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纵横百科 156 0

和许多历史迷一样,我少年时也是韩信和白起的粉丝。当时觉得两人都很厉害,白起杀人更多,攻必克战必胜,战国时期死亡200万人,其中一半都是白起终结掉的,他应该更厉害一点。随着长大、工作、结婚,一步步步入不惑之年,结合自己的经历,这才发现,原来韩信和白起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杀神白起

其实最简单的可以看看后人对二人的外号。话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外号是人们对历史名人潜意识的评价。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是一流的战将,又被称为杀神。而韩信呢?人称:兵仙,另外萧何称赞他国士无双。他其实是超一流的统帅。一将一帅。两人级别不同。

这么说肯定有人不服气,凭啥说白起不行?下面我从战略、带兵、后勤、战术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保准让你觉得言之有物。

一、韩信是战略大师而白起只具备战略眼光1、将领和统帅的区别

将领和统帅的最大的区别是将领只需要对一场战争负责,而统帅,则还需要规划战略。

刘邦当年形容萧何的一句话,来形容战略和战术的区别其实很恰当:

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打猎时,猎人指挥猎狗的行动,要求他们向哪里扑去,这是战略规划;当猎狗,完成主人的攻击任务,这是战术。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猎人和猎狗确实不一样

楚汉争霸,项羽几乎一次都没输过,战术上场场都赢,甚至上演过彭城大战三万破五十万的神话。但只在垓下输了一场,就输了全部。为什么?因为项羽输在了韩信给刘邦制定的战略上!从项羽纵火烧了咸阳,杀了嘲笑他的书生,离开关中那一刻起,项羽就注定不可能赢。

2、韩信为刘邦规划了争霸天下的大战略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战略与战术区别

为什么说韩信是一流统帅?因为韩信首先是一个战略大师。韩信在被萧何追回汉营,刘邦拜其为大将后,他给刘邦规划的大战略是:北上占据关中,将关中、蜀地连成一片,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几个方面

1)地利:关中+巴蜀,就是中国地形上的第二阶梯,居高俯视第三阶梯的六国。战争优势,不在于你能打胜多少仗,而在于你能扛得住多少失败。

关中之地,就有这样的优势。关中为四塞之地。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关中政权只要守住了这四大秦关就能立于不败,甚至主要是南面的武关和东面的函谷关(后为潼关取代)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关中为四塞之地

前秦的苻坚政权就是这个套路,前秦可以休养生息七八年,坐看其他北方政权打生打死。

如果这么说不直观,看看函谷关地形就一目了然,六国无数次进攻秦国,几乎次次都是打到函谷关为止,为啥?往上攻太难了。大秦帝国拍了很多集,但这个函谷关地形没有很好展现出来。下面这个模型比较直观,你怎么往上打?打不上去怎么攻占关中平原?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古函谷关模型

2)粮食和人口

巴蜀平原和关中平原,是秦国的稳定的粮食基地。特别是都江堰和郑国渠的建成,更是如虎添翼。而战国末期到秦朝以来,关中和蜀地人口一直是没受过什么大的战争消耗。是保持稳定的。不像六国被灭杀随后连年反秦大战而人口减少。

考虑上述因素,关中+蜀地是争霸的最佳基地。其实直到唐中叶之前,历史都是重复,为什么诸葛亮六出祁山也要拿下关中,就是这个道理。你对比一下后面的几次前秦对前燕、李唐对窦建德;其实都是先占据这个根据地,然后居高临下,平推其他地区。

而韩信不只提出了关中大战略,还分析了双方领导性格、大义、战略、民心等几个敌我双方的特点,难怪刘邦听了大喜,其经典程度超出隆中对:

1、项羽为人,只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但不舍得给属下爵位和封地。

2、项羽不占关中而占彭城,没有战略眼光

3、项羽军队残暴虐民,老百姓不待见他。

4、项羽赶走义帝,分封不均,诸侯不满意。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妇人之仁的项羽

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

从人、地、民心、大义几个方面,将项羽分析得明明白白。

同时韩信不但是战略人才,还是战术人才,他除了指出刘邦的下一步战略——占领关中:居高临下,俯视中原,还指出下一步战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后面刘邦就是靠着他的战术,偷出陈仓,占领关中,在地形上完成自保,和当年的强秦一样,项羽在楚汉争霸中最接近胜利的一次也只打到荥阳(洛阳附近)一带。根本无力破关而入。刘邦立于不败之地,靠着关中源源不断的兵源、粮草和项羽打起了消耗战。

2、白起时代,大战略是由丞相和君主制定的

而白起时代,白起只是一员战将。是秦王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剑,但从来不是挥剑的手。谁是挥剑的手呢?是张仪、是范睢。秦国当时战略是丞相张仪先规划了——连横,随后的丞相范睢规划的——远交近攻,这两个大战略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要秦国分化六国,只是根据秦国的国力不同,内容稍有不同。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秦国战略制定者——范睢

白起时代,秦国和遥远的齐国、燕国交好,攻打近处的韩国、赵国、楚国。有人也许会说:那是秦国传统,由丞相或国君制定战略,而战将只能执行。所以不是白起没有战略能力,而是秦国不给白起机会,

其实白起也可以规划战略啊。他还有一位老上级,就是靠着战略眼光过人,愣是说服了战国最佳辩手张仪,给秦国大战略转了型,他就是司马错。

当年张仪当相国,劝秦惠文王伐韩。而司马错则坚持要求伐蜀,有什么好处呢:

1、攻打韩国,目标太大,将导致诸侯联合对抗秦国,秦国暂时不具备打赢诸侯联合的能力。

2、攻打蜀国则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还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打楚国。

3、蜀国内乱,容易攻取。且蜀国当时为蛮夷之地,各国普遍不重视,没人会干涉。

这些理由摆出来,张仪哑口无言。司马错顺利攻下蜀国后,秦国得到了广袤的成都平原的人、粮草,以及攻击楚国的有利地势。真正具备了争霸天下的实力。这就是战略大师啊。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战略大师司马错

白起其实是有战略眼光的,他在长平之战灭掉40万赵军后,急着攻灭赵国,就是要利用赵国虚弱打开灭国的缺口,开启秦国灭六国之路。但被范睢驳回了。白起没有有力的理由说服秦昭襄王,同时,也证明在秦王和范睢等人眼中,白起也只是战将。而在战略上,他还没有树立起令人信服的威信和业绩。

所以,韩信是战略大师,而白起,具备一定战略眼光,但没有留下经典战略案例。

具体到战术上,两人各有所长。韩信擅长运动战,喜欢通过运动战歼灭对手,少见其攻坚城。而白起则擅长攻坚战和歼灭战。从效果上来看,白起的歼灭战效果更好,毕竟战国死的一半人都是杀神白起所灭。战术这里暂时不展开,我会在下两个主题中分别说到二人特色。

二、带兵能力现在最流行一句话,你不要觉得你很牛,其实是你依靠的平台牛,离了平台你啥都不是。

这句话有点夸张了,但足以形容白起和韩信的情况。

1、白起受益于秦国制度这个平台,也离不开平台

白起,依托秦国的制度,依靠秦国的平台,秦兵骁勇善战更多是秦国鼓励战功的后果,这是所有秦将享受的福利,但白起由于有了百战百胜的业绩,秦兵都更愿意在他麾下作战。所以白起是一代名将。而秦国并不是没了白起就不行,随后的王翦、蒙恬、李信等等名将照样灭六国。所以,在白起的年代,平台比个人能力更重要一些。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无敌的秦军源于秦制而不是某个人

2、韩信起步于平台,但又不依赖于平台

韩信则不然,韩信一开始没有背景,他是从一个连级干部被提拔为大将。士兵也是汉王的,可以说平台是汉王给他搭建的。但韩信有了平台后就一飞冲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练兵的能力堪称惊人。历史上刘邦一被项羽杀得丢盔卸甲就来韩信这里抢人,史书记载可见的就2次:第一次是韩信被刘邦派出独当一面,他一战灭魏,再战灭代。将手下打造成一支精兵。结果被汉王收走他的精兵,送到荥阳去和项羽消耗。

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第二次是韩信利用手里的商贩、市民匆匆组成的军队,通过传奇式的井陉之战——背水一战,破赵国,随后定燕国。结果,这头刚胜利,刘邦再一次被项羽打得哇哇叫,偷着跑到韩信张耳这里,抢了他俩的兵权,夺了二人的军队。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韩信带兵无敌

楚又复急围之。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从这两处例子可以看出,韩信带兵绝对有一套:靠着未经训练的弱兵就能驱使他们打以少胜多的狠仗,而经过几次战斗后,这些弱兵也变为了精兵,被刘邦拿来和项羽对决而不落下风。

随后的攻齐之战前,又一次精兵给刘邦,自己练好新兵上阵。数万人破20万龙且楚国大军。这就是人的能力不依托于平台,体制和平台只是为其服务罢了。

现代的任正非前副手李一男就是一个同样的例子,他被任正非发掘出来,后面自己单干,打出一片天空,随后入狱,再次出狱,仍然搞出了小牛电动车。可以说,牛人到哪都是牛人,只要给他一点阳光,他总会灿烂起来。连某女星宣称的:我从不依靠豪门,因为我就是豪门。从某种意义上说,何尝不是人家能力的体现呢?而好多自以为牛人的人,离开自己赖以成名的平台,刚开始还有些声音,后面渐渐寂静无声,不正说明他还是依靠平台吗?

两人互换一下,我相信韩信仍然可以从秦国体制中脱颖而出,而白起也照旧会是汉朝的大将,但可能也止于曹参之上,达不到汉初三杰(均为战略大师)的水平了。

三、打仗就是打后勤结婚之后才知道,一个家庭,吃喝拉撒才是最主要的。要保证老婆孩子吃好喝好。而一个军队,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后勤至关重要。

两军对阵,表面上是两支军队在斗法,其实背后是两个国家在比拼综合实力,再拼谁的后勤供给更有保障。很多部队守不住,不是因为他主将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不能再守了。粮食快吃完了,只能火急火燎地找敌人决战,达到速战速决的战略目的。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打仗就是打后勤

1、秦国的后勤堪称变态级,秒杀六国,给了白起极大的支撑

白起作为名将,对后勤很重视。但他基本上不用操什么心,只需要保证粮道即可。实在是秦国的后勤体制太强悍了。依托着秦国的体制,秦军后勤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首先,关中和巴蜀平原土地肥沃,有充足的粮食产出;其次,秦自商鞅变法以来,鼓励耕种,粮食储备丰富;三、秦人非常重视交通运输工具和道路建设,当时战国后期,秦国水陆路运输设施完备。

“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余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敷虽多,不费汗马之劳,不至十日而距扦关。”——《战国策·楚策》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秦汉运量船

陆路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独轮车等运输车辆。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记载秦曾经一次性给楚5万石粮草,大概率走得水路,但即使走得是陆路,按汉制一车25石来计算,秦人一次组织了2500辆运输车,相当厉害。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这种强大的运输能力,都让人震惊。而从秦朝统一后建设的驰道和直道来看,秦人一直善于建设交通道路。

2、秦国将领一向喜欢用后勤压制对手

从王翦的灭楚之战可以看出,王翦可以率领60万大军啥也不干扎营吃喝1年之久。这是多么强的后勤保证能力和国力才能做到啊。最后终于项燕熬不住了开始主动出击。这就是秦国将领用后勤压制,调动对手的最显著案例。

所以白起带兵时由于兵源+粮草供给源源不绝,他只需要考虑保护后勤供给线即可。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长平之战,双方对耗阶段。秦军可以通过河水源源不断输送给养。而赵军则国力贫乏,无法跟上消耗。在白起将赵括围在河谷里后,秦王果断下令全国(一说为河内)15岁以上男丁全部到战场参与围困。这就是体制的力量。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秦国体制高效后勤保障得力

2、韩信是后勤大师

为啥这么说?韩信就是做后勤起家的,刘邦给他的第一个高级职位就是治粟都尉。这个是给他单独设的。他也是靠着后勤管理出色才落入萧何眼中的。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后勤大师——萧何

第一件事,处理了粮草的腐坏发霉问题,古代的时候粮食,特别是军中的存粮老是有粮草腐烂的情况,这个情况让萧何头痛不已,韩信见此提出了前入后出的方法,彻底解决了后勤上的大问题。

第二件事情,韩信解决了后勤中的记账问题,以前的时候都是用的流水账来记录军需物资的,这种方法非常笨拙耗时,而且容易出错,韩信提出了规划分批记录,结果效率大为改变,让萧何再次刮目相看。

萧何本身就是后勤大师级人物,只有看到同样后勤能手,才相信这哥们真的有才华。

3、韩信可以因粮于民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楚汉争霸分两个阶段,彭城之战前,刘邦联合各路诸侯,趁着项羽去齐国征伐的时候,抄了他的老窝。而项羽把刘邦打回荥阳后,就陷入了双方的僵持。这时打破僵局的就是韩信和彭越。韩信开辟敌后第二战场,彭越负责干扰项羽的后勤。而萧何的主要粮草供应都是以正面战场的刘邦为优先的。

韩信灭魏、代时应该还有供应,随着他屡屡获胜,战线越拉越长,我相信在灭齐攻楚的过程中,韩信更多的是就食于敌。因为谋士劝龙且坚守时就说,韩信带兵数千里而来,粮草补给不济,我们只要坚守,韩信就会无法久持。侧面说明了韩信后勤困难:几千里的粮道,继续靠着关中粮食不太现实。韩信肯定是直接在当地搞粮食补充。这个其实蛮难的,搞得多了天怒人怨,搞得少了不够吃。还要处理和当地豪强的关系。而他在分析项羽弱点时特意说了不要烧杀抢掠百姓,相信在攻齐过程中处理百姓关系也不错,同时也维持了军队战斗力,不容易。可惜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只能后人推断了。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韩信军转战几千里,粮食应以自己筹集为主

4、务食于敌,韩信的作战风格适应更弱的后勤

从韩信的作战风格可以看到,韩信喜欢运动战,喜欢示弱,然后诱敌深入再击溃敌人。很少攻坚,为啥?这样解决战斗快啊,更主要的是对后勤压力也小。一战获胜,就可以缴获敌人粮食,因粮于敌。孙子兵法有云: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当年井陉之战时,如果陈余真的听了李左车的计划,坚壁不出,韩信就只能另想办法调动敌人了。

所以,从上述正反对比可以看出,韩信个人的后勤能力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不管是自身后勤的保障,还是自身的战斗风格,都适应后勤强或弱多种情况,他的适用性更广。而白起,由于秦国体制太强悍,可能无后勤或少后勤情况遇到的较少,也没办法锻炼出这方面能力。

两人进行对决时,如果两人的后勤条件相当,白起可能并不适宜弱后勤,从而很有可能被韩信抓住机会。

四、战术双方都很精彩,白起甚至略胜一筹1、白起战术出色,尤其善于歼灭战、阵地战

白起可算古代的歼灭战大师。历史上超过他的几乎没有。歼灭战和击溃战不一样。白起能靠着50万左右的兵力,将赵军40万诱入山谷,将一场击溃战愣是打成了歼灭战。可以说指挥水平出神入化。他三次重要战役,打废了六国中的四国:

伊阙之战,以少胜多,斩韩国与魏国24万人,消灭了两国有生力量,此后两国畏秦如虎。

攻楚之战,灭国都,烧祖坟,打怕了楚人,也打掉了楚国的信心。

长平之战,灭赵国倾国之兵,彻底扫除了赵国的威胁。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长平之战示意图

可以说,白起这三场重要战役,扫平了秦国统一天下的道路。派别的秦国将领,是无法像白起打得这么出色的。彻底打出了杀神、人屠的威名,白起是阵地战、歼灭战大师。

2、韩信也不逞多让,更擅长运动战,突袭战

韩信风格更加灵活多变。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突袭关中,渡黄河灭魏,背水一战灭赵,水淹龙且灭齐,都是经典之作。常常出人意料,将置之死地而后生发挥得淋漓尽致。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背水一战

但毋庸讳言,韩信早期刚掌兵时也不那么神,关中废丘灭章邯,拖了好久,这算实习期,可以理解;而垓下五十多万大军十面埋伏灭楚霸王,稍显拖泥带水,但我们完全理解,毕竟一方面韩信从来没有统辖过的三方人马大杂烩,另一方面是对手是独一无二的项羽。

整体来说,我认为二者战术上打平。歼灭战白起有明显优势。

3、战术之王毫无疑问属于西楚霸王,他最终死于三方联合

但两人论战术其实都不是最牛的,战术之王毫无疑问属于西楚霸王项羽。

楚汉相争到最后对峙阶段,刘邦因为有关中等大后方,粮草供应、装备辎重、后勤补给靠萧何,兵员补充靠韩信,所以刘邦可以耗得起。表面上,项羽是自刎于乌江,实际上项羽是被刘邦顶在前面当肉盾、韩信、英布在他后方攻城掠地、彭越负责掐断粮道,几方配合默契活活耗死的。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围攻项羽

设身处地想一想,粮道被切断,导致楚军粮草物质得不到补给,前面刘邦坚壁不出耍流氓,打又打不了。后面韩信彭越在后方捣乱。西楚霸王能赢才怪。

在战术上,我一直认为:无论是韩信还是白起,正面战场都搞不过项羽,他是个无解的存在,只能靠人海+后勤消耗,慢慢耗死。

深度对比韩信与白起军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韩信牛

霸王被韩信、刘邦、彭越耗死,也算光荣了

但再牛的战术也只是战术,和战略没办法相提并论。就像毛主席制定了先拿下东北,再居高临下,入关从北到南解决战斗的大战略。而林、彭、粟等人分块具体战术执行。他们的优秀只是加快了整个过程而已。

四、总结打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统帅,需要考虑战略、战术、士兵、后勤等等要素。而韩信不仅善于作战指导,还精于战略策划、部署、后勤。在战略、练兵、后勤三个方面相比白起有明显的优势,战术上也是一流的水平。没有明显的短板。所以,才会被后人称为兵仙,国士无双。所以,《汉书·艺文志》把他归人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而白起具备一定战略眼光,战术一流,带兵不错,后勤无验证。所以,他是一流名将而不是一个一流统帅。至于项羽,战术、士兵都是超一流。但战略和后勤的水平太差了二三流的水平。优势与短板都明显。

白起韩信二人相遇,如果兵将后勤水平相当,我认为韩信会通过大战略压制对手,并在战术中通过运动战不断调动对手,并打击对手后勤,最终获胜。

单纯讨论谁更厉害没有意义,我还是觉得,要在讨论后有所收获:

1、真正的天才,可以借平台起,但不受制于平台。而如果你不是天才,就找一个好平台依靠或者找一个真正的天才跟随即可。这也是猪站在风口上也能飞的原因。而我们普通人,如果能认准某些天才,跟随他的战略也能喝到粥。

2、真正的统帅,往往不但考虑某场战争,而要通盘考虑战略。如果战略正确,战术上无疑事半功倍,甚至轻轻松松就能平推天下。这也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真谛。

3、两位无敌战神,最终都在战场以外地方折戟沉沙,这是我下一篇文章的内容,也是值得大家深思的,有时会做人比能力强还重要。

标签: 白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