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西汉历史

纵横百科 142 0

  要了解古代某个时期文人的精神面貌,就好比捕鱼,一种是撒网,对他的历史背景做一个了解,另一种是用鱼叉,单纯对他的作品进行解读,我觉得两种方法都可以。比如汉代,就说西汉吧,我们官方都是正面评价为主,比如犯我强汉虽远必诛,汉武帝讨伐匈奴,追亡逐北,所向披靡。其实,现在看来,不说东汉,就西汉而言,真的是一部折腾史。

  本朝49年开国,57年就对文人动手,够快的,但西汉始终没有多余精力在文化上加强管控,刘邦立国不久,就要专注精力平定异姓王的叛乱,打下江山封赏功臣这本来是好事,结果适得其反。此外北方匈奴虎视眈眈,实在大意不得。高祖驾崩,吕后干政,经历了诸吕之乱的内耗,到了文帝,实在真没有闲着。都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拉倒,高祖封了一批同姓王,到景帝这里成了绊脚石,不得不面对七王之乱。到了武帝,应该消停些了吧,其实不然,在一个雄心勃勃的君王背后是成千上万任其宰割的黎民百姓,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万乘之主。

  打仗,是很费钱的,吴王刘濞富甲一方,自以为可以单挑景帝,结果只撑了三个月就败下阵来。崽卖爷田不心疼,不谈高祖吕后,就从文帝开始,文景之治修生养息,五十年的积蓄,到了武帝手里,三十年战争打下来,赌上了老本,吃尽当光,我有时掩卷叹息,对匈奴还是延续文景两帝的政策,虚以委蛇不是挺好?打跑了境外敌对势力,自以为人民得解放了,其实百姓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何也?匈奴跑了,但苛捐杂税来了。

  汉朝跟匈奴几十年战争算起来是两败俱伤,匈奴败退,汉室貌似威风八面,其实也受了内伤,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经历秦末动乱,人口大幅降低,经过汉高祖到景帝几十年无为而治,人口开始缓慢增长,逐步为国家储备了充足的兵源,结果一番火拼,战争减员严重,人口断崖式下降,此外自文景两帝以来精心培养出来、数量极为可观的马匹,经过长时期战争消耗,赔光了老本,损失惨重,可以说后期汉室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怎么办?当然是磨刀霍霍向猪羊,人怕出名猪怕壮嘛,国家出台盐铁专营政策,一律由国家控制,私人不得经营,再出台算缗、告缗等税收政策,向富人狠宰一笔。虽然自高祖开始就重农轻商,限制商业,但其实约束非常宽松,仅仅流于形式,商人平时没啥徭役等负担,从事商业活动,生活十分滋润,直到武帝执政时期才知道肉疼。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唯剩屁无捐。吃了人家的早晚要吐出来,武帝也知道这样会激化社会矛盾,索性变本加厉,强化管控,于是培养鹰犬、任用酷吏也就成了不二之选。

  豪族对于君王就像铠甲,打仗时能很好低保护自己,没事的时候就成了沉重的负累。豪族往往拥有大片土地,土地划分一直是困扰汉朝的一个大问题,关键就是这蛋糕怎么分合理。反正没有人为百姓代言,皇帝、豪族、权贵挣得不可开交其实都是神仙打架,他们都不为苍生说人话。经过文景两帝的和平时期,人口开始增长,但百姓到手的土地很有限,遇上灾年,人吃人现象屡见不鲜,别以为武帝初年,皇家府库充盈,什么堆成山的钱币,长期放置吊钱的绳子都烂了等等,这与人吃人现象并不矛盾,国强民弱,一个君王的强国梦跟百姓真没半毛钱关系。所以很奇怪的是汉朝的农业一个特征就是精耕细作,这种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运用有限的农田。

标签: 西汉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