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钞票印上地动仪 中国“非遗”保护面临挑战(转载)

纵横百科 68 0

  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时间积淀留存下来的、具有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是具有代表性和民族性的历史文化成果。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文化遗产的存在昭示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和特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的精神源泉和动力。一个国家或民族如若丧失了自己的文化遗产,犹如切断了与传统相连的血脉、丢失了确认自己文化身份的名片。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一体化的趋势,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非常严峻。保护和抢救本国、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已成为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维护本国和本民族文化安全、抵制文化霸权的重要一环。

  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更加严峻。我国是一个文化遗产大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生活理念,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但是我们身份的标识,也是我们文化前行的动力。但是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来自西方国家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影响并改变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我国的文化安全正面临着文化遗产领域带来的危机和挑战。

  近些年,有关文化遗产被破坏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有的地方为了房地产开发,将大量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建筑拆除,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还有的地方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放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文化遗产的态度其实更多是着眼于经济回报,而缺乏大局观和文化安全意识。

  除了在思想意识上轻视文化遗产而造成遗产的消亡,近几年,不少文化遗产还由于被过度“重视”而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毁坏和损失。随着近些年媒体的宣传以及学者的呼吁,文化遗产的概念渐渐走入地方,一些地方政府看到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意识到了文化遗产的珍贵,并相继将开发的目光聚焦文化遗产。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改造包装,成了热门旅游景点,一些传统的手工艺、表演等也成了当地政府揽财的手段。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本应该被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被开放成商业旅游景点,成为“游客的天堂”,一条条商业风情街吞噬了原本原生态的文化遗产,给遗产保护带来了不可修复的损失。文化遗产内在的文化精髓在这场大规模的开发潮中被严重损坏,文化的独特性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被一一同化。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更不容乐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保护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团结、维系国家文化安全、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技艺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对于曾经代代相传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缺乏保护遗产的历史使命感。不少非物质文化遣产资源流失状况严重,后继乏人,这样一来,使得中华文化面临可能发生断层、并导致整个民族意识发生变化的问题,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和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会造成不小影响。

  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处理不好,有可能动摇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从国际文化战略层面看,直接关涉我国的国家安全局势。比如,2007年,韩国将“祭孔大典”进行了正式文化遗产申报;韩国还说“活字印刷”是韩国人发明的;韩国还把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印在了他们的钞票上。韩国学者比较清醒,说全世界都知道地动仪是中国发明的,但是政府官员和商人还是将地动仪变成了韩国文化的一部分。韩国提出造纸也是他们发明的。如果我们再不重视非遗的保护,本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将成为别国的文化名片。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知》还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正如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所言:“保护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不仅是在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财产、文化创新的资源、文化安全,也是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

标签: 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