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转载)

纵横百科 113 0

金观涛评义和团运动 --中国思想史第十一讲

   提示:直到今天,我们的评论义和团运动依然停留在对和错的简单两分判断。实际上,这个事情是最难判断的,义和团运动包含了现代性所有复杂的问题。那么金观涛如何来评论的呢?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产生的一个后果就是义和团的反洋教运动,就是说利用人民运动来全面排外,利用人民运动反西方。今天史学界讲义和团运动经常没有把戊戌变法失败结合起来看,今天我们来看为什么1900年会出现全面的反洋教运动?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迷,怎么来定义义和团运动?有些历史学家把义和团运动看作是农民起义,认为当时天灾呀,农民土地兼并啊……,但是有一点不合情理啊,1850年代,正好50年前中国正好爆发过大规模的全国性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捻军、白莲教、整个西北。大动乱对腐败现象有消灭作用,对土地兼并有解决作用。一般大的农民起义不会频频爆发,一般有个积累期,新的社会危机还没积累到那个程度。大动乱刚搞过50年啊,怎么又会有农民起义呢?

   更离谱的是,从来农民起义是反政府的,而义和团是不反政府的,它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我们知道,在清朝,义和拳跟义和团不是一回事,什么叫义和拳?清朝的团是团练,我们知道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镇压农民起义,靠的是团练,靠的不是清朝正规的八旗军、绿营兵。团练就是地方绅士自行组织起来的武装,办团练一直是清朝用来对付地方动乱,对付外来侵略的一个基本的手段。从义和拳变成义和团实际上证明这里面有强大的官方色彩。它实际上是一次宫廷跟农民结合、有广大群众参与的、全面动员群众的、自上而下的反洋教运动,我们可以从义和团兴起和进北京的历程就可以看出来。

   先回忆一下:戊戌变法失败了。原来光绪皇帝是要进行改革的,结果慈禧太后不让搞政治改革。搞改革被扣上“洋鬼子徒弟”帽子——当时光绪皇帝被扣上的帽子是“洋鬼子徒弟”!李鸿章被派到做两广总督,张之洞靠写劝学篇免于一难,所有改革派靠边站,整个保守派掌权,有个问题啊,当时整个西方冲击还在那,中国怎么抗拒西方?这时你可以看清朝档案,慈禧太后一道一道下旨组织团练,说民心可用。用人民战争来反抗西方。

   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基督教的教民跟老百姓的冲突。信基督教的教民跟当地老百姓冲突,从1850年以来,一直就有。高潮就是1900年,为什么有这个高潮?费正清总结,教民跟老百姓冲突有个模式,就是看地方绅士在跟基督教教民跟老百姓之间扮演什么角色。因为中国的儒家传统跟西方的基督教是有冲突的,所以基督教传播的时候,中国当地老百姓之间谣传:基督教拐小孩,用小孩的眼睛来做药,这种传说是很多的,所以老百姓排外排教的情绪是很强的。一般来说地方绅士、知识分子、地方官都是在中间起调解作用,遏制反西化,遏制反洋教的当地排外情绪,所以整个官僚机构和地方绅士在里面起着核心作用。1900年之所以成为反洋教的高潮,关键是角色改变了,原来官僚机构跟地方绅士是遏制拳民的,是遏制人民反对基督教的,后来由遏制变为支持。这是关键,义和团爆发的原因。

   官方为什么支持呢?原因很简单,原来是进行改革,办洋务,建立海军啊,办洋务来对抗西方冲击。但是现在不让变啊,祖宗之法不可变,变法是离经叛道。但是西方冲击在这里啊,那就通过办团练来对抗西方,民心可用啊,用老百姓的话说,政府它不能敌西方,我们老百姓自己来对抗西方。这样一个全面的反洋教运动开始了。当时顽固的大臣就跟慈禧太后说:民心可用,这些老百姓的团民是扶清灭洋,保大清的。用现代的话讲是爱国的。

   1900年,二十万义和团团民进北京。义和团是山东搞起来的,搞得非常厉害:杀传教士,传教士抓起来,一排排砍头,而且在前门大街见到有“洋”字的,跟西方沾点边的店铺就烧掉,有的学生找到一张这样的白纸,马上就杀头,家里找到一盒火柴,洋火,那是崇洋媚外,全家杀掉。就是整个全民排外,而且还攻打领事馆,整个义和团进北京后,大阿哥、慈禧太后觉得民心可用,决定向西方宣战。中国保守的大臣理性丧失。

   当时光绪皇帝特别反对,光绪皇帝说:我们跟日本一个国家都打不过,跟整个西方开战,怎么可能嘛?绝对打不过,不如迁都、议和。所谓洒了狗血,刀枪不入;所谓一根红头绳就把教堂拉倒,练过红灯照的少女可以飞到天空中,用法术烧西方的教堂,捣毁西方国家的老巢。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根本不可信的。这是一帮乱民啊!慈禧太后说:法术不可信,但民“心”呢?民心不可用吗?民心没有了,国家就完了。

   今天唐德刚写了一本书叫晚清七十年,里面说慈禧太后发了昏了,跟西方所有国家开战,而且开战的办法是派官兵去打领事馆,打领事馆怎么叫开战呀?打领事馆还没打下来。你们去看丁伟良1903年回美国关于义和团的报告。为什么打不下来呢,因为比较开明的大臣不敢开炮,从法国运来的克鲁拓炮厂运来的大炮没有开炮,大臣里面很多大臣是反对的,但是不好说啊。完全是丧失了理智。

   据唐德刚考察,慈禧太后为什么慌慌张张地要跟西方开战,关键是收到了一个假情报:西方各国要慈禧太后退位,光绪皇帝亲政,所有的国家财政和粮草由外国人掌握。这个情报传到慈禧太后那里,慈禧太后决定向西方开战。这个情报其实根本不存在——这个情报实际是华北快捷,英文报纸的一个社论,这个社论被参加编辑的一个编辑发现了,以为是情报,拿去报告了,这是一个情报错误。唐德刚说为什么会有这个错误?关键在于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所有懂西方的大臣都靠边站了,下放的下放,夺权的夺权,要不就处死了,谭嗣同等在菜市口被杀,康有为被通缉。假定李鸿章还在朝内,很简单啊,叫李吉莫泰跑到英国大使馆去问问就行了,有没有这回事。所有跟西方有关系的官员都断掉了,一帮极其顽固保守的王公大臣在那做决策,一个假情报,那还了得。当时,一跟西方宣战,张之洞在湖北,李鸿章转到两广当总督去了,江南一带懂西方国际形势的大臣一看,这还了得,跟西方宣战,这根本是不可能,中国要亡的!拒不接受皇帝要他们进北京勤“皇”的命令,搞了一招叫什么呢?“东南互保”,当时李鸿章他们很狡猾的,第一,皇帝的圣旨我不违背,但我也不执行。因为抗君命,那也不行,搞个东南互保。当时勤皇的诏书一道道下来,就是不进京,包括袁世凯在山东,就是不进京。军队不动。让这帮保守的大臣,象刚毅他们,你们搞好了。开明的大臣,全部东南自保。

   结果后果很明显了,就是所谓八国联军再次侵犯。这个叫庚子事变。大概组织了近十万军队,先打下了天津,顺着运河分左右两路推进,为什么顺着运河推进呢?因为当时铁路啊,电报啊全部断掉。整个义和团起来用人民战争反西方,全国性的,割断电报,撬掉铁路。八国联军占领了塘沽以后,沿运河往北京杀,慈禧太后怎么办?仓皇西逃,电影里面都有。清朝军队不堪一击,八国联军面对的是义和团,义和团是老百姓啊,整个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一场大屠杀。

   到今天为止,我们怎么看待义和团运动?当二十世纪拉开序幕的时候,中国爆发了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义和团运动,这个事情的是非是最难判断的。前不久近代史教授袁伟时还写文章说义和团是个愚昧的运动,怎么可以认为他是爱国啊什么的,完全应该重新评价。当然袁伟时的意见不一定对啊,另外就有一帮人就骂袁伟时是卖国。今天我们对义和团的评价还停留在卖国还是爱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上面。其实历史上我们对义和团的评价,在不同时期从来都是不一样的,庚子事变以后,到五四运动的陈独秀,包括毛泽东早期,对义和团中国都是否定的,都是盲目排外。到五四运动以后,马列主义传进来以后,义和团一变,变成一个反帝的英雄,肯定他反帝的价值……一会儿否定,一会儿肯定,一会儿否定,一会儿肯定……我觉得中国人啊,还在肯定和否定的循环里打转啊,真是可悲,表明我们真正缺乏一个对历史的反思眼光。因为什么呢,义和团运动作为愚昧的教民,因为反对西方,全面排外,家里有一包洋火,有一张白纸就杀头,肯定是愚昧的,肯定侵犯人权。但是这样个愚昧的行动,招来了西方八国联军的十万大军的入侵,而且屠杀中国的百姓。这实际上是传统文化而产生的这样一个文化冲突。

   毛泽东1960年代讲过,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义和团运动我们要弄清楚啊,是西方军队跑到我中国来杀我中国人,引起老百姓反抗呢?还是中国的老百姓冲到西方去杀人放火,这是大是大非问题。毛泽东讲的这个也是颇为有深度的,就说,义和团事件里面整个反映了主权跟人权的关系,现代性里面的整个的复杂性在二十世纪的第一年已经显现出来了。固然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反对现代事物,反对人权,当然应该是受批评的,但是这就意味着西方有权来中国屠杀中国老百姓吗?所以我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的悲哀,是西方人的耻辱。

   对义和团的评至今还在好和坏、坏和好之间打转,这也是我们应该反省的。它实际是涉及到什么是现代性?中国怎么走现代化道路?中国怎么理性化的来看待西方冲击?现代化不是反西方,现代化也不是意味着西方可以侵略中国,来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所以整个义和团的评价已经涉及到中国现代性历史研究的一个盲区。一个研究的问题,切忌不要简单的批评和简单的肯定,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虽然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反洋教运动,他的反思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定论,但是结果是很明确的,这个结果是什么,学历史的一般不太讲,那就是:中国统治阶级官员终于意识到中国不现代化,死路一条。

   所以庚子事变的第一个结果:慈禧太后下罪己诏。

   我们经常讲慈禧太后怎么差劲、腐败、昏聩。不错,你们知不知道慈禧太后一跑到西安就下罪己诏,觉得没用脸见光绪皇帝。光绪皇帝戊戌变法就是为了富国强兵,要现代化,你把他镇压掉了,搞成这样的后果。结果有拍慈禧太后马屁的大臣说:康梁变法不是为了变法,是为了乱法,我们才是真的变法!这些变法的方案全部拿过来,权力是不能丢掉的。梁启超、康有为照样通缉,那帮家伙是坏人,他们是要篡权,不是要变法!法还是要变的。结果慈禧太后就下罪己诏。

   慈禧太后还是有点羞耻感,见了光绪皇帝羞愧得说不出话来。那么怎么办呢?残局怎么收拾呢?又重用李鸿章,叫李鸿章重新来跟西方谈判。这李鸿章啊,也是厉害。唐德刚有个说法是不错的,他说弱国无外交。清朝是个弱国啊,怎么叫没有外交呢?这义和团的事情就硬是叫李鸿章给西方拿过来,没有割地赔款。按理讲,慈禧太后跟西方各国开战,打败了,人家打进来了,是要割地赔偿的。李鸿章跟西方各国讲,他说:慈禧太后没权啊,慈禧太后是受到义和团的挟持,皇帝已经让乱民当人质了,那怎么可能会宣战呢?中国政府跟西方一样是受害者,所以没有什么宣战的问题,我们只是赔偿西方的损失。就李鸿章出来周旋,这个东西蛮有效,除了俄国以外,所有西方国家都同意这一招,没问题,但是有两条,光赔款不够,要惩办凶手,凡是跟义和团沾边的大臣要惩办,开了两百人名单。这两百人是什么人呢?整个都是清朝最顽固保守的大臣。慈禧太后看到名单就傻眼了,整个清朝反对戊戌变法的顽固派保守派都在上面,那怎么办?就不惩办。清朝不逞办,西方就不退兵。那慈禧太后就只有杀头啊。关监狱的关监狱,杀头的杀头。把这两百个人搞掉了。

   所以说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的第一个后果:顽固派土崩瓦解。

   我上次不是说戊戌变法的力量不强吗?支持光绪皇帝的都是一小撮年轻人嘛,中间派是大多数,顽固派不少。庚子事变的第一个后果:顽固派土崩瓦解。李鸿章、张之洞重新掌权。1901年,慈禧太后宣布新政,宣布改革章程,这个新政的措施不知比戊戌变法要大胆多少倍,不仅光绪皇帝戊戌变法的全单照收,而且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哪些措施?原来中国是科举做官,读书做官。不是了,现在是奖励民间企业,投资工业做官。投资额跟官大小来个一一对应。投资八百万封个什么东西,投资一千万封个什么东西,那不得了的,你们可以去看《奖励工商章程》,《开放中的变迁》这本书里。搞民营企业做官,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中国的现代企业本来是官办的,官督商办的。从那以后基本上变成商办。用今天话讲,市场经济大发展,中国企业大发展。原来戊戌变法废除不了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制度就是变祖宗之法,祖宗之法不可变。现在决定要废科举了,五年之内废除科举制度,大量新学堂开办。在中国,有两个词是不一样的,学校和学堂。

   庚子事变另外一个巨大影响是全球性的:西方第一次意识到,不可以把中国变成殖民地。

   因为在十九世纪全球化浪潮以来,西方有个基本想法,中国地大物博,把中国看得跟印度一样,认为中国可以变成殖民地,可以瓜分的。庚子事变以来,西方列强有个很大的刺激,义和团的农民起义虽然愚昧,用血肉之躯挡炮弹,他们从来没有碰到过如此顽强的抵抗。他们知道不得了,假定中国老百姓、中国政府不跟你合作,都来反西方的话,那就是大屠杀啊,他们知道大屠杀的后果是更多的仇恨!这个反抗的事绝对平不了,中国是不可能象印度那样变顺民的。所以义和团运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西方第一次意识到,中国不可能变成殖民地。所以美国提出来,西方在中国不是把它变成殖民地,不是瓜分,而是利益均沾,门户开放。从义和团以后,你可以看看西方不是想把中国变成殖民地了,而是要你改革开放,开放市场,大家做生意,各国利益均沾。

   我们知道美国还归还了庚子赔款用来培养中国留学生,象杨振宁他们都是庚子赔款出去的,4亿两白银,美国给中国培养留学生。为什么呢?你不能讲美国多了不起,为他自己的利益啊,培养留学生以后,跟美国做生意容易了,跟美国感情好了。义和团对西方教育很深,中国老百姓决不是东南亚,可以当顺民当奴隶的,没那回事。所以说义和团了不起啊,你不能说他很愚昧,他显示了中国人的力量。所以说义和团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我们绝不要把他简单化,是对还是不对,它里面隐含着所有现代性的复杂性的困难,是我们深思研究的一个问题。

   所以你看1900年以后,有没有西方军队,除了俄国和日本以外,侵略中国?没有。中国跟西方的矛盾就变掉了,但是跟东亚、跟近邻的斗争激烈起来了。义和团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这个我们讲近代史也很少讲的,这后果就是拒俄运动和日俄战争。这是改变世界的一个重大事件。今天啊,因为时间久远我们已经忘掉了,义和团为什么会影响世界?

   我把历史线梳理一下:1895年中国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想了一招:以俄国来遏制日本。甲午一战败,李鸿章马上拿出以夷制夷的老战略。当时尼古拉二世要加冕,他以加冕为理由跑到俄国去,跟俄国签订了一个条约,叫遏制日本.把西伯利亚铁路通过东北修到大连,叫中东铁路。这个铁路啊,从1895年开始修,到1900年,4年铁路修得差不多了。因为旅顺港啊,是太平洋很好的一个良港,俄国海军叫进入太平洋,就要靠中东铁路和旅顺港。结果义和团一出来,俄国出兵,顺着铁路,马上30万军队就下下来了,把整个东北占了。

   所以义和团的一个后果是,俄国占东北了。俄国人跟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讲国际法,西方人都退兵了,俄国占领东北就不退兵。所以就有后面的问题,李鸿章老谋深算,用俄国人来遏制日本人,结果把俄国势力引进东北。造成中国一系列问题。俄国势力一进入东北,占领东三省以后就不走了,而且进入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是日本的利益。

   俄国人进入东北直接造成了俄国人跟日本人对抗。后面才有1904年的日俄战争。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李鸿章是1902年去世的,怎么死的呢?他是死在跟俄国人的谈判桌上。俄国人就不撤兵,他还在那周旋。所以1903年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留学生,搞拒俄运动。拒俄运动就建立所谓拒俄义勇军,所谓革命高潮,说清王朝腐败,都是1903年。

   1903年是清王朝腐败、丧权辱国、正当性丧失的象征——在海外知识分子心里——俄国进来,你根本没有抵抗。所以庚子事变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布下了日俄战争的祸根。所以有了义和团事件,就一定有日本跟俄国的冲突。而日俄战争就是中国立宪改革的导火线。我讲思想史尽量把中国近代史我们遗忘的这些大线索给牵起来。

   1895年,中国跟日本为朝鲜打了一个中日甲午战争。到1905年,日本的海军,包括航空母舰,已经不可一世了。他已经有力量跟俄国海军决一雌雄了。结果就在中国的旅顺港和东北进行了一场大战。日本跟俄国双方共投入多少军队打这场战争?你们猜猜,几万?十几万?上百万军队在那里打!你们去旅顺看看重机枪弹孔那么大,今天还在那里啊!本世纪初的一次世界大战就在那里。

   在中国领土上爆发的世界大战,那不得了的,最后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日本舰队在对马海峡全部歼灭俄国舰队,日方大告全胜。打了有快一年。这场战争对全世界的影响极大,我们写历史的人出于意识形态故意不讲这段历史。

   日俄战争有几个大的影响,第一个,对中国的影响,叫专制不敌立宪。

   日俄战争是什么呢?是两个体制在打仗。俄国是皇帝体制,沙皇。日本是君主立宪体制。当时中国搞体制改革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君主立宪,一个是皇帝专政,象德国和俄国那样。包括梁启超都认为君主立宪不行,应该是皇帝专政。在中国士大夫看来这次世界大战是两个体制在交战,是专制制度赢呢,还是立宪制度赢。结果俄国战败,日本全胜。对中国来讲,从慈禧太后,到大臣,到全国绅士,有个基本影响:专制不敌立宪。君主立宪是要搞的。

   1905年,日俄战争一结束,慈禧太后就派五大臣出国考察西方宪政。宣布12个月之内改革君主立宪政体。中国宪政改革马上登场。1901新政,搞经济改革,市场经济全面启动,教育改革全面启动,1905年,日俄战争一结束,宪政改革根本挡不住,没人挡得住。中国君主立宪马上开始,地方自治,各地设立咨议局,全国建立咨政院。这次改革对建立民族国家,对中国的触动之大,影响之深远,不可估量。

   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日俄战争到立宪改革是条连贯的、一环扣一环的一条线,一环扣一环的逻辑关联,这不是偶然的事件,是通过思想跟事件的互动展开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导致儒家思想不可欲,逆反价值产生;导致今文经学来指导改革,改革失败;导致保守派顽固产生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造成更大的教训;导致了庚子事变,庚子事变导致日俄战争;日俄战争导致了宪政。这是对中国的影响。

   现在做历史的讲中国的影响容易,实际上一个事件的影响有几面,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对俄国有什么影响?当时是全球化的,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发生一个重大事件,对所有的国家都有影响。

   对日本的影响:日本从此走向军国主义。日本的明治维新还可以看到是建立民族国家。日本一打日俄战争,基本上就使日本天皇体制得到巩固。使日本产生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想法,日本内部的民主启蒙改革思潮受到了遏制。日本基本建立了到二战以后的体制。日俄战争以后,日本继续在朝鲜扩张,要扩张到东北,已经成为既定的国策,包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包括最后侵略中国。整个线、整个基本的格局,日俄战争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这也是日本现代国家的定型。日本不是象西方那样的民族国家,它把东亚作为整个势力范围,以日本为首领的大东亚共荣圈这样一个基本构架也形成了。

   所以甲午涉及了很多线,当时看不出来,一旦日俄战争一完成,日本不仅成为亚洲的首领,而且决定了以后它在二战里要做什么事情。所以虽然是半个世纪以后要发生的事情,但是基本的结构已经隐藏在这里。

   对世界什么影响?原来现代化是白种人的专利,特别是北欧人的专利。在19世纪末,第一次由东方人,黄种人,日本这样的国家建立现代军队,而且成为现代强国,并打败俄国,对西方的冲击是极大的,对西方中心论的冲击是极大的。日俄战争最大的影响就是俄国革命,十月革命。

   没有日俄战争的失败绝无俄国革命。俄国是一个东正教的,沙皇建立统一官僚机构,米尔为基本单位的体制,这个体制的汲取能力比中国的体制强得多,所以这个国家官办的工厂比较厉害,军队也比较强大。跟中国不一样,中国政府的汲取能力不高,政府只到县一级,中国的汲取能力只有4%左右,俄国不是这样。所以俄国大帝可以搞自强,搞现代化,但是俄国这个制度不是现代社会,它是一个军事官僚的,通过官僚榨取农民到村社的制度,米尔的制度。这样一个制度是跟现代化是不符合的,但它自身是不可以改革的。俄国的改革是两次战败启动的,一次是18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败在西方手里,因为奥斯曼帝国的问题,于是开始现代化改革。第二次大改革就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失败。

   日俄战争战败对俄国震动极大,俄国整个体系,包括沙皇意识到不改革,俄国不能生存下去,结果1905年开始俄国很著名的现代化改革,叫斯托雷平改革。改变村社制度,土地私有化,发展市场经济。这个改革瓦解了俄国的社会结构,导致了危机不断加剧,从1905年到1917年,中间有十几年,俄国危机不断加剧,包括农民失去土地,包括官僚的腐败,包括社会基层的解体……这个改革之始就是日俄战争。日俄战争导致了俄国社会结构解体,最后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你们可以去看看斯大林的回忆录,包括一些前苏联老的回忆录,他们参加革命和日俄战争很有关系。二战的时候,丘吉尔跟罗斯福要求苏联打日本,苏联1945年才向日本宣战。用斯大林的话讲:我们想报这个仇早了,我们已经等了四十年了!我们1905年以后我们就要报这个仇了。所以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摧毁关东军,报日俄战争之仇,把东北再拿回来。

   我们看全球范围的事件互动,就会发现,原来我们认为没有关系的事件,其实是很重要的,这个关系是隐含在思想跟事件互动的一个脉络里面。所以,二十世纪的头五年:1900到1905年决定了世界的面貌:东亚的格局,中国的改革到中国社会结构的整个变化,都是这5年决定的,前面我们讲事件,后面我们讲事件怎么样影响思想。

   本文实际为金观涛的《中国思想史》讲座第十一讲,我根据录音整理出来的,这一讲基本上围绕着义和团运动庚子事变日俄战争来讲。

标签: 义和团运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