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天涯若比邻

纵横百科 46 0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代表作,充分地体现了这位少年天才的才华与豪情,亦反映了初唐蓬勃向上的青春时代气息。

  杜少府,其人不详,少府即县尉,是很卑微的地方上底层官员。蜀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崇州市,即我现在所在的地方。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定型后的五律首联可对可不对,这一联却对得很工整,颔联必须对仗,却没有对,与崔颢的《黄鹤楼》一样,这不是不守规范,而是律体规范尚未完全形成的体现。“城阙”指京城长安,是杜少府即将离开的地方,也是送行者王勃留守之地。项羽称霸之后,封章邯等三个秦末降将为雍、塞、翟三王,其封地即为关中平原,京师长安为三秦之地夹辅,或者可把首联两句看作倒装句式,正常语序为“三秦辅城阙,望五津风烟。”将“城阙”置于句首,在句式语词上就为“三秦”之地所夹辅和拱卫,凸显了首善之区作为京师重地巍然耸峙,乃人心之所向。“五津”则是岷江上的五个渡口,此处代指杜少府即将前往的蜀州,自京师远涉蜀道,去做县尉这样一个小官,近于被流放。“津”象征着远行与漂泊,遥望前路,“风烟”弥漫,杜少府心情的惆怅和迷茫不言可知。首联不言情而愁情弥漫。

  通常来说,诗人在送别诗中要达成三个任务,表达离别的惆怅悲伤,安慰被送别的友人和强调彼此的深厚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勃此诗堪称送别诗的典范之作。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首联表达愁情,颔联即安慰被送别的友人,你不要觉得自己身不由己离开京城到偏远的地方去做一个小官很惨,其实我王勃跟你一样惨,因为我的故乡是绛州龙门,所以我虽留在京城,其实也不过是混得不怎么样的京漂。当想起世上还有一个人跟自己一样不幸甚至更不幸的时候,自己的痛苦似乎也就减轻了,处境也变得更可以忍受了。王勃正是通过诉说与友人的共同不幸处境来安慰友人,其实我们当然知道京漂和蓉漂的机会和前途很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更何况唐朝时候的蜀州肯定没有今天成都新一线城市的显赫地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则是继续安慰友人兼表达友情。就算从来不曾写出过《滕王阁序》,仅仅因为这一联名句,王勃也足以不朽了。然而,这一不朽名句却是化自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联。曹植原版虽然也不错,但即使瞎子也看得出王勃此联已经点银成金,夺胎换骨。“知己”之说给友情赋予了原版所没有的心灵相通之精神内涵,“知己”的精神相通足以凌跨空间距离,则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普遍性。而以“天涯”替换“万里”来表达空间距离的遥远,则有三大优势:其一,万里虽远,犹有定数,仍可跨越,而天涯有多远呢,它是不断推远的地平线,似乎永远无法抵达,其阻隔的强度显然较“万里”为远胜;其二,“天涯”的虚幻性和不确定性有一种“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的“远方”之诗意;其三,“天涯”不仅表达地理空间上的遥远,还有一种与中心相对的“边缘感”和流落他乡的“飘零感”,所以也是一种存在处境和生命感受的表达。

  王勃和杜少府的友情是一种典型的青春孤独理想者之间的友情。当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年轻人走向社会的时候,往往容易感到苦闷孤独和生命被压抑的挫折感,而对自我的认知尚未完成,价值观亦未定型,人生道路也有待探索,这种孤独,苦闷,脆弱,理想的幻灭和内心的冲突都使得他们特别需要年龄大致相当,有着相似处境的同道知己之间的交流来发展自己的思想,化解知己的苦闷,慰藉自己的孤独,并彼此给予力量。

  正因为在精神上强烈地需要彼此,这种知己的分别才让他们加倍地惆怅。但他们并不因此而消沉颓靡。一方面,知己心灵的相通足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更因为初唐是一个蓬勃向上,即将向盛唐过渡的时代,伟大的时代精神和青春的豪情都使得王勃虽然惆怅却并不消沉颓靡,因为开放蓬勃的时代精神所给予的无穷可能使得他们对未来充满着自信,又怎能如小儿女一般徘徊歧路,悲伤落泪而沾湿衣巾呢!

标签: 初唐四杰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