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这座城

纵横百科 42 0

  寒亭这座城

  寒亭区是潍坊市五区之一,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莱州湾南岸,因政府驻地曾紧邻寒亭村而得名。现在人们提到寒亭通常是指行政区和城区。提起寒亭这个名字,大概除了寒亭人之外,知道它的就寥寥无几了。寒亭的知名度甚至远远比不上它辖区的一个村:杨家埠。杨家埠作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每年都会吸引着国内外无数的观光者,大有只知有杨家埠,不知有寒亭的意味。

  然而,在四千年前的夏朝之初,当文明之光在华夏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时候,曾经有一束特别耀眼的光芒照射在一个叫做“寒”的地方,这就是今天的寒亭。从那时起,“寒”这个名字就与寒亭这块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一直沿用至今。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当你放眼整个中华大地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块土地的神奇。像“寒”这样四千年来地理位置、地名始终相合的地方,并不多见,甚至可以用罕见来形容。古时,人们对地域的命名非常稀少,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的就更少了,而地、名一直不曾分离的情况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与“寒”同时记入历史的“穷石”“鉏”“甘”等地,其地理位置早已不可考,就连大禹的都城“阳城”在什么地方都成了后人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的地名虽在,但已不知在什么地理位置了。如与“寒”同时期的“斟灌”“ 斟寻”等地,现在就有山东寿光说和河南濮阳说之分,而且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定论。现在的潍坊市清池镇的“治浑街”据说是“斟灌”名称发音误写所致,也成了“斟灌”地理位置另一种说法。早于夏代的炎黄时期著名的涿鹿之战,其发生地也有河北张家口说和江苏徐州说的争论,尽管现在大多倾向于河北,但毕竟有过不同的认识。而“寒”却是既没有地理名称的变更,也没有地理位置的分歧。在这里,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仅凭这一点寒亭这座小城就足以让人们刮目相看。

  在现在潍坊市的行政版图上,这神奇之处大概只有青州和高密可以与之相比了。青州,最早见《尚书·禹贡》,所谓“海岱惟青州”,然而,《尚书·禹贡》却是战国时魏国人托名大禹的著作,比起记载“寒”的《左传》又远远在后面了。而且青州曾一度易名为益都。高密,据说是因大禹而得名,而真正得名却是始于战国。“诸城”之名始于春秋时鲁庄公二十九年, “安丘” “寿光”“临朐”始于西汉,潍城始于隋朝的“潍州” ,昌邑始于宋。昌乐古称营丘,北宋改为昌乐。至于坊子得名,则是清末的事了。

  “寒”地因寒浞而得名,而寒浞是有夏一代存名的少有的人物之一。

  《左传· 襄公四年》中记载,“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窮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寒浞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然而就是在这段权威的记载中,还是留下了一点特别的蛛丝马迹。“外内咸服”的意思是无论国(族)外国(族)内都臣服,如果寒浞真的是一个人神公愤的人,这“外内咸服”又该作何解释呢?而从后文“不德于民”中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外内咸服”是寒浞的所做作为得到了当时人们的广泛拥护,是“德服”,而不是“威服”。所以,历史上的寒浞必有另外一种被人为抹去的形象。

  寒浞在“寒”这块土地上是受到人们的爱戴的,这在寒亭流传的关于寒浞的故事中可以得到一些印证。寒浞在寒亭被人们叫做“寒浞爷”,这是一个非常尊贵而又富有人情味的称呼,就像“土地爷”“ 灶王爷”一样。在寒亭人看来,他是神,却又不是高不可攀,他没有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没有翻云覆雨的法术;他和蔼可亲,总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出现。在寒亭的老百姓心目中,寒浞不但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够庇佑百姓而又生活在百姓中间的英雄式人物。对于寒浞的种种传说大都体现着寒浞作为草根英雄的特点。更确切一点,他更像是一个温良敦厚的长者,一位善于在患难中护佑着兄弟姐妹的兄长。

  后来人们附会在寒浞身上的“寒浞借盘子”“寒浞慰问老山前线”的故事也能充分说明寒浞在寒亭人心中的影响。

  关于他的故事,四千年来在寒亭地区一直流传不息。

  除了关于寒浞的传说,寒亭人对寒浞最重要的纪念就是浞河。“浞河”的名字因寒浞而来。“浞河”的名字究竟是寒浞自己命名的还是后人纪念他而命名的,今天已不可考。但“浞河”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已足以说明寒浞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如果说寒浞真的如《左传》中所记载的那样十恶不赦,恐怕“浞河”早就改成其他名字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历来就有惩恶扬善的传统。比如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指的是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而真正的“蔡”实际上不是蔡襄,而是蔡京,但因为蔡京是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所以后人就把他从四大家的名单中剔除了,人们不会允许把一个大奸臣当成崇拜和学习的对象的,即使他的成就和水平再高。

  然而,自寒浞以后,“寒”地就好像被历史遗忘了一样,经历了夏商周秦汉近两千年的时光,直到西汉王莽时,“寒”才又以“寒亭”的名字出现在了历史的记载中,但昔日的辉煌似乎是已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寒亭在寒浞之后就以一种特有的历史轨迹在默默地前行着,它不显山不露水,不被历史的主流目光所注意。这恰恰让它更好保留了历史的原味。夏族灭掉寒浞之后,并没有在此驻留,而是返回了中原地区;而寒浞部族有的前往他处,有的则在当地留了下来。留下来的寒浞部族默默而坚毅的守候着自己的土地和精神家园,没有人再来过多地干涉他们,他们以自己既有的方式慢慢前行,像一片绿洲一样自成一体。尽管在历史和主流社会中对寒浞一再地贬低,但这种思想并没有影响到几乎被历史遗忘的寒亭地区的人们,在人们心中,寒浞依旧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浞河的名字也没有因为寒浞的“十恶不赦”而被改换了名字。

  在历史的长河中,寒亭地区也经历着复杂的人事变,寒浞部族的后裔血脉也早已融入了中华大家庭中,但寒浞部族的精神似乎还依旧执着地在今天的寒亭传承着。当今的寒亭人的身上依然透露着四千年前寒浞部族的遗风,他们坚毅、执着、豪放、奋进,甘于奉献,不求名利,勇于担当。我们似乎能够从今天寒亭人的身上依稀看到当年寒浞和他的部族们驰骋纵横身影。

  夏代的历史已消失在历史的风云之中,无论文字记载还是考古发掘,对夏代的历史都涉及不多,而最详尽最丰富的一段历史就恰恰尘封在寒亭这块土地上。要想追寻那段久远的历史,寒亭无疑是一把藏着密码的钥匙。我相信,只要开启了这把钥匙,夏代的历史波涛将会汹涌而出,中华文明将会打开令人惊奇的一页。

标签: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