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实亡的东汉,曹操不取而代之,他到底图的是什么?

纵横百科 65 0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这是曹操的谋士毛玠对曹操势力发展战略的纲领性建议,曹操确实也是依据这一纲领经营发展的。

  兴平二年(195年),大臣董承等人拥汉献帝自长安前往残破不堪的洛阳,君臣一行如同丧家之犬,急于谋求安身之所。 《 后汉书 ·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这时,谋士沮授向占据冀州的袁绍提出,应该乘机迎献帝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冀州的治所),这样便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袁绍手下其他谋士不赞成,说皇帝现在只是个摆设,把他迎到这里来没什么意义。袁绍也怕会受汉献帝的约束限制,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

  《 三国志 -武帝传》载,建安(196-220)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可见曹操对于迎奉天子以求利用天子的权威壮大自身软实力的决心是十分坚定的,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反对,但曹操还是派遣曹洪迎接天子到自己的地盘上来。曹操迎奉天子也得到了相应的好处。

  其一,黄巾起义军中有部队依附于曹操成为青州军,成为了朝廷正义的由皇粮供养的正规部队,在地位上自然甚高,而依附于其他军阀的部队曹操却可以名正言顺的加以讨伐,胜利后还能获得朝廷的封赏。曹操在这一节显然是占了大便宜。

  其二,曹操通过对天子的迎奉在政治上占据了至高点。袁绍势力拥有相当的实力,但仍然认为自己缺乏像曹操控制天子那样的影响力,并认为这是其一统天下的巨大障碍,可见曹操手握汉王朝宗室这一政治筹码是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益。曹操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与袁绍的争斗之中充分发挥自身这一优势,袁绍名门出身,四世五公,不可能公然与汉王朝作对,曹操假借中央名义的诏令就有力的打击了袁绍。

  其三,挟持天子这一优势在东汉末年是曹操势力所独有的,这也是其军阀混战中的巨大优势,又如关羽降汉不降曹,曹操利用大汉中央的旗帜使其在道义上立于不败之地,对其吸引人才亦具有相当优势。

  东汉末年朝廷虽然名存实亡,但不可否认任然存在一定的政治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战场之上军阀征战而得到的地盘会得到东汉朝廷的封爵加以背书。如曹操战胜吕布之后己经事实上控制了充州,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东汉朝廷加封曹操为充州牧,由此可以名正言顺的控制充州,不仅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控制,还是在法理上的控制。而曹操战胜袁绍后控制了冀州,这样冀州牧的官位自然也加封到曹操的头上。东汉皇室从法统上为曹操获得的实际利益背书,而曹操向东汉王朝俯首称臣。

  曹操对待弱不禁风的东汉皇室,依旧有些忌惮。董承作为国舅爷地位之尊崇己到了皇亲国戚的地步,但曹操为了衣带诏事件竟然将董承及其党羽一并诛杀,诛杀当朝国舅及其一帮权贵这种政治成本自然不小,但曹操依然愿意冒天下之大不匙来做这件事,可见衣带诏着实令曹操心存畏惧,所以说东汉王朝的诏书依然是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

  赤壁之战后,刘备向朝廷推荐孙权为车骑将军兼职徐州牧。为什么是刘备呢?因为刘备虽然实力不济,但终其是皇叔的身份推举孙权,可见汉皇室的政治影响力在东汉末年还是存在的。而曹操推荐孙权去当荆州牧,刘备推荐孙权为徐州牧,目的都是借汉朝的势力去打击自己的敌人,这也表明了东汉朝廷册封的影响力,及朝廷的法理认同本身是被各军阀所看重的,被封为某一州之州牧,便理所应当要争夺该州这一地盘。

  因此,东汉末年虽然军阀混战,但是东汉王朝的诏书始终还是存在一定名义上的政治影响力。各军阀与朝廷之间便形成了共存的默契,这种默契使得双方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军阀认可东汉王朝名义上的存在,东汉王朝背书军阀的利益。

名存实亡的东汉,曹操不取而代之,他到底图的是什么?

标签: 曹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