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者系企业退休人员,大专文化。退休后在读书中,思考到“中国封建王朝皇帝的变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这一问题时,便下决心深入探讨一番。先后从市图书馆借阅了百余本有关书籍,查找、搜集各朝代、各位皇帝的皇位更替情况,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编写成此书。目的是让读者能很省力、很方便地了解到中国封建王朝二百多位皇帝的皇位更替情况。本书是编著者写的第一本书。该书在搜集、疏理了中国封建王朝皇帝变更的种种情况的基础上,将中国封建王朝皇帝变更状况归纳为九种类型。然后,将自秦始皇开始,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这期间的208位皇帝,分别归入到有关类型中,并对每一位皇帝的皇位更替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从而,使读者对中国封建王朝的变更情况,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第一本将中国封建王朝皇帝变更划分出多种类型的书。
前 言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开始称皇帝,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于公元1912年退位,中国封建专制国家历经2132年。在这期间,中国共出现了几十个封建王朝,出现大大小小的皇帝397位。
皇帝变更是封建专制国家最高权力得以延续的纽带,是封建王朝最重大的事件。
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变更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在封建王朝统治家族内部。它是按血缘关系在一家一族的狭小范围内进行,只有具有皇族直系或最近血统的人,才有可能被推上接替皇帝的位置。
二是皇位向外姓人转移。这样的皇帝变更是改朝换代的更替,意味着一个王朝的灭亡,另一个新王朝的建立。(历史上仅有一例,由外姓人接替皇位而未改变朝代,即五代后周柴荣接替郭威。)
在封建王朝统治家族内部的皇帝变更中,虽然有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和“嫡长子制”等传统的继承规定,但在实际进行中,真正按这些规定做的只是一部分。其它还有手足相残的、暴乱政变的、阴谋夺位的和自愿禅位等等形式。
在外姓人接替皇位方面,主要形式不是明抢,就是暗夺,因为任何一个王朝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封建王朝的皇帝变更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让读者对这些形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编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搜集、梳理和分类,最后形成了这本书。
一、本书在对封建王朝皇帝变更的分类上采取了以下作法:
(一)、确定分类的依据
共确定了三个依据:
1、以皇帝下台的原因作依据。例如正常病逝、被迫让位、被杀害、自愿禅位等等。
2、以皇位继承人产生的情况作依据。在皇帝正常病逝的前提下,看继承人是如何产生的,例如,由皇帝亲自选定的;皇帝去世后,由别人选定的等等。
3、以皇位继承人选定时有无争斗现象作依据。这也是在皇帝正常病逝的大前提下,皇帝生前在选定继承人时,是很顺利,还是争斗不断。
(二)、划分类型
对照分类依据,再梳理、归纳出不同类型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最后将中国封建王朝皇帝变更替共划分为九种类型,即:继承人非皇帝选定型、平稳接班型、继位不主政型、强夺皇位型、皇帝被杀型、战败失位型、争储接班型、违背皇帝遗愿型、自愿禅位型。
(三)、对号入座
将本书所包括的各个朝代、每一位皇帝的皇位更替情况,与各类型的基本特征相对照,符合哪种要求,就将该皇帝归入哪种类型。全书共有208位皇帝归入到有关类型。
二、本书采取的叙述方式
1、全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主要包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王朝,即: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以及武则天建的周朝、王莽建的新朝等13个朝代,归入类型的皇帝共有116位。
《下编》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四个大分裂时期的部分王朝,包括魏蜀吴三国、东晋、南北朝和五代共18个朝代,归入类型的皇帝共有92位。
2、各类型的内容设置。各类型都统一分为三大部分,即:本类型基本特征、本类型归入概况和本类型情况介绍。因《上编》和《下编》的相同类型的基本特征完全一致,故在《下编》中,“本类型基本特征”不再重复列出。
3、使用了两个百分比。在每一种类型的“本类型归入概况”中,都使用了两个百分比:一个是归入本类型的皇帝位数与本编皇帝总数的百分比,可使读者对上、下编同一类型中,皇帝归入情况作个比较;另一个是在一个朝代中,皇帝归入某类型的位数与本朝代皇帝总数的百分比,可使读者对各朝代皇帝归入同一类型的情况作个比较。
4、在各编中,皇帝变更替类型的叙述顺序,均按本类型皇帝位数在本编皇帝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来排列,即,占比例大的类型放在前面。反之,则放在后面。
5、对个别难字作拼音。讲历史的书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太常用的字,为便于读者阅读,对个别字作了汉语拼音。
6、对数字的使用。本书中凡“十”以下数字,均使用中国大写数字;凡“十一”以上数字,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7、为便于读者查对皇帝的任期和所归类型,《上编》和《下编》后面都附有本编所包括的皇帝的任期、所属类型的明细。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1、关于皇帝复位。全书中共有四位皇帝当了两次皇帝,即:唐朝中宗李显、唐朝睿宗李旦、元朝中宗图帖睦尔和明朝英宗朱祁镇。复位应当增加本朝皇帝任期,还影响到百分比,挺复杂。考虑到人数很少,就忽略不计了,不变动皇帝任期。
2、有些王朝为何未收入本书。其原因有这样几点:(1)少数民族一些朝代与汉族在皇帝变更上有些不同,未收入;(2)五代时期的十国多是割据政权,且时间较短、有关材料较少,未收入;(3)东晋时期的16国,被杀皇帝较多。67位皇帝被杀的就有33位,再分类没多大意义,因此也未收入。
3、无法确定类型的。在《上编》包括的王朝中,有三位皇帝因有关问题在历史上有争论,而没有归入类型,他们是:
唐高祖李渊,涉及的问题:是自愿禅位还是被迫让位?
宋太祖赵匡胤,涉及的问题:是正常病逝,还是被弟弟赵光义杀死?
清圣祖玄烨,即康熙帝,涉及的问题:是正常病逝,还是被雍正杀死?
有关他们的详细情况,在《上编》附一的材料中将作具体介绍。
目 录
上 编
大一统王朝皇帝变更的九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 继承人非皇帝选定型
一、本类型标准
二、本类型归入概况
三、继承人非皇帝选定情况简介
(一)西汉昭帝刘弗陵
(二)西汉哀帝刘欣
(三)东汉和帝刘肇
(四)东汉殇帝刘隆
(五)东汉安帝刘祐
(六)东汉少帝刘懿
(七)东汉冲帝刘炳
(八)东汉恒帝刘志
(九)唐朝武宗李炎
(十)北宋哲宗赵煦
(十一)南宋度宗赵禥
(十二)南宋瑞宗赵罡
(十三)元朝世宗忽必烈
(十四)元朝成宗铁穆耳
(十五)元朝宁宗懿璘质班
(十六)明朝武宗朱厚照
(十七)清朝太祖努尔哈赤
(十八)清朝太宗皇太极
(十九)清朝穆宗载淳
(二十)清朝德宗载湉
第二种类型 平稳接班型
一、本类型标准
二、本类型归入概况
三、平稳接班情况简介
(一)西汉文帝刘恒
(二)西汉宣帝刘询
(三)西汉元帝刘奭
(四)东汉光武帝刘秀
(五)东汉明帝刘庄
(六)唐朝代宗李豫
(七)唐朝德宗李适
(八)北宋仁宗赵祯
(九)北宋英宗赵曙
(十)元朝武宗海山
(十一)明朝太祖朱元璋
(十二)明朝仁宗朱高炽
(十三)明朝孝宗朱祐樘
(十四)明朝世宗朱厚熜
(十五)明朝光宗朱常洛
(十六)明朝熹宗朱由校
(十七)清朝世宗胤祯
(十八)清朝仁宗颙琰
第三种类型 继位不主政型
一、本类型标准
二、本类型归入概况
三、继位不主政型情况简介
(一)西汉高祖刘邦
(二)西汉惠帝刘盈
(三)西汉武帝刘彻
(四)东汉章帝刘炟
(五)东汉顺帝刘保
(六)西晋武帝司马炎
(七)唐朝肃宗李亨
(八)唐朝穆宗李恒
(九)唐朝僖宗李儇
(十)北宋真宗赵恒
(十一)北宋神宗赵顼
(十二)南宋理宗赵盷
(十三)元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十四)明朝宣宗朱瞻禥
(十五)明朝穆宗朱载垕
(十六)清朝世宗福临
(十七)清朝文宗奕詝
第四种类型 强夺皇位型
一、本类型标准
二、本类型归入概况
三、强夺皇位情况简介
(一)西汉少帝刘恭
(二)西汉 刘弘
(三)西汉昌邑王刘贺
(四)西汉末帝刘婴
(五)东汉少帝刘辩
(六)东汉献帝刘协
(七)隋朝恭帝杨侑
(八)唐朝中宗李显
(九)唐朝睿宗李旦
(十)唐朝少帝李重茂
(十一)唐朝顺帝李诵
(十二)唐朝哀帝李柷
(十三)周朝 武则天
(十四)南宋光宗赵惇
(十五)明朝代宗朱祁钰
(十六)清朝逊帝溥仪
第五种类型 皇帝被杀型
一、本类型标准
二、本类型归入概况
三、皇帝被杀情况简介
(一)秦朝二世胡亥
(二)西汉平帝刘衎
(三)新朝 王莽
(四)东汉质帝刘瓒
(五)西晋惠帝司马衷
(六)隋朝文帝杨坚
(七)隋朝殇帝杨广
(八)唐朝中宗李显
(九)唐朝宪宗李纯
(十)唐朝敬宗李湛
(十一)唐朝昭宗李晔
(十二)元朝英宗硕德八剌
(十三)元朝明宗和世㻋
第六种类型 战败失位型
一、本类型标准
二、本类型归入概况
三、战败失位情况简介
(一)秦朝三世公子婴
(二)西晋怀帝司马炽
(三)西晋愍帝司马邺
(四)唐朝玄宗李隆基
(五)北宋钦宗赵恒
(六)南宋恭宗赵显
(七)南宋幼主赵昺
(八)元朝天顺帝阿速吉八
(九)元朝惠帝妥欢帖睦尔
(十)明朝建文帝朱允炆
(十一)明朝英宗朱祁镇
(十二)明朝毅宗朱由检
第七种类型 争储接班型
一、本类型标准
二、本类型归入概况
三、争储接班型情况简介
(一)西汉景帝刘启
(二)西汉成帝刘骜
(三)唐朝太宗李世民
(四)唐朝高宗李治
(五)北宋太宗赵光义
(六)元朝仁宗爱胥黎拔力八达
(七)明朝成祖朱棣
(八)明朝英宗朱祁镇
(九)明朝宪宗朱见深
(十)明朝神宗朱翊钧
(十一)清朝宣宗旻宁
第八种类型 违背皇帝遗愿型
一、本类型标准
二、本类型归入概况
三、违背皇帝遗愿情况简介
(一)秦朝始皇嬴政
(二)东汉灵帝刘宏
(三)唐朝文宗李昂
(四)唐朝宣宗李忱
(五)唐朝懿宗李漼
(六)南宋宁宗赵扩
(七)元朝文宗图帖睦尔
第九种类型 自愿禅位型
一、本类型标准
二、本类型归入概况
三、自愿禅位情况简介
(一)唐朝睿宗李旦
(二)北宋徽宗赵佶
(三)南宋高宗赵构
(四)南宋孝宗赵昚
(五)元朝文宗图帖睦尔
(六)清朝高宗弘历
附一、未归入类型的皇帝
附二、本编皇帝任期 类型明细
下 编
大分裂时期部分王朝皇帝变更的九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 强夺皇位型
一、本类型归入概况
二、强夺皇位情况简介
(一)三国魏少帝曹芳
(二)三国魏元帝曹奂
(三)三国吴会稽王孙亮
(四)东晋废帝司马奕
(五)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六)南朝宋少帝刘义符
(七)南朝宋顺帝刘准
(八)南朝齐海陵王萧昭文
(九)南朝齐和帝萧宝融
(十)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十一)南朝梁豫章王箫栋
(十二)南朝梁闵帝萧渊明
(十三)南朝梁敬帝萧方智
(十四)南朝陈废帝陈伯宗
(十五)北朝魏长广王元晔
(十六)北朝魏节闵帝元恭
(十七)北朝魏废帝元朗
(十八)北朝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十九)北朝西魏废帝元钦
(二十)北朝西魏恭帝拓跋廓
(二十一)北朝齐废帝高殷
(二十二)北朝周天王宇文觉
(二十三)北朝周静帝宇文阐
(二十四)五代后周恭帝柴宗训
第二种类型 皇帝被杀型
一、本类型归入概况
二、皇帝被杀情况简介
(一)三国高贵乡公曹髦
(二)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三)东晋安帝司马德宗
(四)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五)南朝宋 刘邵
(六)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
(七)南朝宋后废帝刘昱
(八)南朝齐郁林王萧昭业
(九)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
(十)北朝魏道武帝拓跋珪
(十一)北朝魏太武帝拓跋涛
(十二)北朝魏南安王拓跋余
(十三)北朝魏孝明帝元翊
(十四)北朝魏孝庄帝元子攸
(十五)北朝魏孝武帝元修
(十六)北朝周明帝宇文毓
(十七)五代后梁太祖朱温
(十八)五代后梁郢王朱友珪
(十九)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
(二十)五代后汉隐帝刘承祐
第三种类型 继位不主政型
一、本类型归入概况
二、继位不主政情况简介
(一)三国魏明帝曹叡
(二)三国吴大帝孙权
(三)东晋明帝司马绍
(四)东晋成帝司马衍
(五)东晋康帝司马岳
(六)东晋简文帝司马昱
(七)南朝宋明帝刘彧
(八)南朝齐明帝萧鸾
(九)南朝陈文帝陈茜
(十)北朝魏文成帝拓跋濬
(十一)北朝魏宣武帝元恪
(十二)北朝西魏文帝元宝矩
(十三)北朝齐文宣帝高洋
(十四)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
(十五)五代后周世祖柴荣
第四种类型 平稳接班型
一、本类型归入概况
二、平稳接班情况简介
(一)三国魏文帝曹丕
(二)三国蜀昭烈帝刘备
(三)东晋元帝司马睿
(四)南朝宋武帝刘裕
(五)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六)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七)北朝魏明元帝拓跋嗣
(八)北朝魏孝文帝元宏
(九)北朝齐孝昭帝高演
(十)北朝周武帝宇文邕
(十一)五代后周太祖郭威
第五种类型 战败失位型
一、本类型归入概况
二、战败失位情况简介
(一)三国蜀后主刘禅
(二)三国吴末帝孙皓
(三)南朝梁武帝萧衍
(四)南朝梁元帝萧绎
(五)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六)北朝齐后主高纬
(七)北朝齐幼主高恒
(八)五代后梁末帝朱友贞
(九)五代后唐闵帝李从厚
(十)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
(十一)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
第六种类型 争储接班型
一、本类型归入概况
二、争储接班情况简介
(一)南朝齐武帝萧赜
(二)南朝陈宣帝陈顼
(三)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
第七种类型 自愿禅位型
一、本类型归入概况
二、自愿禅位情况简介
(一)北朝魏献文帝拓跋弘
(二)北朝齐武成帝高湛
(三)北朝周宣帝宇文赟
第八种类型 继承人非皇帝选定型
一、本类型归入概况
二、继承人非皇帝选定情况简介
(一)东晋穆帝司马聃
(二)东晋哀帝司马丕
(三)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第九种类型 违背皇帝遗愿型
一、本类型归入概况
二、违背皇帝遗愿情况简介
(一)三国吴景帝孙休
(二)五代后晋高祖石敬塘
附:本编皇帝任期 类型明细
上 编
大一统王朝皇帝变更的九种类型
本编包括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以及武则天建的周朝、王莽建的新朝等13个王朝,共有119位皇帝。
各王朝的皇帝位数及历时年限:
秦朝:三位、15年。西汉:15位、215年。东汉:14位、196年。西晋:四位、51年。隋朝:三位、37年。唐朝:21位、289年。北宋:九位、320年。南宋:九位、152年。元朝:11位、98年。明朝:16位、277年。清朝:12位、295年。新朝:一位、15年。周朝:一位、15年。
第一种类型 继承人非皇帝选定型
所谓继承人非皇帝选定型,是指皇帝生前没有选定皇位继承人,病逝后,由他人确定的人继承了皇位。
一 、本类型基本特征
继承人非皇帝选定型的基本特征有四条,具体是:
(一) 皇帝是因病去世的;
(二) 皇帝生前没有选定皇位继承人;
(三)皇帝去世后,由他人,例如皇太后、朝臣或宦官选出皇位继承人;
(四) 继承人能顺利登基为帝。
二、本类型归入概况
经过与继承人非皇帝选定型基本特征相对照,本编所包括的各王朝皇帝中,共有20位符合要求,被归入本类型。归入人数占本编各王朝皇帝总数119位的16.8%,其中:
(一)西汉二位,即:昭帝刘弗陵;哀帝刘欣。归入人数占西汉皇帝总数15位的13.3%;
(二)东汉六位,即:和帝刘肇;殇(shang)帝刘隆;安帝刘祐;少帝刘懿;冲帝刘炳;桓帝刘志。归入人数占东汉皇帝总数14位的42.9%。
(三)唐朝一位,即:武宗李炎。归入人数占唐朝皇帝总数21位的4.8%。
(四)北宋一位,即:哲宗赵煦。归入人数占北宋皇帝总数九位的11.1%。
(五)南宋二位,即:度宗赵禥;瑞宗赵昰(shi)。归入人数占南宋皇帝总数九位的22.2%。
(六)元朝三位,即: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宁宗懿璘质班。归入人数占元朝皇帝总数11位的27.3%。
(七)明朝一位,即:武宗朱厚照。归入人数占明朝皇帝总数16位的6.3%。
(八)清朝四位,即: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穆宗载淳;德宗载湉(tian)。归入人数占清朝皇帝总数12位的33.3%。
三、继承人非皇帝选定情况介绍
(一)西汉昭帝刘弗陵
昭帝刘弗陵为西汉第八皇帝,公元前87年即位,在位13年病逝,终年21岁。刘贺(出生不详)即位,是为昌邑王。
昭帝没有儿子,这与掌控朝中大权的霍光有很大关系。昭帝12岁拟立皇后时,霍光竟把自己六岁的外孙女上官氏推荐给昭帝作皇后,目的是想让她給昭帝生个儿子,这样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就有了霍氏家族的血统。
为让外孙女怀孕,霍光命亲信把皇帝包围起来,防止他去别的嫔妃住处;霍光还不许宫内女人穿裙子,以免引起年轻皇帝性欲冲动。然而直到昭帝去世,已15岁的皇后也没怀过孕。
昭帝临终前也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由谁来继承皇位呢?如果选立长者,昭帝的哥哥广陵王最合适,许多大臣赞成选他。但霍光不同意,理由是当年武帝刘彻很讨厌广陵王,临终前也没选他为太子,所以,现在不应当再选他为皇位继承人。
其实,霍光不选广陵王还另有原因:一是广陵王当王爷已40多年,政治经验丰富,政治势力也不小,再加上身体勇猛,霍光很难控制他;二是若广陵王即位,依照礼法,广陵王应以昭帝的后代身份继位。广陵王肯定不会认15岁的上官皇后为妈,说不定会尊崇自己的生母。这一来,上官氏就当不上皇太后,霍光的地位也会受到贬损,所以霍光不同意立广陵王。
后来,有人提出选昌邑王刘贺。霍光虽然不了解他,但觉得他是武帝的孙子,与昭帝的血统最近,年纪又小,比广陵王好控制得多,就同意了。在征得上官皇后同意后,霍光就以上官皇后的名义起草了诏书,派遣几名大臣前往昌邑迎刘贺到京城,刘贺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
(二)西汉哀帝刘欣
哀帝刘欣为西汉第13任皇帝,公元前七年即位,在位七年病逝,终年26岁。九岁的刘衎(kan)即位,是为西汉平帝。
哀帝没有儿子。生前也没确定皇位继承人。哀帝去世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和侄子、新任大司马王莽密谋后,确定九岁的刘衎为帝。自此,王氏家族又重新掌握了朝中大权。
王氏家族翻身记
哀帝即位后,外戚争斗一度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哀帝当上皇帝后,尊奶奶傅氏为“恭皇太后”,尊生母丁氏为“恭皇后”。紧接着又大封傅氏、丁氏家族的人。哀帝还迎娶了傅太后堂弟的女儿作皇后。如此一来,傅、丁氏为首的新外戚集团诞生了。这和以太皇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的矛盾不可避免的尖锐起来。
一次哀帝大宴群臣,为让奶奶高兴。哀帝命人在王政君的坐席旁给傅太后加了个坐席。身为大司马的王莽看到后,想有意打压傅、丁,就当众斥责按排宴会的内侍说:“定陶太后是藩妾,怎么与至尊(指王政君)并排共座!”,说完不顾哀帝面子,命人将傅太后的座位撤下另行设坐。
这一来,傅太后愤而离席,哀帝也很生气。王莽并不惧怕,自感有王政君的撑腰。但王政君从维护刘家帝王的根本宗旨出发,让王莽称病辞职。王莽便主动提出辞呈,哀帝批准了。让他回了自己的封国。
王莽下野后,傅太后指使哀帝连下诏书,很快把王氏在朝中的外戚力量基本清理干净。傅姓、丁姓大臣提拔安排了不少。这样,曾在成帝刘骜时代荣光一时的王氏外戚,至此,销声匿迹。
但是,当哀帝去世时,傅太后、丁氏已相继病故。宫内发号施令的人自然成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哀帝驾崩当天,年已71岁的王政君迅速收了皇帝的玉玺,而后传召大司马董贤,问他哀帝的丧事如何处理?
董贤本是靠姿色得到哀帝宠爱的大臣,平日只知道逗着哀帝玩乐,从没做过这样的事。见太皇太后发问,不知道说什么好,赶紧伏地磕头道歉。王昭君见状,便说:“王莽曾负责过成帝的葬礼,对程序非常熟悉,我让他回来帮你办。”董贤当即表示同意。
王莽回来后,王政君让他统领禁军,主持朝廷政事,又指示他搜集董贤罪过。王政君还下诏收回董贤的大司马印绶。董贤一看,知道自己的末日到来,便和妻子一起自杀了。
董贤死了,大司马的位置空出来了。王政君让众臣推荐一个人,大臣们很明白,都一致推荐王莽。王政君便下诏任命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军权行政权全归到王莽手中。
董贤自杀后,在王政君的默许下,王莽又找借口逼迫太后赵飞燕和哀帝皇后傅氏自杀。这样,王氏外戚家族又一下子振兴起来。
经王政君和王莽商量,为了便于掌控权力,决定不再立年令较大的君主。于是挑来挑去,选定了哀帝的堂兄、中山王刘兴的儿子刘箕子(改名为刘衎)为帝,由王政君临朝听政。王莽位居首辅,一切政令出自王莽。王莽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三)东汉和帝刘肇
和帝刘肇为东汉第四任皇帝,公元88年即位,在位16年病逝,终年27岁。出生仅百日的刘隆即位,是为东汉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
和帝前后有两位皇后,都未生出儿女。后宫嫔妃曾生出十几个儿子,但都夭折了。和帝曾怀疑有人暗害自己的儿子。但经过多次组织明察暗访,也没有弄出什么结果。无奈之下,当宫中又有两个男孩出生后,和帝就让贵人邓绥(sui)安排人把他们送到民间由专人抚养。
和帝去世后,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该立谁继皇位。此时,皇后邓绥(和帝废前皇后十个月后,册立邓绥为皇后。两年后,和帝驾崩。)也没有生子。便让人从宫外带回两个皇子:八岁的刘胜和出生刚百日的刘隆。
群臣要求立和帝长子刘胜,邓皇后认为刘胜身患顽疾,不适合继承皇位,坚持立刘隆。群臣只好同意。第二天刘隆被立为太子,当天晚上被抱着继承了皇位。25岁的邓绥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控朝中权力。
邓太后年轻新寡,考虑到自己不方便经常接见大臣,就将其兄邓骘(zhi)升为车骑将军,可随时召入后宫议事,沟通内外。
标签: 中国422个皇帝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