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系列1:父子从事高危行业,父亲被诛,儿子成功治水

纵横百科 40 0

  我们都听说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并不像传说的那么美好,可能真实的历史中充满着妻离与子散、血腥与屠杀的残酷。

  自古黄河就是一条暴怒的母亲河,她滋养了华夏文明。却也时常泛滥,淹没农田、摧毁房屋,致使无数人家破人亡。

  当时的帝王尧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王,他发誓要治理黄河,让黄河不再泛滥,让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可是5000年前什么最重要?人才啊!于是他招贤纳士,从整个华夏范围选举有治水能力的人才。

  于是大臣獾兜向帝尧推荐了一个人———共工。要知道共工可是水神,是炎帝后裔,祝融之子。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这个首席治水官绝对非共工莫属。于是共工开始加班加点地干了。

  他带领群众把高的地方削平,把低的地方填高,还在平坦的地面上修筑堤坝,不得不说确实稳定了水患,于是共工就很得意地向尧汇报自己的战绩。不过这种治水方式只能适合小范围的防治,所以他之前在自己的部落这样治水一直都很有效。可是一旦这种方式用到整个华夏,就不可能奏效了,很快洪水便冲破了堤坝,再次将人们推向水深火热之中。

  帝尧看他只是个耍嘴皮子的并没有真才实干,于是把他流放到不周山。共工也感到愤怒和羞愧,于是头撞不周山而死。

  帝尧没办法,只能继续招聘人才。这时大臣们向尧推荐了颛顼五世孙——鲧。鲧常年奔波于华夏各地,熟悉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治水官。尧把这样的重任交给鲧也算是实至名归。

  可是没想到鲧也是一样用堤坝来挡水,格局太小,只能治理小范围水患。治理他自己的部落领地还行,但是要管理整个华夏确实是还缺乏能力。治水九年,却还是洪水泛滥,搞得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这时,尧已经把帝位禅让给了舜。帝舜新帝继位,摄行天子之事,开始巡视天下。

  在巡视的途中碰上了鲧,看到鲧的治水效果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一怒之下把鲧流放到了羽山。后来又为了平息民怨,又把他给处死了。

  舜和尧一样都是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依旧不放弃治水的信念。他看到鲧的儿子禹有比他父亲更加先进的治水方案,于是舜让禹掌管治理天下水患的重任。

  禹本来是拒绝的,因为这个行业死亡率太高了,之前治水的几个人都被诛杀了,甚至被杀的人中还有自己的父亲。搞不好自己的小命也会搭进去。

  可是禹并没有拒绝的权利,他只能收拾行囊上路,开始治理水患。

  他吸取父亲的失败经验,放弃使用堵的方式,开始采用疏通的方式治理水患,他就这样开始了他十三年的奔波,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次路过家门时,他听到自己的妻子因分娩的疼痛而哭叫,然后就听到刚出生的儿子启的哭泣声了。

  第二次路过家门时,妻子抱着小启在家门口在呼叫自己的丈夫,可是当时正是治水的关键时刻,他只是打打招呼就赶紧投入到治水的工作当中。

  等他第三次路过家门时,儿子启已经10岁了。小启看到父亲非常开心,非要把父亲往家里拉。他顿时感觉对不起儿子,可是治水工作刻不容缓,实在是没有时间回家,他只能安慰儿子,说现在天下民不聊生,我们要舍小家而为大家,这次我就不回家了,下次一定。

  最终,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大禹终于用疏通的方式治理了黄河水患。舜也因为大禹的功绩卓越,把帝位禅让给了他。

  不过,也许是大禹觉得自己常年在外打拼,对不起自己的儿子,所以他便没有再选择禅让帝位,而是直接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