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究竟是冤,还是不冤?亦或是秦昭襄王有没有错?

纵横百科 113 0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一生百战百胜,为秦朝的统一贡献至伟。但是白起的结局却是先被贬为士卒,后又赐剑自刎。白起始终没闹明白自己的死因,最后归结为"长平杀降",获罪于天。

白起究竟是冤,还是不冤?亦或是秦昭襄王有没有错?

一、白起是天选之才,为秦国量身打造之将前294年,白起已经升为左庶长,这是秦爵位二十级中的第十级。秦国以军功授予爵位,每一次晋升都是战场杀敌的成果。

秦国强盛后,东灭六国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急需能征善战之将,白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脱颖而出。他的一生征战无数,最著名的三场战役,打残了能与秦国一较长短的魏、楚、赵三国,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伊阙之战,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面对秦军的不断蚕食,韩、魏组成联军,应对秦国的入侵。

前293年,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十二级的左更,担任主将,率10万秦军在伊阙与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24万联军对峙。

白起敏锐地找出韩、魏两军阵型的弱点,以少量疑兵吸引韩军,亲率主力绕到魏军侧后,发起突然袭击,将魏军压制在狭小的区域,使其还未展开,就被击败。随后,又横扫韩军,全歼韩、魏主力,打开了秦国出函谷关东进的通路,韩、魏两国再也无力阻止秦军的侵吞。

白起究竟是冤,还是不冤?亦或是秦昭襄王有没有错?

2、鄢郢之战,楚国被迫迁都

前279年,已经是大良造(军功爵的第十六级,往上都是虚衔了)的白起率军伐楚。他出其不意地沿汉水南下,一路掠夺军需,直插楚国首都,楚军措手不及,被秦军深入国境。

楚军连忙调集军队到临近郢都的鄢城,挡住了秦军的去路。白起又用水攻之法消灭了楚军主力,最后攻占了楚国都城郢。这次战役,楚国丢失了大片国土,被迫迁都,国力被极大削弱。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

3、长平之战,最后一支对抗强秦的力量覆灭

262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首都新郑的联系。韩国无力保护国土,索性割让上党向秦求和,但上党官民不愿被秦国统治,投靠了赵国。

秦、赵间的一场决战就此拉开帷幕。秦军王龁与赵将廉颇在长平相持,前260年,赵孝成王中了范雎的反间计,以马服君之子赵括换下老将廉颇,改变战争策略,转守为攻。

秦昭王得知消息,立刻悄悄的改派白起为主将,迎战赵括。

白起引诱赵军主力进攻,在有利地形将其围困,同时派出奇兵切断了赵军的粮道,致使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由强转弱,东方六国中最后一只可以独立抗衡秦国的力量消失。

白起究竟是冤,还是不冤?亦或是秦昭襄王有没有错?

二、武安君白起与应侯范雎的矛盾长平之战,赵国主力尽失,国内空虚,白起欲乘势攻取邯郸、灭亡赵国。但却接到了秦昭王退军的命令。原来,应侯范睢忌讳白起功高,地位超过自己,接受了韩、赵说客的贿赂,以秦兵疲惫,亟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

秦昭襄王同范雎商议后,答应了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换取秦国休兵。但这件事情令白起非常不快,长平之战本该是他一生征战的最高峰,灭国这个他从未企及的高度已经近在眼前,却硬生生的被人拉了回来,从此白起与范雎结下仇怨。

三、祸起萧墙,以别人的错误铸就自己的错误几个月后,赵国缓了一口气,国力稍有恢复,反悔、拒绝交付当初的割地。

公元前259年,秦军再次出动。此时,因白起有病,由五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都邯郸。国家生死存亡之战,赵国的抵抗异常强烈,王陵难以取胜。

第一次派将:秦军伤亡已经四、五万人,只得不断增派援军。得知白起已经病愈,秦昭王命白起接替王陵的职务。白起没有接受,他对秦王说:"虽然我们在长平消灭了赵军主力,但赵人的抵抗意识更加强烈。加之唇亡齿寒,各国都犹豫着准备救赵,一旦他们联手,秦军必败。"

白起究竟是冤,还是不冤?亦或是秦昭襄王有没有错?

第二次派将:不论之前的对错,秦昭王认为眼下的战局只有白起才能力挽狂澜。于是,强行要求白起立即赶往前线,接替指挥权,白起又拒绝了。

第三次努力:秦王还不甘心,派应侯范睢前去说服,白起索性装病了。

秦昭王只得以左更王龁取代五大夫王陵指挥作战,但仍是无法破城。楚、魏国犹豫了两年,援军终于抵达邯郸城下,秦军大败而逃。

武安君白起这时说起了风凉话:"当初不听我的,现在如何?"

第四次派将:秦昭王很生气,但残局还需要人收拾,因此,强命白起立即接手,纵然不能力挽狂澜,至少可以减少损失。白起却再次生病,而且还很严重。

第五次努力:应侯范睢又去请将,白起仍是辞不赴任。

白起究竟是冤,还是不冤?亦或是秦昭襄王有没有错?

四、白起之死秦昭王的忍耐到了极限,下令免去白起的武安君官爵降为士兵,迁往阴密。白起以有病的借口,屡屡拖延。三个月后,在联军的打击下,秦军节节败退,秦昭王又气又急,派人驱逐白起,不让其留居咸阳。

白起上路,走出咸阳西门十里路,到了杜邮。朝廷上群臣议论,"白起出咸阳很不服气,口出怨言。"于是,秦王派出使者赐剑,令其自杀。

自刎之前,白起才开始反思:"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过了很久,说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杀降当然是白起一生的污点,但这真是他的死因么!

总结:白起战功卓著,秦国歼敌的数量中约有一半是在其指挥下实现的,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使最有实力的三国(齐国已在六国内耗中失去强国地位)军队遭受重大打击,再也无力独自应对秦军,战略的主动权完全倒向了强秦。

白起究竟是冤,还是不冤?亦或是秦昭襄王有没有错?

但是,白起在长平之战后,由于心中的怨念,对秦王、应侯采取了斗气的模式,在别人的错误之上,犯自己的错误,而忘记了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倘若白起出山,即使不能逆转战局,起码能保证秦军全师而退。从这个角度看他死得不冤。

秦昭王三番两次地征召白起,尽了很大的努力,表面上看已经仁至义尽,但他始终没意识到白起的心结何在,从而无法以及时沟通疏导,最后赐死白起,虽是立威之举,却也不无泄愤之嫌。

一代战神白起,没有陨落于沙场征伐,却因不忿被掣肘而屡抗君命,最终引来杀身之祸,实为人类战争史的一大憾事。

他死前的自问自答,并非不知获罪于君王,而是四十万赵军降卒的被杀,留在心中的纠结,甘愿以死抵偿,这才是一代战神的骄傲!

标签: 白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