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禅是乐不思蜀的昏君?只怪史官编故事,我们误解他1800年

纵横百科 124 0

我国素来有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天生会打洞,大概意思是孩子的成长会受到父母一言一行的影响,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在三国时期,孙坚的两个儿子孙策和孙权,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那都是名声响当当、才高八斗的大人物,反观刘备的儿子刘禅,与以上几人相比,他的表现反而不尽人意。那么,真相当真如此吗?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浅谈刘禅是乐不思蜀的昏君?只怪史官编故事,我们误解他1800年

刘禅,绰号阿斗,是三国时期刘玄德(刘玄德)的儿子。公元223年,刘玄德因病去世后,刘禅继承大统,被称为刘后主,在位41年后,蜀汉王朝被魏国摧毁。在后人眼中,刘禅的形象一直是一个平庸的王者,贪图享乐,他也被称为一个失去国家的平庸者。当今流传的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等典故都来自于刘禅。然而,刘禅真的像历史中记载的那样昏庸、连诸葛亮都扶不起吗?历来一直有学者对此说法提出质疑。

浅谈刘禅是乐不思蜀的昏君?只怪史官编故事,我们误解他1800年

如果刘禅真的像历史中记载的那样,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愚蠢的人能统治了蜀汉王朝41年?所以就有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即使刘禅不够出色,但也绝不是历史中记载的那样是个昏君,其实,刘禅能领导蜀国安稳41年,能力上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刘禅漫长的人生中,诸葛亮、蒋琬、费祎等智勇双全的人纷纷帮助他。生活在像刘玄德和诸葛亮这样的超级明星包围的环境中,刘禅即使有能力也表现不出来。据《三国志》记载,刘玄德临终前指点刘禅,说如果你和丞相一起做事,对丞相要像对父亲一样。因此,当诸葛亮在世时,刘禅非常尊敬他,基本上诸葛亮说什么刘禅都不会去反对,即使后来诸葛亮北伐,刘禅心中颇有微词,但也还是没有反对,还是表示出对长辈应有的尊重。他牢牢地将父亲临终前的嘱咐放在了心上并严格执行。

有人说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懂得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换种角度来讲,这何尝不是刘禅的大智慧。与诸葛亮这样绝世聪明的人共事,还要想着与之对着干,那才是愚蠢之极的行为。世人眼中刘禅的“不作为”,使得蜀国内部高层中几乎没有不和谐的声音,维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最终受益的是普通民众,这同样也给了诸葛亮足够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浅谈刘禅是乐不思蜀的昏君?只怪史官编故事,我们误解他1800年

易中天也曾经说过,诸葛孔明死后,刘禅废除丞相位子,将政权和兵权一分为二,避免了权力的集中,是一种非常聪明的行为。在没有了诸葛亮的辅佐下,刘禅仍可以继续领导蜀国30年。这30年里,刘禅皇位稳定,国家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单凭这点很多人就做不到,这也可以说明刘禅并不像历史中记载的那样愚不可及。

纵观中国历史,人们知道几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不计后果地敛财。政治腐败和宦官专政导致了不断的战争和民生问题,与之相比刘禅并没有这方面的操作。刘禅的生活腐败之时,有老臣劝谏,刘禅最多笑笑,敷衍一下,而不是愤怒地杀人。可以说后主刘禅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对大臣动刀最少的人,这是非常罕见的。

公元263年,当魏国三路大军濒临城下,刘禅选择投降。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禅软弱,愧对祖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魏国此时正值巅峰,蜀国虽然因为连年北伐,维持着蜀国的稳定,但同样因此国力虚弱。这时候再和魏军血拼,受苦的只有蜀地的百姓,所以刘禅的此举也是为了蜀地人民免受战争之苦。

投降后,刘禅被囚禁了起来,魏国派人好吃好喝地伺候他,顺便看刘禅是否还有重振蜀地的心思。这一切刘禅自然明白,本着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想法,刘禅也只能委曲求全,因此被世人嘲笑为“乐不思蜀”。

浅谈刘禅是乐不思蜀的昏君?只怪史官编故事,我们误解他1800年

事实上,刘禅通过超高级的伪装让司马昭放弃了警惕,从必死的死局中拯救了自己。就像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吓得筷子掉落,说自己是因为怕打雷。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也为了迷惑曹操,让曹操放下对自己的戒备。然而,在这种伪装背后,谁又知道刘禅有多少次想到西蜀之地和父亲之死而流泪?谁知道他的悲伤呢?

浅谈刘禅是乐不思蜀的昏君?只怪史官编故事,我们误解他1800年

刘禅领导的蜀国在三方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它却可以在动荡的时代生存41年。既没有内部的权利动荡,也没有民间的暴乱发生。这样的局面在面对天下一统的洪流之下,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丢下了自己的面子,减少了不必要的牺牲,使得万千家庭没有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这能是“扶不起的阿斗”所可以办到的?

标签: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