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一生中打得最窝囊的一场战争 刘邦急于求成,冒进突击的错误

纵横百科 56 0

  汉高祖刘邦一生所经历的大小战争无数,其中,论败得最惨的,当属彭城之战,他率领的五十六万联军被项羽的三万骑兵打得落花流水;而若论败得最窝囊的战争,则当属平城之战。

  汉七年,刘邦亲自率军出征攻打韩王信,在铜县大败韩王信的军队,斩杀了他的部将王喜。韩王信逃往匈奴,他手下的将领白土县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赵王的后代赵利为王,重新收拢韩王信的散兵败卒,与韩王信及匈奴一起合谋攻击汉军。

  匈奴派左、右贤王统率一万多名骑兵,同王黄等驻扎在广武以南,到晋阳作战。汉军攻打他们,匈奴兵立即败逃,随后又聚集起来,汉军乘胜追击他们。这时恰好碰上天气酷寒,天下大雪,汉军士兵冻掉了手指的占十分之二三。

  刘邦坐镇晋阳,听说匈奴单于冒顿驻兵在代谷,派人前去侦察敌情,准备率军攻打。冒顿把精壮士兵、肥壮牛马都藏匿起来,只让人看见老弱残兵和瘦小的牲畜。汉军的侦察兵受到蒙骗,前后有十批人都向刘邦报告说匈奴可以攻打。

  刘邦又派刘敬出使匈奴——刘敬本姓娄,因劝说刘邦建都关中有功,被赐姓刘,拜为郎中。刘敬尚未返回,刘邦就出动全部兵力(三十二万)向北追击匈奴,越过了句注山。

  刘敬回来后,报告说:“两国相攻,本该炫耀显示自己的优势。但现在我到匈奴去,只看见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必定是想要显露自己虚弱不堪,而埋伏奇兵以争取胜利。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

  汉军业已出动,刘敬此时说这种话,刘邦认为是在动摇军心,大为恼火,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的混蛋家伙,不过靠耍嘴皮子得到了一官半职,现在竟又来胡言乱语阻挠我的军队前进!”把刘敬拘禁到广武。

  刘邦不听刘敬劝告,领兵继续前进,先期抵达平城。冒顿出动四十万精锐骑兵,将刘邦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之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

  汉军被匈奴分割在两处,首尾不能相连,内外无法呼应,形势十分危急。刘邦于是采用陈平的秘计,派使者暗中用重金贿赂冒顿的阏氏,并由阏氏给冒顿单于吹枕边风。

  也是刘邦命不该绝,冒顿原本与王黄、赵利约定好时间会师,但王黄、赵利的军队却迟迟不来。冒顿因此怀疑黄、赵二人与汉军有什么谋划,这才解开包围圈的一角。

  是日大雾弥天,汉军派人在白登山与平城之间往来走动,匈奴人毫无察觉。陈平建议刘邦命令士兵们用强弩搭上两支箭,箭朝外御敌,从解围的一角直冲出去。

  刘邦逃出匈奴人的包围圈后,仍然胆战心惊,心有余悸,想要策马疾奔。太仆滕公夏侯婴却坚持慢慢地行走,如此好不容易到达平城,汉军的大队人马终于也赶到了,匈奴的骑兵这才解围而去。

  平城之战,白登之围,是刘邦一生的耻辱,也是西汉历史上的一大耻辱。刘邦所率领的大军,竟然不敢与匈奴兵开战,就被莫名其妙地围困在白登,然后还要靠贿赂女人,才得以灰溜溜地逃脱。那么,在平城之战中,刘邦为何会败得如此窝囊呢?我认为,刘邦在平城之战中败得如此窝囊,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冒顿谋略得当。他得知刘邦想要攻打自己,便强而示弱,隐藏精锐,示之以弱,造成可以攻打的假象,诱敌深入。

  2、汉军情报工作没做好。匈奴人有四十万精锐大军,这不是小数目,冒顿即便想隐藏,如果汉军的情报工作能够做得更细致、更到位一些,应该也能看出蛛丝马迹。但汉军前后派出十批侦察兵,竟然都没有察觉,这不能不说是情报工作的重大失误。

  3、刘邦不听刘敬劝告。刘邦一向以乐于纳谏著称,但在平城之战中,他却没有听取刘敬的劝告。古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乐于纳谏是刘邦的优点。他正是因为放弃了自己的这个优点,这才吃到了苦头。

  4、更为致命的是,刘邦犯了急于求成,冒进突击的错误。在前往平城的途中,他甩下大部队,孤军冒进突击,以致于到达白登山时,与匈奴的兵力过于悬殊,终于陷入被围困的危险窘境。

  俗话也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但凡做事,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所以,无论是进行一场战争,还是我们平常为人处事,都应该知己知彼,循序渐进,不可贪功冒进。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