举,但既然选择了为民求情,就决定自刎为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寇连才一口气请了五天假。这段时间,他除了告别家人和同事,一门心思写奏章。2月15日,寇连才上奏慈禧太后,果然“成功”激怒了慈禧太后。康有为等“寄信公车”,对寇连才影响很大
关于寇连才奏折的内容,各家描述大同小异。据史家云玉鼎记载,有十项:一、不宜入住颐和园;王子;第一,李鸿章不适合出使;一是军备乏力,请沿边训练乡团;第一,停止铁路项目;首先,铸造银币;其他两个不详(见《澄斋日记》)。
从内容上看,寇连才的观点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空洞的,远没有达到“公车写”的水平。不过,在慈禧太后眼里,奏章的内容并不重要。关键是寇连才身为一个卑微的奴隶,竟然敢违背祖训,公然招惹她,实在是让人难以容忍。果然,慈禧太后以“内监议事者斩首”的朝规和“通外泄密”的罪名,下令将寇连才送刑部立即处决。宫事”。
慈禧太后大怒,下令将寇连才斩首示众
寇连才写完信后的第三天,被带到菜市口刑场行刑,一时围观群众。行刑前,面对刽子手亮晶晶的屠刀和围观的人群,寇连才从容整整衣裳,对着紫禁城的方向鞠了九个躬,然后向家乡磕了个头,坦言:“我虽是太监,我今日要写信,你说的话完全是出于忠君爱国之心,就算被斩首,也不愧于祖宗之训。
”随即,寇连才被杀。
剧中,太后大怒,称不许太监太监干涉朝政,当即处死。到了城下,脱下袍服,东去祭奠祖坟和老母,说:“我虽是内囚,但所说的一切,都是忠于皇上的。又爱国,就算你是平行城主,也能看出你的祖宗在地下。铁跑杀了。引文同上。
梁启超为寇连才作传,赞他为“烈士”
寇连才死后,许多官员和学者都为他哀悼和歌颂。除了上面提到的恽玉鼎之外,他们还有内阁大臣王大榭、直隶总督王文绍、福州将军玉禄等人。可见他的影响之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梁启超,他在《戊戌政变记》中为寇连才(《烈宦寇连材传》)写了传记,并称赞他为“烈士”,可见他是多么受人尊敬。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