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抉择

纵横百科 70 0

  1

  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后金大军以雷霆之势席卷了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七城,所到之处当真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为首一人,此人长得“不胖不瘦,躯干壮健,鼻直而大,面铁而长。”他当然不是等闲之辈,他正是令大明帝国君臣、百姓心惊胆战之人—金国大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此时的努尔哈赤正逢他人生中最为志得意满,霸气昂扬的时候,而战事的发展也正如他之前所愿的那样:所到之处大明帝国的军队丢盔弃甲,望风而逃。在大明帝国军队的“默契配合”下,后金大军一路进攻打得是顺风顺水,如入无人之境。二十三日,浩浩荡荡的后金大军,直扑宁远城。

  宁远,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兴城县,地处山海关以北二百里。与锦州城一样坐落在北面是山,南临大海的狭长地带上面。从战略位置上面来看,守住这两座城池中的其中一座,就封锁住了山海关的咽喉要路。可如今,锦州城的守军已经奉了新任辽东经略高第的命令,早已撤进山海关内了。宁远城,实际上也就成为了孤悬关外的一座危城。

  此时,镇守宁远城的正是山东按察司佥事,宁前道尹,山海关外监军,袁崇焕。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焕”,就是火光,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的意思;“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史书上说他“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说起袁崇焕的仕宦生涯似乎从一开始便与辽东的战事有着扯不断的联系。当他金榜题名之时①,正恰逢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萨尔浒大战以大明帝国军队的全面溃败而告终的时候。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些国耻使他从小立下了献身辽东的雄心壮志。

  春风得意的努尔哈赤并不知道,他将在这里遇到命运中的克星。对于努尔哈赤来说,这场残酷的战斗带来的将不仅仅只是肉体上的镇痛,而且更为严重的将是精神上面的绝望。

  也许是由于从以往交战的历史中,努尔哈赤已经找到了太多蔑视大明帝国的理由,也许是此次进攻打得太过于顺利。总之,努尔哈赤现在全然没有将宁远城和袁崇焕放在心上。用现在的话来讲:努尔哈赤根本无需考虑,因为一切尽在掌握。

  平心而论,努尔哈赤确实有骄傲的资本。论城池高大坚固,宁远城远远不如开原、铁岭、沈阳、辽阳中的任何一座,与那些辽东名城相比,宁远只是一座很少有人知道的弹丸之地。

  论军队的战斗力,努尔哈赤所率领的八旗军,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悍的一支劲旅,野战则克,攻城则取,素有立则不动摇,进则不回顾,威名震摄,莫与争锋的赫赫威名。

  论官职来说,袁崇焕虽有三个官职,山东按察司佥事,宁前道尹,山海关外监军,数量不少,但都不够大,而且其中还包括一个虚职—山东按察司佥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长助理;另外两个倒是实职即:宁前道尹—宁前专区地委书记;山海关外监军—山海关外武装部队政委。正是:文职不够巡抚,武职不及总兵。再看看后金那边,这几年间直接或间接死在努尔哈赤手中的大明辽东经略已经不止一个了。

  再论实战经验,那更是没的可比了,袁崇焕只是个文官,从来没有亲临战场打过仗。努尔哈赤呢?自25岁起兵,大小数十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至今戎马驰骋40余年,几乎未尝一败,可谓是历史上的常胜将军了。袁崇焕是谁?不认识,听说是个书生,估计也就是纸上谈兵而已。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军队战斗力,还是官职地位,或是实战经验来看,一切一切的分析结果似乎都在朝向着对努尔哈赤有力的一面发展。由此,我们甚至会近乎坚定的认为努尔哈赤将一方必定获得胜利女神的垂青,事情的结果也会像之前所预想的那样:后金大军轻取宁远城,进而毫无悬念的叩开山海关的大门,随即直扑大明帝国京城。当然,事情如果像这样发展的话,大明帝国的气数将会至少提前18年结束。

  当然,我们以上得出的结果是存在着一定的假设条件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结果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不过,“假设”也好,“也许”也罢,这些东西对历史来讲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它总是会在最恰当的时刻作出相应的抉择。

  诚如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看到的那样:朝代更替的关键时刻,是需要出现那些关键性人物的,所谓“时世出英雄”说得应该就是这个意思。那些关键性的人物,时常会以他们的所作所为推动时世,将其导向某种特定的发展方向。当然,导向不一定都是向的前,也可能是向后的,或者原地循环造成实际上的停滞。但是,历史的最终发展是在合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进而才会产生朝代更替的,政权的变更。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历史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关键人物以他的所作所为,将历史的发展导向一定的方向,但其作用还不足以产生朝代的更替,政权的变更。

  努尔哈赤正是这样一个关键人物,他在所处的历史时期尽了自己的责任,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导了当时条件下历史的发展方向,不过现在来看来似乎已经“过时”了。

  注释:

  ①袁崇焕从二十三岁到三十五岁连考了四次进士,但不幸的是:落榜四次。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名次是三甲第四十名。由于名次过于靠后,加之吏部分配工作时候没有空闲的职位,袁崇焕同志只得“待业”一年。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他终于等来人生中第一个职务:福建邵武县知县。

标签: 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