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怎样验证上古华夏族真实历史风貌的

纵横百科 35 0

  《山海经》是怎样验证上古华夏族真实历史风貌的

  姚丰辉/文

  据当今的科技和考古发现,证明了分布在地球各处的人类都来自于非洲。近25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现代人约于5万年前离开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取代当地土著人种。近期,随着基因测序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迁徙历史研究进入新领域。人们发现,自人类大规模迁出非洲之后,尤其约1万年前,人类迁徙与融合远比预想的更复杂、更频繁。

  就是说,世界人类有着相同人种起源和文化起源。那么中国人的先祖也不例外,就是从非洲走出,到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再在到两河流域,然后经南亚的印度恒河流域,缅甸等路径进入到四川巴蜀,再到东亚大陆的长江流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埃及文明比当时的华夏文明要早而且先进许多 。我一直都在说明一个最常识而且简单不过的问题,东亚大陆最早的文明起源于南方长江流域,而不是北冥洛水,因为,那里曾经天寒地冻,冻死无数东迁的人们,曾经是人类的噩梦!

  你无论如何都抹杀不了一个事实:无论是按基因学考古还是按冰河期非洲起源说,地中海埃及尼罗河流域是最早产生文明的,因为,那里最接近非洲,并且是热带地理位置,其气候曾经最早适合人类高级文明的产生,事实上也是因为气候的全球变温暖,最先退出了人类高级文明!这就是逻辑!现在科学证明人类东迁路线,其基因顺序也是起源非洲,然后是地中海尼罗河流域,再到两河流域苏美尔,通过印度,最后到达东亚大陆的长江流域。其实中国最古老的传说的确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如“夸父逐日”的传说,《山海经》中的记述都证明这一切。那就是二万年 前,西亚人最早来到东亚大陆的是一些太阳教虔诚信徒,他们是追随日出的方向,由西方来到东方,那时候东亚大陆天寒地冻,开始只有到南方的人才生存下来,误入歧途进入北方的基本都冻死,尸骨无存。南方最起码能够勉强维持基本生存,比如南海北部湾,长江流域,于是他们择水而居,繁衍生息,到了几千年后南方正式回暖,气温适宜,草木茂盛,百花齐放、百鸟朝阳时候,南方文明就在长江流域正式开始,这就是风华正茂的“华”,即一万多年前伏羲氏华族的来历。

  正如前面说的,人类迁徙与融合远比预想的更复杂、更频繁,后来黄帝从 西方迁徙到东亚大陆与华族融合,这已经是几千年以后的另外一次融合了,于是华夏文明正式诞生!

  基于这种判断,黄帝夏族从古埃及大夏国迁徙而来到亚洲大陆长江流域,带来了与原来伏羲华族同质文化和更先进科技文明,在亚洲大陆创建的三族联合的大黄国联邦国。之所以说这种文明是高级文明,是文化开放型自由社会文明,其千年不衰,就是因为当时的华夏人依然崇尚人类共同普世的大道文化信仰,而这种文化信仰与凤鸟崇拜分不开。因为鸟应该是志存高远的、自由浪漫的象征意义。而华夏人的凤鸟崇拜的证据最集中之处正是《山海经》中。

  大家都知道《山海经》中描述了许多各种鸟的形象,其中记载了一种栖居太阳神鸟的扶木,其实就是扶桑树,乃太阳神鸟落息的神树。而这个扶桑树正是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神树。据说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就出土有八棵这种神树。有精美的云气纹的山形树座, 有笔直的树身和下垂的树枝有三层,每一层中的每一枝头有果子还站立一只神鸟,树顶应该也有一只神鸟。事实上,扶桑树应该总共有十只太阳神鸟。

  再 看看《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这样看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神树与上古文献《山海经》记载吻合,也与中国远古的传说吻合了。相传在遥远的东方和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树,是太阳神鸟升起和栖息的场所,每天早上太阳神鸟从扶桑树上升起,晚上就落在扶桑树上休息。而且上古传说天有十日,每天升起一个太阳,余下的九个太阳神鸟就栖息在扶桑树上。无独有偶,现今出土的春秋战国楚国文物也有与三星堆一样的扶桑树青铜器。不但如此,出土文物中有这样的扶桑树的图案雕刻在长江流域,从西方的岷山到东面临海的广大地域的文物中比比皆是。当然,主要见古代于楚国、吴国、越国、巴蜀国的地域范围。 可以说,《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树,和在三星堆,楚文物出土的青铜扶桑树一模一样。

  难道这一切都只是巧合吗?非也。从三星堆出土青铜文物测年距离今天4000多年看,应该跟通常说的中国上古历史上夏后氏国的人文历史风貌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长江中下游形成的最早国家文明是黄帝的三苗联邦制共和国,而大禹后氏建立的夏国正是黄帝的三苗联邦制共和国的继承者之一,其文明中心与之一样也是长江流域中下游,并与三星堆和《山海经》的年代相当。也就是说,夏国的疆域在长江流域,以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的夏口和江西的九江为中心。其东在湖南的东部江西中部与有穹国接壤,国土包括春秋战国时候楚国的地界;其西至巴蜀的岷山国,包括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地区范围;其北界边缘抵达郑洛,其南边与昆吾国结壤。这样看来,先秦著作《山海经》已然有清晰再现了夏后氏国的人文地理记录无疑。其记载的地理位置和区域以及文化影响力恰恰与现在考古出土的文物相一致。正是填补了中国上古华夏断代史的空白,其记载的人文历史地理范围无疑在长江流域在下游为中心,出现以三星堆、屈家岭、石家河、良渚等数十座史前文化城址的广大地区,并以云梦大泽和江、汉、澧等诸水为枢纽的联邦国与交换贸易地域网络,是东亚最早的青铜文明时代。

  当然,这里包括继承黄帝三苗联邦制国文化的也有东方各国,位置在当时夏国的东方,中国正史叫这些国家东夷人。其实,他们就是建立商朝的商汤国家联盟,也崇拜凤鸟,也流行太阳鸟和扶桑树的传说。从中国良渚玉器看,这些被称为东夷人的东方国家的人们都崇拜凤神太昊,就是扶桑树和太阳鸟。尽管后来他们东方各国联合起来搞革命,推翻了夏侯氏国最后一个国王夏桀,但他们所弘扬的大道文化的鸟崇拜信仰没有变。这样看来,有一种文化是人类共同具有文化内涵,那就是谁都想做一只小鸟,一只自由自在翱翔蓝天的小鸟!鸟应该是志存高远的、自由自在象征意义。所以,东夷人的有肃(苏)国、有穹国、有风国、有阳国、有鸟国等大量的东夷人国家同样继承了黄帝开创的大道文化的鸟崇拜。他们都将鸟儿比作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的太阳。同时也说明以长江流域起源东亚华夏文明,表现的三星堆和楚国出土的文物以及《《山海经》》记述,绝对证明了长江流域文化与洛河中原文化的完全不一样,两者文化系统应该也是天壤之别。

  经过笔者对《山海经》的研读,基本可以确定大夏后氏的有夏国的第三代君王太康所建 的都城斟浔就在九江口。《山海经》中称“三天子都”正是有夏国的第三天子太康建造的夏国国都斟浔,位于现在的九江。在《山海经》中,连长江流域文明的古国地理位置、名称都描述得非常清晰准确,不能不令人惊叹!

  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会稽山在大楚东南。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都西,入海在长州南。浙江出三天子都往东,在闽西北入海,馀暨南。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淮水出馀山,馀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

  其译文解释是:

  会稽山(今浙江境内)在荆楚的东南面。从岷山中流出三条江水,首先是长江从汶山流出,北面的黄河 从曼山流出,还有南面的澜沧江从高山流出。高山(指青藏高原)座落在成都的西面。三条江水最终注入大海。(澜沧江)入海处在长州(指长洲岛位于中国广州市东部,珠江口内)的南面越南 。浙江(钱塘江)从三天子都山(黄山或庐山,)发源,三天子都(九江口)山在荆的东面,闽地的西北面,浙江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馀暨的南边。庐江(安徽黄山脚下的青弋江)也从三天子都(九江口)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鄱阳湖)的西面。一种说法认为在天子鄣(黄山)。淮水从馀山(桐柏山)发源,馀山座落在朝阳(今河南境内南阳)的东面,义乡(今湖北境内义乡县)的西面。淮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淮浦的北面。湘水从帝舜葬地的东南角发源,然后向西环绕流去。

  再看看从本文前面引用的《山海经·大荒东经》里:“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

  看明白了吧,这段文字中说的是远古时期,有夏国东面长满野草的山泽地带有一座名孽摇頵羝山,山谷里有个 “温源谷”,也叫汤谷,上面长有一株扶桑树,主干高达三百里,其叶子如芥菜的叶子,上面的树枝上有十只太阳鸟。十只鸟每天轮流值班,太阳刚好出山时刻,站在扶桑树顶端的鸟就飞走了一个,太阳刚好下山,这只鸟就飞回来自觉到下层树枝歇息;第二天轮换另一只从树的顶端飞走,到太阳落山准时飞回,与此循环往复,日复一日与每天的太阳起落时间恰好保持一致,不差分秒!

  据考证,这个“孽摇頵羝” 指烈奥万丹山,位于江西省庐山南麓, 也就是今江西省共青城附近龙湾温泉谷,在九江的南,还与九江相隔非常近。据说那里的确有个山谷有一眼温泉,温度全年70度上下,这里说的“温源谷”指的就是它,地点在现在是江西的著名的龙湾温泉景点。而这里说的“汤谷”当然同样指的就是那里孽摇頵羝山的山谷眼温泉的意思!

  可是,奇怪就奇怪在,《山海经》描述的扶桑树与太阳神鸟与出土的三星堆和楚国古青铜扶桑树文物特点非常吻合,连青铜神树顶端的一只太阳鸟不见了的细节也那么一致!难道不奇怪吗?出土的三星堆和楚国青铜扶桑树上的太阳鸟理应该包括树顶一只在内总共十只,却只有九只 神鸟。读了《山海经·大荒东经》这一段,你应该就明白了,那只树顶上的太阳鸟在太阳刚好出来时候就飞走了,它要扛着太阳值班,要到下午黄昏太阳下山时飞回来。这样看来,扶桑树顶端那只神鸟应该就是天上那个太阳,正是他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的太阳,这当然是神话传说!哈

  而然,从以上《山海经·大荒东经》这段文字更深层次理解:首先一看标题的“东经”字样,顾名思义,“大荒东经”里正是描述的长江流域的东方的地理位置,其实就是夏后国的东部疆界位置。根据其中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一句和神树“其叶如芥”看,“大荒”在古语中本来就指长满野草的山泽地带的意思。而“芥”在汉语中同“界”通用。因为汉语中“疆界”词根就是其谐音词“姜芥”的引申。笔者推理这个叫“孽摇頵羝”的山与边上的西叉湖相邻,上古时候西叉湖确实是长满野草的沼泽之地,故曰:大荒。这里东接有穹国,是夏国与穹国接壤的疆界,的确距离夏国三太子都斟浔(九江)并不远。

  至此我忽然明白了,《竹书记年》里说的一个历史事件的确是有其真实性。说的是夏后氏的夏国与东方邻国有穹国君王后羿一段恩怨。说的是本领高强,善于射箭有穹国君王后羿绑票夏国国君太康的历史故事。当时,有夏国国君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常常到边境大荒之地打猎,有一次居然被后羿碰上给抓住了,后羿便趁机袭占了有夏国都城斟浔(九江)。后来还把太康给弄死了,于是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而自己在幕后垂帘听政,实际上操纵并掌握夏国的实权。但后来,后羿像太康只顾四出游乐田猎,居然被亲信寒浞所杀。

  从这个事件看,穹国君王后羿也是不讲规矩没有信用的家伙!难怪传说中他的妻子嫦娥背叛了离他而去,看看他本来就是一国之君,何必要偷窥别人家的王位呢?人家国的权力是那么好操纵的?果然是报应,被自己亲信所杀,罪有应得啊。令我最看不起后羿的是,他嗜血成性,居然捣毁孽摇頵羝山温源谷上扶桑树,还一气射杀了扶桑树上九只太阳鸟。幸亏剩下唯一的第十只鸟因为值日飞走了才免于灭顶之灾,要不然唯一的太阳鸟都没了。没有太阳鸟也就没有了太阳升起和降落,到时候我们的世界岂不一片黑暗?这个故事我不多讲也许大家都知道,毕竟华夏大道文化的鸟崇拜信仰纷纷落幕,剩下的不多了。应该弥足珍贵,应该倍加珍惜啊!

标签: 上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