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历史?

纵横百科 140 0

唐朝,盛唐--玄武门之变以后到安史之乱以前。贞观元年(627年)-安史之乱(755年)。时间段简述如下,详尽需要看史书记载。

唐太宗李世民

(599年 ~ 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侄子,强迫高祖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5月病死於长安含风殿。

唐高宗李治

李治(628 ~ 683),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贞观五年(631)封晋 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高宗即位,贬房遗爱(房玄龄子)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房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太宗之女,房遗爱之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朝鲜半岛高句丽和百济攻新罗,应新罗之请,高宗曾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并派兵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破百济。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均遭贬斥。显庆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高宗去世后,葬于乾陵。

唐中宗李显

李显(656年 ~ 710年),唐朝第四位皇帝,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 ~ 684年2月27日、705年 ~ 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武后生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哲,四子李旦。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两位兄长先后被武则天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太子。

唐睿宗李旦

李旦(662年 ~ 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氏,唐中宗是其兄长。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改元文明。不过由于是武氏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690年,武氏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氏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于是睿宗再次即位。与其子李隆基(后任皇帝唐玄宗)一起铲除了杀害唐中宗的势力。712年,让位于唐玄宗,自称太上皇,716年病逝,享年55岁。其并无特别的治国才能,晚年也受其子李隆基的左右。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武氏(624年 ~ 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利州(今广元市)。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yuē]次女,母亲杨氏,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名“武媚”,后世讹传为“武媚娘”,认为她名叫“媚娘”。武氏本名不详,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姑。但宫中权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仪,655年立为皇后。号“天后”,参与朝政,时与高宗并称“二圣”。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

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

武氏执政其间由于宠信酷吏,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供养男妃嫔,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但也是她开创了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

武氏晚年希望儿子李显改武姓可以继位,但李显的软弱使她放心不下。直到后期武氏病重,朝臣推举李显继位,并复辟唐朝,武周亡。

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高宗时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改尊为“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等。

武氏名“曌”起于她称帝前夕。是她的堂外甥,凤阁侍郎宗秦客所献的12个新字中的第一个字。这个新造的“曌”字,尽管意思与“照”字相同,但结构特殊,能使人联想到日月当空,光芒万丈这一磅礴景象,这也可能是武则天独钟情于它,并选做自己名字的主要原因。“则天”从来不是她的名字,却是后世对她的称谓。因武氏当年是在则天门上宣布改国号“唐”为“周”的,更因“则天”二字有“效法于天帝法则”的含义。到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在编撰《则天实录》一书时,特用“则天”二字,来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的非凡女性。这是“武则天”这个特殊名字最早的出现。而武则天这一名称,则是在近代对她的评价逐渐升高以后才随之流行的。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或“武后”。

唐少帝李重茂

李重茂(695年 ~ ?),唐中宗幼子,为后宫所生,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皇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后1个月,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李重茂,曾被封为温王,公元710年5月韦皇后毒杀中宗后,秘不发丧,伪造遗诏,立李重茂为太子。三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由韦太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执掌政务。

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杀韦太后,与太平公主、内苑总监钟绍京等人策划拥立李旦复位,李重茂毫无知觉。甲辰日,李重茂照例出视早朝,登上宝位就座。等到大臣们到齐,太平公主大声说道:“嗣君(指李重茂)准备让位给叔父(指李旦),各位大臣以为如何”。大臣们事先早已与太平公主通气,齐声赞成,说理应立长君。太平公主走到李重茂面前高声说道:“人心已经都归向相王,这已经不是你这小孩子的座位了,快快下来吧”李重茂木然呆着,不知所措。太平公主上前,一把将他拖下皇座。李旦走上皇座坐下,李重茂只得含泪走到下首站着,被降封为温王,又改封楚王。史称唐殇帝,又称唐少帝。

不久,李重茂兄,谯王李重福拥兵据洛阳,不服相王(即唐睿宗)而自行称帝,封殇帝为皇太弟。未几,李重福兵败身死,殇帝不知所终。(又说,714年重茂任房州刺史,不久死于房州。)

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685年 ~ 762年),唐朝皇帝(712年 ~ 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即位前

李隆基曾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

开元之治

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元为「开元」;开元初年,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为相,革除弊害,鼓励生产,经济发展,史称「开元之治」。

杨贵妃与安史之乱

晚期因骄奢淫逸,终日只顾与杨贵妃玩乐。杨贵妃原为他的儿子寿王的妃子,但玄宗竟不顾礼教,把她纳为自己的妃子。他又倚信奸宦如李林甫、高力士和安禄山,任由他们把持朝政,引发「安史之乱」后出逃,从此唐朝由鼎盛时期转入衰弱时期。

期间所发生到战争:

贞观时期

唐贞观元年(627年)正月 唐平李艺叛乱

唐贞观元年(627年) 回纥击突厥马鬣山之战

唐贞观二年(628年)正月 唐退吐谷浑岷州之战

唐贞观二年(628年)四月 唐灭梁师都之战

唐贞观二年(628年)西突厥内乱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 唐击突厥河西之战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 唐灭东突厥之战

唐贞观五年(631年)四月 唐平斛薛部叛乱

唐贞观五年(631年) 冯盎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六年(632年)正月 唐平静州僚人叛乱

唐贞观六年(632年)三月 吐谷浑攻兰州之战

唐贞观六年(632年)高昌攻焉誊之战

唐贞观六年(632年)西突厥攻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七年(633年)牛进达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七年(633年)至八年 张士贵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八年(634年)六月 唐段志玄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击党项羌之战

唐贞观九年(635年)闰四月 唐击吐谷浑之战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 齐善行平僚人叛乱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 霸州山僚叛乱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至九月 松州之战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西突厥乙吡咄陆可汗击蛭利失可汗之战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 唐灭高昌之战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西突厥咄陆可汗击叶护可汗之战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 唐击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西突厥射匮可汗击咄陆可汗之战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 唐击西突厥伊州之战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九月 唐击焉耆之战

唐永微二年(651年)七月至三年 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唐之战

唐显庆元年(656年)八月 唐程知节击西突厥之战

唐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 吐蕃平白兰之乱

唐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 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显庆四年(659年)乌海东岱之战

唐龙朔三年(663年)五月至十一月 吐蕃攻吐谷浑之战

唐总章三年(670年)四月至八月 大非川之战

唐上元三年至仪凤二年(676年—677年)吐蕃攻扰鄙、廓、河、芳、叠等州

唐仪凤三年(678年)正月至九月 青海之战

唐永隆元年(680年)唐击吐蕃河源之战

唐永隆二年(681年)五月 唐击吐善良非川之战

唐水淳元年(682年) 唐娄师德击吐蕃河源之战

唐永昌元年(689年)七月 唐与吐蕃寅识迦河之战

唐长寿元年(692年)十月 安西之战

唐延载元年(694年)二月 唐击吐蕃冷泉之战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 素罗汗山之战

唐圣历元年(698年) 吐蕃内乱

唐久视元年(700年)闰七月 唐破吐蕃凉州之战

唐长安二年(702年)十月 吐蕃攻茂州之战

唐与高丽战争 :贞观十八年(644年)至总章元年(668年)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 唐太宗攻高丽之战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50年) 唐灭薛延陀之战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唐攻龟兹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唐灭百济之战

唐显庆五年(660年)至光启年间(885—887年)唐与契丹、奚等之战

唐龙朔元年(661年)至二年(662年) 平壤之战

唐龙朔二年(662年)三月 天山之战

唐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丽之战

唐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破西突厥之战

唐调露元年(6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 朔州、黑山之战

唐永隆二年(681年)裴行俭攻伏念之战

唐永淳元年(682年)云州之战

唐永淳元年(682年)至永昌元年(689年)骨笃禄攻唐之战

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年)十月至十一月 武则天平李敬业之战

唐武后垂拱二年(688年)九月 两井之战

唐则天后垂拱四年(688年)八月 唐诸王反武后之战

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至七月 黄麞谷之战

唐武后神功元年(697年)三月 东硖石谷之战

盛唐时期

唐景云三年(712年)冷陉之战

唐开元二年(714年)七月 滦水谷之战

唐开元二年(714年)八月至十月武街之战

唐开元四年(716年)二月 唐破吐蕃松州之战

唐开元十年(722年)九月 唐援小勃律击吐蕃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青海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九月 吐蕃攻唐瓜州、长乐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十月 瓜州之战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 唐破吐蕃渴波谷之战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八月 唐破吐蕃祁连城之战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 唐袭吐蕃大同军之战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 石堡城之战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六月至二十年三月唐攻契丹之战

唐天宝六年(747年)七月 积石军之战

唐天宝六年(747年)七月 唐击小勃律之战

唐天宝七年(748年)十二月 青海之战

唐天宝八年(749年)六月 石堡城之战

唐天宝十年至乾符二年(750年—875年) 唐与南诏战争

安史之乱

标签: 唐朝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