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对历史撒了个娇

纵横百科 71 0

友人是文革后第一代大学生。突然有天给我打了电话,诉说在电影院里看《高考1977》的时候放声大哭泣不成声的经历。本来这类的我称之为“伪主题”片的电影我不感兴趣,但是出于对友人欣赏能力的一贯肯定,所以就特意找来碟子看了一遍,也就有了下文的感想。

    基本上说《高考1977》,是我所看过的很烂的片子,我的总结是三句话,叫“弱智的编剧,不入流的导演和基本操蛋的演员”。

    先说说这弱智的编剧。编剧编剧,起码要说个比较让人信服的故事吧?首先是表现的广度不够。整个的电影,除了中间仅有的一小段上海弄堂的镜头,全部是黑龙江一个偏僻农场的事情,全部是知青的事情。你的电影名字叫《高考1977》,未必高考就是知青一个阶层的事情?就是一个地方的事情?以点带面这个基本的艺术常识都没有了。就是一头扎到东北小农场说两句东北话就算是代表了全国各个阶层的人了?其次是没深度。一部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人性的,是对人性的探讨。整个电影,我看到的除了光明就是光明,有点暂时的困难,也是前进中的困难。哪个人物(如果还有人物)不是高大全一心为他人型的?人物没有个性,没有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特异性。有的就是卿卿我我含情脉脉。我不相信,在那种第一次高考的压力下,在基本1:20 的录取比例下,人与人之间没有挤压,没有互相的欺瞒,没有欺骗。没广度没深度就算了吧,还来忽悠我们这些观众花了钱来看电影的纯真感情。居然还弄到最后树立个假典型来欺骗我们观众。银屏最后,搞出个浦志友因为女友因为承诺要扎根农场一辈子而最后弃考。你以为你还是30年前的《牧马人》,有外国遗产不去继承,用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想法来教育我们?你以为你承当了《新闻联播》的重任,继续在大众中造神,让我们总是每日经过对比,望神兴叹黯然神伤然后奋起直追?你当我们还在还在80年代?

    写到这里想看看《高考1977》的编剧是谁,结果原来和导演是一个人,叫江海洋。接着开始说导演的事情。

    如果说,编剧基本就是弱智的话,导演就更不用说了。这个电影,根本就没有什么节奏感。二条线索,陈琼和陈浦德的父女关系,陈琼和潘志文的爱情,在农场知青高考的这个大气氛下,没有任何的推进。没有跌宕起伏的高潮,也没有黯然神伤的低谷,平淡如水。因为情节平淡,所以导演就开始想点歪点子了。首先是上点美女的料。让号称是章子怡第二的陈琼扮演者周显欣脱衣服。脱你就脱吧,咱又不是第一次看脱戏,你就大方点,结果导演脱到肩,然后就给个背影。因为写这个文字,我上网查了下,哈,原来网上的个人专辑都比这个尺度大多了。

  最恶臭的是一段追火车的戏,能想到的煽情电影语言都上了,慢动作,还跌倒扶起,再跌倒再扶,背景音乐,走不动了大声喊:好好考~~。这哪儿是赶火车去高考,分明是和胡兰子上刑场嘛,就差交个党费了。

    随后谈谈基本操蛋的演员。除了张国强,看起来还像点样子,其他的尤其是陈琼,脸儿是又白又嫩,你要说她在东北干活待了八年,打死我也不信。你要说她是超五星级酒店美容常客,我一定会点头。这么水灵的妹子,就是放在现在的重庆解放碑,也一定吸引很多人来打望。还八年,我呸。剧中的主人公浦志友,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叼着烟泡妹妹,还条件很好,单间的泡,比我10年后上大学的时候都强,反正就没看到他干正事。张国强绝食的时候还一本正经地说,因为要尊严所以绝食。尊严?你也拔的太高了吧?你要参加高考就参加高考,有人阻挡你,你绝食,我能理解,你为了那看不到摸不着的尊严绝食?简直可笑。可笑在于,那个时期的知青,根本就不具备个人的意识,一句话,根本不懂也 没学过,也不知道尊严是怎么一回事,否则的话也不会去当红卫兵打老师吵架皮带打人了。这样的人会自发的说出尊严来?玩笑开大了吧?

    聊完这些,我想通了,友人在电影里泣不成声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而是因为这段经历,让自己联想到了从前,勾起了伤心往事。而这些往事,往往是被遗忘很久的。他的哭,和本片的内容基本无关。所以我还是这样认为:电影《高考1977》,弱智的编剧,不入流的导演和基本操蛋的演员。

    整场电影,无论从布景,到编导,不是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就是已经忘记了那个时代。所以基本就是对历史的歪曲,而且,是煽情的歪曲。也可以称之为对历史按照自己的愿望,撒娇的歪曲。我就不懂了,难道,开拍个电影,说点人话,怎么就那么难呢?

标签: 高考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