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闲谈《三国》人物

纵横百科 43 0

   对于三国,研究的人很多,且众论纷纭。对于蜀国的几个主要人物,也有人从其出身分析的:

   刘备是皇族后裔,没有读过多少书,打草鞋出身,自矜而懂御人之术,是三国中最阴暗的代表人物之一。

   关羽的武功,有明显被夸大的成份,过五关,斩六将,杀的都是一些不成器的小人物。而三国中真正有实力的竞争战,关羽都没有出场。他是贫农出身,从小受过世大夫的欺压,所以养成了他傲上而恤下的性格。瞧着世大夫或当官人不痛快,对部下却很不错。

   张飞是地主出身,是大庄园主。刘备和关羽当初的生活费用,基本上是张飞承担的。张飞敬世大夫而不恤小卒,是他阶级观点的作怪。所以最终不明不白地死在部将的手里。

   诸葛亮是个略有薄产的知识分子,常有怀才不遇之心,有出将入仕、光耀门楣的愿望。刘备三请诸葛亮,其实也是诸葛亮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选择了曹操,不免为其霸气所罩,即使将来辅佐有成,最终还是曹操的,就好象郭嘉一样。如果附身江东,那是一个从来就是附属的小国,对于诸葛亮这样志大的人,是不屑一顾的。那些名声不好的袁绍、张鲁之辈,也是自比管仲的诸葛亮所不齿的。除此外,只有刘备这个汉室宗亲,可以重用他,也可以使自己功成名就。诸葛亮当时可能没有想到,刘备怎么能和当年的公子小白相比?他当管仲的梦想,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午后香梦。

   说起三国的几个主要人物,不得不先提曹操。曹操可以说是三国中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物之一,虽然罗贯中在书要竭力抑曹崇刘,但曹操的手下人才是最多的,从早期的武将典韦、文才郭嘉,到曹丕时期的曹真、司马氏父子,人才总是如滚滚长江,不绝后浪。反观刘备,除了五虎上将之后,只剩下可充先锋的廖化,一个随时会被人俘虏的逊人;江东则除了前人孙策和太史慈,可称独挡一面的人物只有周瑜,可惜周郎才高命薄。这就说明一个道理:曹操除了拥有燕赵之地的优势外,在人才的网罗上,却是一把好手,也只有英雄才有英雄相助。虽然小说不肯承认。

   英雄的概念其实很模糊,张艺谋的《英雄》更让人看不懂,如果说一个不惜牺牲他人以达到目的的刺客可以称英雄,则历史上此物人物多如繁星。在下认为,如果行大事以成天下便是英雄,那么秦始皇是第一大英雄。曹操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所以他是英雄。刘备想当皇帝,但他作为刘氏宗亲,不可能也不敢篡位,只能在蜀地,半推半就地当他的偏安王。孙权从来不想过江东,所以只能留连于江南的春色中。

   刘备是谁,刘备才是三国中真正的枭雄。曹操搞的是阳谋,而刘备则彻头彻尾一直从事着阴谋诡计。刘备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自己的人生哲学,示敌以弱,示民以爱,示臣以亲。他没有资本,没有力量,只有一个皇亲国戚的空头衔,寄人篱下,没有办法。为了收买人心,带着新野小县城的十万百姓逃难,结果死伤过半,为此,刘备赢得了爱民的贤名,那果真是人肉堆成的显名;他将阿斗掷在马前,掬出赵云的一片忠心,可惜这一摔不免重了些,将阿斗摔成了脑震荡,变成了一个“乐不思蜀”的昏蛋,白白毁了刘备苦心经营的江山,这也是刘备始料不及的。

   刘备在诸葛亮的身上用的阴谋诡计最多也最深刻。别看诸葛亮具有近妖的天才,但的确仍然是个摆脱不了文人习气的书生。士为知己者死,刘备三顾茅庐,使他这个农民书生实现了咸鱼翻身,而且是很体面的翻身,他怎能不感激刘备。刘备是刘邦的后代,深知刘邦的御人哲学,当年刘邦自诩武不如韩信,文不比萧何,但得了天下,原因是他会指使好这些人。刘备也是如此,他有武功,会使双股剑,兄弟三人合斗过吕布,可见武功也不弱,但这一仗后,他就潜伏下去了,再不舞刀弄枪,完全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

   刘备有思想,完全看得出自己孩子的不成器,所以临死的时候还玩了一个大花招,当着诸多大臣的面对诸葛亮说,你如果觉得小儿不成器,你就自己替他当了。诸葛亮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叩头如捣蒜,保证不敢。这样赤裸裸的试探,看似光明正大,实际上机心叵测之极。诸葛亮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刘备的心意,以至于此事在诸葛亮心中烙下死结,以后不断重复尽忠孝主之类的话,以示忠心。《出师表》中更是对阿斗强调: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消除刘备的话留下的恶劣影响。刘备可真的是用心良苦,费尽心机,可惜他的儿子还是不争气。

   诸葛亮经过这些磨难,更加深刻地认清了刘备的真面目,知道了刘备假求贤真妒人的面目,所以除了刘备信任的五虎上将外,其他稍有才能的文臣武将一概不用,事必躬亲。表面上很勤奋,实际上却是要误刘备的国了。所以五虎上将相继死后,独具将才的魏延被隔在一边,三番四次地冷落,甚至以莫须有的妖名诬其有脑有反骨,逼着他反叛,然后将其杀死,除去了五虎上将死后蜀国惟一的栋梁。

   姜维是个只会讨好巴结诸葛亮的小人,诸葛亮是不是真的认定姜维就是他最好的接班人,是不真得将平生所学尽数传授于他,这里面的动机和真实性很值得怀疑。诸葛亮死后,姜维得了诸葛亮的兵书,按理,继承了诸葛亮绝技的姜维将大放异彩,然而这种情景完全没有诞生。姜维几乎屡战屡败,甚至连斗赵云时的武力也不见了。

   诸葛亮百丈原推荐接班人,都是些费祎、董允等不中用的老弱病残,甚至还有魏延的仇家。这里有个很大的奥妙,阿斗是个摔坏脑子的人,平时看见诸葛亮都要叫相父,其实心理很怵他,诸葛亮也知道,所以不点破,只是屡屡请求出征。

   自古以来,兵事,实际上是物资储备和供应的较量。历史上,蜀国是个小地方,刘备入川后,官吏众多,官民比例一度达到了不起1:5的地步,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打仗要的物资供应就难以保证,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他之所以频繁要求出征,主要是为了避开阿斗,好让朝中百官认为他始终不忘先帝遗愿,在努力着光复汉室。同时,阿斗看不见他,更可以轻松地逍遥快活。而诸葛亮一死,排出的接班人都是一班废物,对于阿斗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以他的智商就可以控制这些人,他当皇帝的味就足了;如果有人对这班废物提出疑议,那他绝没有好下场,因为这是贤相诸葛亮推荐的人,以诸葛亮的神明还会推错人?那个提出疑议的人,不是疯子就是狂悖之徒,死不足惜。

   好端端的一个书生意气很重的文化人,就这样被编草鞋的、搞阴谋诡计的伪君子刘备,整得没了棱角,失了锋芒和睿智,更蜕变成一个心机很重的人。

   《三国演义》留下了什么。刘备是什么?《三国演义》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日本人为什么推崇学三国演义,从不学水浒传?因为水浒中多的是草莽式的英雄,这种直式淋漓的行事,日本人是不学的。刘备在日本就很受欢迎,他的御人之术,更是松下幸之助们推崇万分并实践之的真理。

   我们的中国文学、思想、教育,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标签: 三国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