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转载)

纵横百科 54 0

    ■经典中国

    □李敬泽

    据说,苏东坡他爸苏洵,外出时每携一书自随,人或窥之,则《战国策》也。

    这部《战国策》,文章真是好的,英奇纵放,如张召忠论天下事,怎么说怎么有理。老苏爱此书,学的也是作文之道:写文章如打仗,贵在取“势”,敌强我弱时,最好的办法是把水搅混、把局面搞乱,四面出击,虚张声势,饶你花岗石般的读者也得被他说晕。

    苏家父子之文皆有《战国策》之风,但学《战国策》只学了个作文,真正的精神全无领会,结果空做了纸上的苏秦、张仪,仕途蹉跎,毕生失意。

    而苏秦、张仪,他们是何其得意呀。遥想战国时代,王纲瓦解、道德大废,一切都没了规矩,凡事都没了底线,除了一个孟子还在四处奔走,推销他的“精神家园”,读书人所思所想不外“名利”二字。那是自由的时代,也是黑暗的时代,一切可能性都向人敞开,人不再受传统、圣言和内心律令的束缚,在黑暗的荒原上,文士鼓舌,游侠仗剑,苍蝇无头,瞎猫乱撞,一切生灵都因为没有方向而分外繁忙。

    例如苏秦,穷酸书生也,钻山打洞地见到秦王,一通神侃,献分化六国、各个击破之计。孰料秦王不识货,该先生咬牙切齿一番后掉头就去游说六国,这回所献之计却是联合起来,共同抗秦,结果,平地一声雷,挂上了六国相印,就算是铜的每颗也得有10斤:舌头是轻的,话是轻的,但轻风吹来的却是梦寐以求之重。

    言辞的滔滔洪流通向欲望的彼岸。所以,那是个话多的时代,漫天飞絮,万叶飘零,大狗小狗都叫,公鸡母鸡齐鸣,话是强者的通行证,沉默是弱者的墓志铭,在盛大的嘈杂中,话与话展开殊死的竞争:你的声音必须被人听到,你的话必须击中目标,说话就是打仗,就是兵行诡道,要拼实力比分贝,也要比技巧,分贝是自然条件,技巧却必须训练。

    《战国策》就是说话技巧的教科书,其中有真实案例,也有模拟训练,苦口婆心,倾囊以授,根本要义就是:话是空的,它不指向真理或事实,它指向人的软肋———人的虚荣、欲望和利益。所以瞄准软肋,说吧,没啥不好意思,灵巧的舌头不仅具有审美价值,它能为你赢得世界。

    于是,今夜偷偷打开苏洵的行李,你发现一部《战国策》,你愕然、茫然,然后冷笑:《战国策》还用读?江湖之上谁人不是胸中早有一部《战国策》,才下心头又上口头?

标签: 战国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