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改革政策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反对者的是势力强大

纵横百科 71 0

  王安石。他是大家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封为蜀国公,后改封为景国公。在神宗的支持和指挥下,以富国强军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在熙宁年间大规模开展。史称熙宁变法。先后出台了均等制、青苗法、免税法、市场交易法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他的一系列制度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改革改了16年,却一直遭到老党的强烈反对。随着神宗的去世,他的改革终究以失败告终。

  按照他想象中的设计,这次改革考虑到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结果应该是双赢的。让我们以青苗法为例。以前,每当春天没有庄稼收成的时候,农民就得向地主和老财借钱,贷款利息往往高达三五毛钱。说白了,农民秋天收割的时候,几乎都得归地主老蔡所有。但是,王安石的青苗法规定,农民不再向地主老蔡借款,直接向国家借款,利息为二分钱。这种利息,似乎比地主低了很多。从这点来说,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确实是国家和农民的双赢。的确,政策是好的,他的指导思想应该没有问题。

  但改革的受益者是国家和农民,地主阶级成了这次改革的牺牲品。因为他们不能再放高利贷,吃亏了。自然不能就此罢休,所以他们反对这个政策。所以王安石在实行变法的时候,确实是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地方层面,大小地主、富豪联合起来,坚决抵制改革;在中央层面,司马光、苏东波、欧阳修等大臣也坚决反对。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然而,他的改革失败并不是因为反对派的力量。王安石推进变法的意志非常坚定,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他不在乎你有多大的权力,你的地位有多高,你的人际关系有多好。反正谁反对改革,就丢人了,请下马。所以不管是他的好友司马光,还是他的恩人欧阳修,他都将他们请出局。而王安石最大的依靠就是最大的执政党宋神宗,所以他几乎把变法的所有绊脚石都踢开了。

  因此,他的改革方案并没有胎死腹中,而是被大力推进了十年。

  事实上,他最终还是失败了。他的失败不是因为他的方向,也不是他被对手打败了。反而败在了改革政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甚至是他理想中最大受益者的手中。你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以青苗法为例。从表面上看,农民完全可以避免高利贷的剥削,直接向政府低息借款。但政府只是一个模糊的形象,执行这些政策的干部才是真正的政府权力。所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现象,低息贷款完全变成了一种垄断市场经济的行为,所以这些干部就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你想要低息贷款吗?没关系,先拿点好处,我再给你考虑。以前还可以找别的公司谈,现在不行了。贷款只有一家公司,没有其他的分号。所以只好交了benefitfee,但是很多时候benefitfee是比利率高很多的,有人算出来的。事实上,农民累计支付的利息是政府的数十倍。

  这是什么意思?比如借了1万元,到秋收的时候要还8万元连本带息。如此一来,王安石的初衷就彻底改变了,最受益的人成了巨大的受害者,彻底的受害者。

  这还是在放贷的过程中,在催收贷款的过程中就更惨了。也让20万多暗藏家逼迫老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以前普通人还可以起诉,现在不行了。最大的收款人是政府干部。你要去哪里起诉?所以才会有数以万计衣冠不整的流民出现在城中,这位宋朝最大的改革家看到这一幕时泪流满面。我觉得这个改革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再继续下去,真的要出事了。

  所以,并不是改革的方向不对,也不是对立的力量太强大。而最大的问题恰恰是那些支持改革并实施改革的人。

  如果权力不受监督,一些执行者就会从这个漏洞中获益。然而,王安石的变法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这支腐败势力来推动的,结果自然是彻底的失败。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