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大冲撞:为何说萨尔浒之战是决定汉民族之战?

纵横百科 47 0

  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在中国的辽东发生了一场规模浩大且影响深远的大战--萨尔浒之战。

  在此役中,当时仅拥六万八旗兵的后金头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将十几万来势汹汹的大明军队打得惨败而归。

  萨尔浒之战历史画。

  此战,明政府损失兵力近五万,战死的军官也有三百多人,其中就有山海关总兵杜松。

  但是,此战之前,很多人都不把后金当回事。在萨尔浒战开始前,杨镐曾与努尔哈赤修书一封,称大明王朝集结了四十七万大军将袭,并将出兵日期如实相告,企望“不战而屈人之兵”。

  实际上,由于努尔哈赤创建了独特的八旗制度,使得后金成为了一个东到大海,西到辽东都司,南到鸭绿江,被到外兴安岭的一个强大国家。当时每旗有士兵七千五百人,八旗总计六万人。这六万骑兵都是能征惯战的骑兵,战斗力很强。

  当时,大明朝的防御重点还是蒙古人的动向,对这个小民族还不太关注,更不要说去欺负后金了。但努尔哈赤却非善类,万历年间,他多次进攻抚顺关,终于大明皇帝终于生气了。

  明政府也看出了努尔哈赤的野心也不小,终于把对北方的主要防御转到了后金的身上,并派重兵围剿。

  所以说,萨尔浒战役是努尔哈赤与大明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较量。

  战役打响前,努尔哈赤也明白,虽然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虽然大明内部腐朽不堪,但是对于主动“挑事”的后金来说,想以“异族”对抗天朝大国,弄不好,整个部族将灰飞烟灭。

  1619年农历四月,努尔哈赤对“天下”宣告“七大恨”后,联合关外各族抗击明军。

  这些后金军竟越战越勇,“一鼓作气”攻下了抚顺关。

  很多人将此归咎于大明军队的腐败无能,实际上,明军士兵还是十分拼命的,至少半数以上,只是他们已无法挽回沦落的国家了。

  抚顺关陷落后,努尔哈赤鉴于同明军交战路途遥远,需要在与明辽东都司交界处设一前进基地,以备牧马歇兵,于是在吉林崖筑城屯兵,加强防御设施,派兵守卫,以扼制明军西来之路。

  大明神宗急忙调精兵援辽东。当时明军一共有八万七千余人,加上依附明朝的叶赫部、朝鲜国军队,总计十一万人左右,任命兵部右侍郎杨镐为统军大帅。

  但明军出动之前,作战方案早就被后金截获,努尔哈赤决定实施集中兵力、各路击破的方针。

  从这件事上,可见明政府虽把后金当敌人,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萨尔浒之战朝鲜军投降图。网络图

  加上杨镐不顾实际,将兵力分散,烦了兵家大忌。

  由于后进军灵活机动,严阵以待,不死守,亦不冒进,终将明军打得溃不成军。

  在萨尔浒战役中,除李如柏军撤走未遭惨重损失,明军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元气大伤,后金军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