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徵 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之七

纵横百科 45 0

  魏 徵

  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之七

  魏 徵

  陈玉喜

  【一】

  治国媒臣唐魏徵,直谏敢言辅著称;

  一代名相政要论,贞观之治负盛名。

  苦谏太宗十思疏,奇谋深策直爽映;

  玄武事变诛杀亲,志建盛世古籍擎。

  【二】

  直言不讳谏多颖,礼义抑人主之情;

  善恶爱憎卿侍臣,兴衰更替镜以清。

  兼听则明偏信暗,极言直谏辞激惊;

  二十四臣入凌烟,魏徵第三排列幸。

  赏析;

  唐太宗的治国媒臣——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唐时王方庆所编《魏郑公谏录》和吴兢所编《贞观政要》两书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李世民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

  魏徵墓在陕西礼泉县九嵕山唐昭陵西南约3公里处的凤凰山巅。墓于山岭南端依山凿石而筑,属昭陵陪葬墓之一。墓垣现仅有蟠桃纹碑首的丰碑一通,《旧唐书•魏徵传》载:“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碑首造型,与众不同,似有独特恩遇之意。现碑身通体磨光,已无书写镌刻痕迹。魏徵庙建在魏徵墓前,庙仅存大殿一座,拜殿外东西墙壁嵌存有明天启四年《重修碑记》、大明开封府《魏公庙金神重修碑》、清顺治十六年《重修金神碑》、康熙二十五年《魏公庙重修门碑》四通碑。殿前还有雍正五年《今椿魏公神像暨满堂神像碑》,记载了重修魏徵庙的经过。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