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中将:湘江战役跳崖,为战友评烈士怒拍桌子,骨灰不入八宝山

纵横百科 74 0

  1992年,开国中将韩伟病重,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叫来儿子韩京京,对他说:“我不行啦,我的骨灰你们送到闽西革命公墓。”

  韩京京有些吃惊,因为以父亲的功绩,去世以后骨灰完全可收进八宝山革命公墓,他劝韩伟说:“爸爸,您在北京住了几十年,我们也在北京,是不是给北京留一部分骨灰,我们也好纪念扫墓。”

  韩伟摇摇头,他说:“湘江战役时,我带出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起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这个将军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跟他们在一起,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韩伟

  为何韩伟执意要把骨灰放到闽西呢?这就得说到他和红34师的故事了。

  韩伟,原名“韩勋琴”,1906年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一个贫困铁匠家庭。他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3个姐姐先后嫁人或送人做童养媳,父亲为了生计,带他来到了安源路矿,父亲由于手艺好,慢慢当上了车间负责人,家里的生活条件才有所好转。

  韩勋琴到了安源之后,进入安源路矿工人子弟学校读书,1921年,他进入路矿的修理厂当了一名锻工学徒工。当时毛泽东派李立三到安源,开办工人夜校,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中共组织,启迪工人的阶级觉悟,工人运动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韩勋琴也受到了影响,他加入了路矿工人俱乐部,并当了一名宣传员。

  1924年5月,韩勋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他担任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人的地下交通员,经常往返于长沙和安源之间,为他们传递信件,也就是在这时,他认识了毛泽东。

  李立三

  但是好景不长,1925年9月2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被北洋军阀武力封闭,一时间,工人运动陷入低潮,韩勋琴也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为了寻找组织,他来到了广州,终于和组织接上了头。

  当时黄埔军校正在招收第四期的插班生,韩勋琴在中共广东区委的介绍下,被学校成功录取,他在报名时嫌自己的名字“勋琴”有女性味,于是正式改名为“韩伟”。

  1925年年底,周恩来把韩伟等20多名第四期的插班生编入到叶挺独立团。1926年,韩伟跟随部队参加了北伐战争,由于他作战勇猛,很快被提拔为代理排长,并在1926年秋天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韩伟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担任班长。不久后,这个团在修水被改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韩伟跟随部队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并任第1团3营9连1排排长。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于1927年9月20日带领剩余的部队来到了文家市,为了鼓舞士气,他在里仁高小的操场上给1500余人的起义部队讲话。

  毛泽东在讲话中说:“蒋介石好比一个大水缸,我们好比一块小石头,我们这块小石头,不断地打那口大水缸,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韩伟听了毛泽东的讲话后,深受鼓舞,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好!”

  在一旁的第1师师长余洒度听见了韩伟的喝彩,不满地说:“瞎起哄什么?”

  余洒度

  3团团长苏先骏也随声附和说:“余师长,这小子准是个马屁精!”

  韩伟被他们的话激怒了,他说:“现在是革命了,请不要耍军阀!”

  苏先骏听后大怒,拿起马鞭就要打韩伟,他们的争吵声吸引了全场的注意,毛泽东也朝他们走了过去,他一眼就认出了韩伟,高兴地说:“你是韩伟,安源工人罢工时给我送信的小交通员!”

  韩伟高声对毛泽东说:“报告毛委员,第1团3营9连1排排长韩伟,前来报道!”

  会后毛泽东宣布向井冈山进军,韩伟在这一带来往过多次,便主动向毛泽东提出:“让我在前面引路。”

  毛泽东听后点点头,信任地说:“可别让大家走冤枉路哦!”

  1927年9月29日中午,部队到达了三湾,毛泽东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起义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韩伟被任命为1营2连2排排长。

  三湾改编

  在韩伟赴新单位报到前,毛泽东给他送了一个笔记本,亲笔在扉页上题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韩伟十分感谢又万分珍惜,怀揣着笔记本,信心满满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1929年1月上旬,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兵袭击,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险些遇险。部队脱险后,毛泽东为了保卫指挥部的安全,决定组建一个前委混成大队,谭震林任大队长兼党代表,韩伟任副大队长兼警卫排长,这样韩伟成了毛泽东的第一任警卫排长。

  谭震林

  韩伟上任以后,时刻把首长机关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他看到毛泽东办公到深夜时,还将自己缴获的棉大衣送给了他。

  同时韩伟也向毛泽东提出要去一线打仗,毛泽东告诫他说:“基层确实需要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但保卫首脑机关的工作也很重要,在适当的时候,我会满足你的愿望的。”

  1929年的春节很快到了,毛泽东和朱德决定给官兵们每人发1块银元,作为零用钱。但部队只有6000块银元,却有6008人,毛泽东、朱德、谭震林等人都提出自己不要钱了,韩伟知道以后,也表示不要。

  毛泽东劝韩伟说:“收下吧,可以买条裤子。”

  韩伟反问:“那你为什么不要?”

  毛泽东回答:“我是前委书记啊!”

  韩伟也说:“我是警卫排长,也是个兵头嘛!”

  毛泽东听后感动地说:“如果我们这支队伍的人都能像你这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那我们就一定能打败敌人!”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召开,大会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为了庆祝此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定红12军34师100团在11月20日接受中央临时政府的检阅,该团的团长,正是年仅25岁的韩伟。

  全团1000多人,在韩伟的带领下,经过突击训练、编队合练、现场试演,很快就磨合成形了。

  阅兵当天,韩伟带着全团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阅兵会场,他们精神抖擞、口号嘹亮,绕场一周后通过主席台。韩伟到达主席台下时,部队立定。然后韩伟上前报告,朱德代表临时中央政府将一面用黑绒线绣的“沉着胜敌”四个大字的锦旗授予韩伟。这面锦旗,是临时中央政府授予人民军队的第一面锦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34师担负中央红军主力的总后卫,从江西省兴国县出发。韩伟率第100团作为红34师的后卫部队负责殿后,走在整个纵队的最后。部队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设置的3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中旬抵达湘江东岸。

  蒋介石已经派重兵在湘江两岸设置了第4道封锁线,妄图一举消灭红军。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负责殿后的红34师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奋勇阻击敌军追兵,他们深知多坚持一分钟,主力部队渡江就少一分危险,全体官兵像钉子一样坚守在阵地上,坚持了整整3个昼夜。

  陈树湘

  在34师的掩护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于12月1日渡过了湘江。红34师经过激战,已从初始的6000人锐减至1000人,而且西渡湘江的通路已经被敌人阻断,即便侥幸强渡湘江,也无法赶上红军主力了。

  陈树湘召集全体官兵,宣布了两条决定:1. 寻找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围出去,到湘南发展游击战争;2. 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血战湘江

  然后陈树湘让韩伟带领全师主力突围,他自己则率领101团余部百余人作最后的掩护。韩伟当即拒绝说:“你是师长,只要你还活着,这个师就还在。我团的序列在全师之首,我团留下掩护,你带其他两个团突围!”

  陈树湘同意了韩伟的请求,他将全师分为两部,一部由韩伟带领100团300余人,掩护部突围后,再向柳木青方向转移;师部及101团、102团余部共700由他带领,向湘南突围。

  临行前,陈树湘和韩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互相告别,他们都没有想到,这竟是最后的诀别!

  陈树湘在突围时与敌人激战,不幸受伤被俘,为了邀赏,敌人用担架抬着他欲送往省城,但他为了不让敌人的如意算盘得逞,趁敌不备时,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陈树湘

  韩伟则将全团缩编为3个连,一边和追军作战,一边紧跟师主力撤退,但没走多久,就遭到了1000余名国民党军的紧追,在激战中100团很快锐减至30人。

  韩伟觉得敌人太多了,30多人集中在一起目标太大,搞不好一个人也突围不出去,于是他命令战士们分散突围,自己则带着5名干部边打边撤,将敌人引到山崖边,最后6人直接从大山上跳了下去!

  幸运的是,韩伟跳崖时落在了一棵大树上,后又摔落在齐腰深的草丛中,捡回了一条命,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苏醒过来,他发现还有另外两名战友没有死,于是3人一起相互搀扶着,继续寻找红军队伍。但不久后他们又遇到了国民党的民团,3人再次走散了。

  两个月后,韩伟辗转到了武昌,在弟弟家住下,他急于寻找党组织,每天都外出活动,很快就因叛徒告密,被特务逮捕了,被关押在武汉陆军监狱,被判处十年徒刑。

  入狱期间,韩伟尽管饱受折磨,但一直咬紧牙关,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共再次合作,国民党当局终于释放了韩伟,他顺利地到达了延安。

  韩伟

  韩伟回到延安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期学习,毛泽东得知他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一直等着他主动去找自己,但韩伟认为自己在湘江作战中没有打好,又坐了国民党的监狱,没脸去见毛泽东,所以一直没去找他。

  直到1938年5月,毛泽东才亲自叫韩伟来到自己的住处相见,他看见韩伟以后,高兴地说:“我的警卫排长还是当年的样子嘛,不仅一根毫毛没有少,下巴上还多了许多!”

  韩伟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下巴,不好意思地说:“我回去就刮。”

  毛泽东又说:“韩伟同志,你的情况我都知道,很好嘛!为什么来延安半年了,不来看我?”

  毛泽东

  韩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说:“主席,我怕,怕……”

  毛泽东指着自己的头说:“怕是这儿有问题!没关系,要丢掉包袱,迎接新的战斗!”

  同年8月,韩伟即将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毛泽东又将他叫到了杨家岭,韩伟到了以后一看,一起来的还有陈伯钧、萧克、张宗逊、陈士榘等井冈山的老熟人,他才知道,原来毛泽东今天是想叫以前井冈山的老同志一起见见面。

  毛泽东和大家见面以后,非常高兴,并和大家一起合了影,还亲笔在照片上题字“井冈山的同志们”。如今这张照片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毛泽东与井冈山的同志们合照

  几天以后,韩伟即将奔赴晋察冀前线,毛泽东又在枣园住地请他吃饭,为他饯行,饭菜很简单,只有一碟油炸辣椒、一碟煮黑豆、一碟炒豆腐和一碗小米粥,席间毛泽东回忆了许多井冈山的往事,讲到高兴处,他和韩伟都不禁大笑了起来。

  第二天,韩伟便奔赴前线,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军事教育主任、第二军分区第四团团长、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雁北支队司令员等职,他带领部队多次与日军作战,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杀伤,当地百姓都称赞韩伟为抗日的“铁拳头”。

  1944年11月,韩伟作为参加中共“七大”的代表,再次回到了延安,毛泽东又请他到住处吃饭,临别前,毛泽东拿出一个自己用过的皮挎包,对韩伟说:“井冈山时你就喜欢我的包包,可那时候我们穷啊,我也只有一个包,如今好多了,这个包包送给你,奖励你打鬼子有功。”

  韩伟激动地收下了这个包,他将包珍藏了起来,从不向别人提起这个事,直到1992年他在弥留之际,才将挎包的事告诉了儿子韩京京,此时这个包已经被他珍藏了将近50年了!

  新中国成立后,韩伟历任67军军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韩伟

  建国以后,韩伟一直没有忘记湘江战役牺牲的那些战友,有一次他去看望时任民政部长的程子华,并向他反映34师6000名牺牲的官兵追认烈士的事,当时民政部一位主管优抚工作的司长也在,他对韩伟说:“韩老,您要求给红34师6000官兵追认烈士,可是按规定……”

  韩伟听后大怒,直接拍了桌子:“34师只剩了我一个团以上干部,我上哪儿去找证明人……”

  1982年11月,韩伟正式离休。1986年的建军节这天,他突然对家人说:“我死了以后,把骨灰放到闽西去。”

  家里人都愣了,都说:“今天这么吉利的日子,你说什么死啊?”当然也没把他这句话放在心上。

  直到1992年韩伟病重时再次提到了这个事,家人才真正理解了他的心意。

  1992年4月8日,韩伟病逝,享年86岁。同年8月,韩京京专程从北京将父亲的骨灰送到福建闽西革命公墓安放。

  韩伟雕像

  韩伟病逝后,韩京京为了实现父亲生前的愿望,开始寻找陈树湘烈士遗骨的埋葬处,但一直没有能够查访到。2009年,在湘江战役75周年之际,韩京京在湘江畔为34师牺牲的6000名将士立了一块“无字碑”,并在基座上刻了这么一句话:

  “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34师六千闽西红军将士永垂不朽!”

  湘江战役“无字碑”

  绵绵哀思寄深情,功垂青史铸丰碑。韩伟将军和红34师的6000名烈士永垂不朽!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