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风云]"五四运动"八十八周年祭

纵横百科 74 0

五四之祭

   八十八年了,弹指间的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今天的人们也许很难在七天长假时节对这个节日还存留多少的刻骨铭心的感情.曾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日,现在,我们对这个节日,拥有的难道就只能是纪念,抑或遗忘吗?

   八十八年前,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来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举行游行示威,提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这是一场正常的游行,在一个法治国度里,它得到容忍.队伍向东交民巷进发,遭到使馆巡捕的阻拦,转而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学生冲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来,正在该处的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赵家楼)也被焚烧.如果从法治的眼光看,游行中的这些行为是暴行,它突破了法治的底线,理应得到干预.当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军警介入,当场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从单次事件来看,北洋政府对事件的处理并没有错.北洋政府没有站错队,它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的利益受损不是它的过错.同样地,二战后,中国也是战胜国,同样地,雅尔塔系体后的系列条约中,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个损害,还延续到后来共产党政府与苏联的条约.从同等程度说,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北洋政府是卖国政府.

   但此次事件逐渐波及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是吴佩孚对学生的声援,吴所掌握的军队是直系的精锐,并且,吴在当时的军官里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吴的声援直接让政府感到危机:作为维护政权的命脉---军队,已经在左右时局的发展,徐世昌明白已经对事件的发展失去控制,最终,"五四运动"的结果是学生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这个完全的胜利下,没有人去追究打人和火烧赵家楼的孟浪,学生代表们成为了英雄.成为了人们仿效的对象.气势澎湃的演讲,一腔爱国的热血,从此逐渐成为了一道风景,成为人们竞逐的理想.

   现在,我们的所有对五四的纪念,绝大多数是站在否定北洋政府当局肯定学生运动的立场的,但我们需要确认的是,当年的北洋政府的治理,并不是一无是处,在1912年后到1919年,它的经济发展保持在10%以上,并且,它这个发展成果是建立在它的有限政府的基础上的,它的官僚系统远远小于现在的构架,它是一个小政府,治不下县.并且,它对内的各项政策,包括新闻出版和检查制度也是非常宽松的,这一点,可以从五四运动的发动背景和它的进程及以后的情形可以得到确认.如果说,我们今天能够拥有这样一个政府和框架,那我们是相当幸运的.但正是这样一个政府,却被两党话语霸权体系下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称之为黑暗统治.

   因为这个完全的胜利,引发了中国社会思潮的急剧变荡.在五四运动前,中国处于一个平静期,新文化运动在兴起,在进行思想的启蒙.但这个完全的胜利,打破了思想启蒙的正常路途,青年们已经对渐进的进步感到不满足.首先,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趋利性特征,社会的平稳发展和渐次的改良虽然对于中国社会是极为需要的,但它无法满足某些人的野心,也无法满足青年们的诉求,在一种强烈的民族前途焦灼感下,多快好省成为一种选择.当局的退让,又让青年们看到了属于他们的机会,看到了突破规则却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快感和得意,看到了野蛮的集群比文明的秩序更有力量,看到了改变和主宰中国的机会.看到了青年集群行动的力量所在,也更让敏锐的人嗅到了机会,只要能鼓动青年力量,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历史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无论是军阀,还是国民党,抑或是苏联,都不遗余力地利用青年的力量.争取青年力量的支持,成为成败的关键.在这个时候,在民族危机的焦虑感和民族文化的趋利性影响下,个性和人格力量不再得到北洋时代的尊重,而集体,民族,国家的词眼则得到极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思潮的裹胁下,中国二三十年代,思想启蒙运动正式断裂,文化相对主义马上找到了最合适的沃土,随之而来的是狂风暴雨式的集权主义,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在掌权后选择了集权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治模式,对于这个选择,要说的是,并不是某一二个人的选择,而是我们民族的选择.因为,我们希望可以跳过个人的尊严和人格,甚至是牺牲一定程度上的个人尊严和人格,来换取我们民族的强大,不受欺压.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牺牲小我的方式来换取一个大我.为什么这个选择能够迅即迷漫,获得最大程度的认知交集.这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有关.因为中国的思想发展史中一贯缺失了某些东西,所以,一些想当然尔的东西总能得到丛要法则的认同.

   正是基于五四运动,惹动一大批风云人物的异动,瞿秋白,在国外源源不断地寄稿国内,对共产主义进行介绍,周恩来到了欧洲,得到一系列的培训,并因为直接推荐的关系进入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立刻就拥有中将军衔.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他们都拥有一个巨大的交集:为了国家,个人可以牺牲一些东西,无论是名誉,尊严,还是人格,一切为了民族的强大.在这种认知下,拔苗助长的集约化发展成为中国文明相对独立于西方文明,并能制造瑰丽景象的一大法宝.只是人们还没有了解到,缺去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这个基石,这个集权式政治和经济的模式就会失去有效的约束,在各种旧文化的渗透下,它还引发误解,争斗,还会最终使良好的愿意失去人性力量的支持,从而引发各种的黑洞危机.

   有什么的因,就是什么的果.有的人读历史,读到的是二十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历史,有的人读历史,则是在问,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选择,而不是那样的选择,为什么我们的现在是这样的现实,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景愿,我们的未来需要如何去破解?

   八十八年过后,我们需要的是平静的纪念,是沉着的纪念,我们不是要去冒犯先人,去诋毁他们的努力,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它的落后于时代的部分,并不是某一代人能够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就能够剥离的.相反地,它总是要以种种的方式来借尸返魂,我们需要的是在尊重个性和人格基础上长期执著的努力才能渐渐化去.

   作于五月三日改于五月八日

标签: 五四运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