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年间,夏侯玄提出;正始改制”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危,由于太子曹芳年幼,魏明帝曹叡不得不另立辅臣辅助太子处理政事,由此司马懿和曹爽登顶曹魏政坛的最前沿。初时,曹爽念在司马懿在朝中名望甚高,对其还是多有敬畏的。《三国志》:;初,宣王以爽魏之肺腑,每先推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当时称焉。”
然而两人在年龄上、性格上以及各个方面都显得格格不入,以至于想让这两人安心相处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更主要的是司马懿和曹爽分属不同阵营。司马家族是河内温县的大族,而司马懿在曹魏更是以侍奉过四位君主,是当时劳苦功高的世家豪门的领袖;曹爽是曹氏宗亲的代表人,其父曹真在司马懿之前是西线防守蜀汉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曹爽凭借着祖上余荫成为了辅政大臣,也成为了曹氏宗亲新的领袖。因而在安稳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人之间的矛盾便开始激化了,为了打压司马懿,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以及当年;浮华风会”之中被打压的士人,而关于;正始改制”方案的提出人夏侯玄也是在这个时候走上了政治前沿。
夏侯玄,字太初,曹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由于早年受到魏明帝曹叡的打压以至于其仕途不顺,若非曹爽掌权,夏侯玄可能再无出仕的机会。作为曹爽派系极为重要的人物,夏侯玄则在此时针对曹魏存在的一些状况对其进行加以改正以帮助曹爽获取声望。
然而;正始改制”则遭到了曹魏又一辅政大臣司马懿的反对,《三国志.诸曹夏侯列传》之中虽没有明确记载司马懿的态度,可从其言语之中不乏看到司马懿对夏侯玄所施行的一系列方针是有不同意见的,由于《三国志》成书是在西晋,故陈寿对此可谓讳莫如深。
然司马懿已经被曹爽给架空,改制已经势在必行,无可奈何之下司马懿只有深居简出,也就是从这开始让本就关系不佳的曹爽和司马懿彻底走向了对立面,那么关于;正始改制”究竟改了哪些措施?司马懿又为何反对呢?
;正始改制”具体改了哪些措施?
;正始改制”是由夏侯玄提出的,主要是针对当时曹魏内部存在的一些弊病对他进行加以改正,下面依次来讲解:
官制改革,限制;九品中正制”,加强吏部的作用曹丕登基之初,世家豪门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他又没有其父曹操的雄才大略,故而为了保障皇位的稳固,他只有向世家妥协,一改其父的选官制度;唯才是举”,转而向世家豪门等靠齐,这就催生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某种意义上来说,;九品中正制”源自于汉代;察举制”,然而与之不同的是,察举制的品评人是;州刺史”等地方长官。而;九品制”则是由各地州郡的中正官进行评鉴。
魏晋以后直到南北朝,大部分官吏都由吏部尚书任命,中正的职责本来是评议士人的德才家世进行品评,作为选官的根据;而吏部则是根据中正官的品鉴,对士人进行任命。然而在实际过程之中,中正官的权限已经直接超越了吏部,直接干涉官员的任命,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当时官员任命的混乱。
因而对于这一项改制措施夏侯玄主张各级官员要各司其职,中正官只应该负责对士人的评价,而实际任命则应该由吏部的官员来决定,两者之间不应该妄加干涉。
改革州郡县制度郡县制草创于春秋时期,至商鞅变法之时正式确立,至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时为确立集权制度,分天下三十六郡;至汉代,虽又重新确立分封制度,可是郡县制同样在汉代并行,汉武帝之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则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一个行政等级:州,并创立十三部刺史来监察地方;到了魏文帝时期在州的基础上又设立了都督制。这一级级行政区的设立让夏侯玄发现了当时地方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官制混乱,相同职能的官衔太多。行政机构混乱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每一级官吏的增加无疑是加重朝廷的负担,而这些负担最重又落在百姓的头上。针对这一系列的情况夏侯玄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首先就是要统一官制,官制统一了,官员才能够强化自己的责任心,继而在各自的岗位之上各司其职。其次裁撤郡的行政机构,结束刺史和郡守重叠的情况,而裁撤的这上万官员可以为国家节省一大笔开支。提倡节俭,改善当时奢侈的风气早在魏武帝曹操时期,其便多次提倡各级官吏要节俭,甚至在建安十二年提出了;禁酒令”,目的就是节约粮食,而魏文帝曹丕继位之后大体上也能承袭父亲的路子。魏明帝曹叡自小长于深宫之中,并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在位前期,由于当时诸葛亮尚在屡次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故其还能励精图治。然而自诸葛亮死后,由于没有了居安思危的意识,魏明帝开始大兴土木,广建宫殿。
《三国志·明帝纪》:;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百姓失农时,直臣杨阜、高堂隆等各数切谏,虽不能听,常优容之。”
魏明帝的奢侈风气引来的就是上行下效,以至于曹操、曹丕时期的节俭风气不再重现,至曹芳即位之时,奢侈的社会风气依然没有改变。奢侈浪费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痛苦,老百姓的农业种植受到影响,农业萧条。
因而针对这一系列情况,夏侯玄提倡朴素的社会风气,消除奢侈风。同时根据当时主流社会奇装异服的现象,夏侯玄提议以古代的礼法为准则,消除这一系列奢靡浪费的不良风气。
我们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之中可以看到曹爽一党不乏有远见之士,以往对于夏侯玄的认识我们或许只停留在;名士风度”之上,然从这些措施的行动上来看,夏侯玄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由于史书有故意抹黑曹爽一党的嫌疑,故而以往我们对于夏侯玄、曹爽等人的认知应该也稍微需要改观。
当然我们也从侧面可以看到,夏侯玄的这些主张对于当时的世家的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世家本身是靠;九品中正制”起家,在各地郡县也都有安插自己的子弟,裁撤郡一级对于他们也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故而也不难理解司马懿为什么要如此激烈的反对了。也因为世家的利益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故而对后来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联合世家埋下了伏笔。
;正始改制”的实施情况
由于史书之中并没有提出;正始改制”的具体时间,我们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进行改制的,且由于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之时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故而对于这一系列措施讳莫如深,再加上司马家的有意曲解等,对;正始改制”我们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而从史书之中的蛛丝马迹之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小信息:
《晋书·宣帝纪》:;正始八年夏四月,··一曹爽用何晏、邓肠、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晋书.傅咸传》:;正始中,任何晏以选举,内外之众职各得其才,集然之美于斯可观。”《晋书.荀勖传》:魏太和中,遣王人四处,减天下吏员,正始中亦合并郡县,此省吏也。”《三国志.诸曹夏侯列传》:;爽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物其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皆以为伎乐。”
从这些史籍之中看到,对于;正始改制”是有褒有贬的,有利的地方在于正始改制的确取得了奇效,为当时的财政节省了一大笔开支;然而由于曹爽等人在改制之中渐失去本心,也故而让这场改制蒙上了一层阴影。
多方面看待;正始改制”之中的弊端以及局限性
;正始改制”是针对曹魏的一些弊病而对症下药,然而这本就是在削弱世家的基础上而改的,目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然而当时朝廷大权都掌握在曹爽的手里,因而这最后的得益者自然是曹爽。
为了身家利益以及制止曹爽的举动,司马懿不得不和夏侯玄做一个激烈的争辩,然由于改制势在必行,故司马懿在无可奈何之下只有装病。在;高平陵之变”之后司马懿就废止了;正始改制”,那么除了这利益上之考量呢,;正始改制”还有哪些弊端呢?
夏侯玄的想法很美好,然步子太大,不能一蹴而就《三国志》:;恐此三事,当待贤能然后了耳。”这一句话并不能说明司马懿对;正始改制”是同意与否,然而笔者认为这一句话也能体现出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夏侯玄想要根除弊病的想法的确值得赞扬,然而当时正处于世家门阀高度膨胀的时期,想要限制世家谈何容易?
我们从后世的一系列事件之中就可以看到,门阀自东晋后期开始逐渐衰弱,然而在地方上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直到隋文帝创立科举制才逐渐消除了世家,然而可以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直到黄巢之乱才让这个影响千年历史的集团彻底走向衰亡。而同样的郡的废置也经历了数百年,南北朝时期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南朝皇室不断的分割宗王的土地,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权力,然而就算如此南朝诸帝并未将郡的行政机构废除。直至隋文帝统一天下,深感天下之弊端,才废除了郡这个行政单位。为了消除世家的影响力,门阀经历了数百年才得以消亡,而且这还是在世家极度衰弱的情况下,经历了十数个雄才大略的帝王的各种手段方才消除。而此时夏侯玄在世家高度发展的时期想要限制世家无异于以卵击石,况且曹爽集团的能力又是值得堪忧的,故而可以说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改制派失去初心,改制未深入人心夏侯玄提出;正始改制”目的则是为了希望将曹魏的一些弊病彻底的根除,其本人由于常年镇守西陲,故而未能直接参与改制,改制则由曹爽党羽所实行,然而曹爽等人在实际的行动之中已经失去了初心,变得穷奢极侈,已经违反了正始改制的第三点。
《三国志.诸曹夏侯列传》:;爽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物其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皆以为伎乐。”
所以当司马懿诛杀曹爽,废止了;正始改制”之后,百姓并没有因而哀痛,整个社会依然保持了稳定,这间接的可以证明了曹爽的改制是并未深入人心的,故而对于废止;正始改制”老百姓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对,也证明了曹爽等人的改制已经让曹爽彻底失去了民心。
由于曹爽等人的改制触犯了太多的禁忌,遭到了朝野的反对,;高平陵之变”的丧钟已经为他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