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被项燕大败损兵折将,还让秦始皇丢了脸,他的下场如何?

纵横百科 126 0

唐代王勃曾有感而发,写下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感慨李广的命运多舛。

其实,不光是李广难封,幸运似乎就没有降临过他这一脉,他的长孙李陵力战匈奴后被俘,却被汉武帝夷三族,而他的祖先李信,也是一位极为悲情的将军。

李信被提及,通常情况下都是作为老将军王翦的背景板,《史记》也未专门记载李信,只是在《白起王翦列传》中提了他几句。似乎自兵败楚国后,李信这个人就从秦国的历史上消失了。

李信被项燕大败损兵折将,还让秦始皇丢了脸,他的下场如何?

李信人生的分水岭,就是败给项燕。

兵败以前,李信是秦国年轻将才中最为耀眼的新星。

李信属于秦国少壮派将领的代表人物,所谓少壮派,其实就是秦始皇嬴政的亲信。嬴政是一位政治上的天才,他少年登基,在爹不疼娘不爱的情况下,独自拿下了吕不韦,灭了嫪毐,成功亲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嬴政已经没有了威胁,贵族阶级在施行法家之术的秦国受到压制,但他们仍对王权造成了威胁,而天下六国还未平定,嬴政又需要以王翦为代表的老将势力为自己打天下。

所以,嬴政需要扶持年轻有为而又忠于自己的将领,让他们去逐步替代王翦等人,以削弱旧臣集团的势力,而李信,就是嬴政最寄予厚望的人。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信惜字如金,只给予了一句评价:“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而这句话,还是从嬴政对李信“李将军果势壮勇”的评价中出来的。然而即便只有这一句话,也可以看出嬴政对李信的期许,他希望荡平六国,让自己头衔从“秦王”变成“秦始皇”的将领,是自己培养起来的李信。

李信被项燕大败损兵折将,还让秦始皇丢了脸,他的下场如何?

李信于破赵之战中崭露头角后,又作为先锋将领率军最先抵达易水河畔,并大破燕军。这两战李信都是作为王翦帐下的将领,所取得的战功也不算异常突出,但足以说明李信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将领,秦王嬴政对他也愈发信任。

李信知晓秦王对于自己的信任,所以当嬴政问他灭楚需要多少人的时候,他自信的说,不过二十万人就行。

老将军王翦能够屹立不倒,依靠的不仅是出色的军事能力,还有极高的政治情商,所以面对年轻人的挑战,王翦选择不接,向秦王要了六十万人。

嬴政大喜过望,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让李信一战成名,代替王翦的好机会,所以他以李信、蒙恬为将,让他率领二十万秦军南下灭楚。王翦因为秦王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以生病为由告老还乡。这在政治上其实算一个冒险,一旦李信成功灭楚,王翦的举动很容易被人说成是不尊秦王,不说性命,王翦的政治生涯基本上是完结了。

李信被项燕大败损兵折将,还让秦始皇丢了脸,他的下场如何?

一开始的形势,对于李信来说可谓一片大好。李信并非庸才,他手底下又是天底下最强大的秦军,所以前期秦军势如破竹,进展顺利。

李信的失败,一般被世人诟病为其年轻气盛,轻敌冒进,中了项燕的埋伏,然而这里面其实另有隐情。

观察李信的行军路线,会发现一个诡异的情况,他先是向南攻打平舆,然后又突然回师向北进攻鄢地,随后向东南进攻郢陈。灭楚的路线应是南下,而且鄢、郢等地当时都为秦国控制,李信为什么放着大好的南下形势不管,突然向北呢?

关于其中的细节,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根据睡虎地出土的秦国士兵家书中记载昌平君于当年起兵反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许正是他在郢陈起义,断了李信的后路,所以李信才放弃攻打楚国都城,回师攻打郢陈。项燕抓住这个机会,让楚军连夜尾随秦军,对李信进行两面夹击,结果李信战败。

不过,由于没有昌平君起兵具体地点的史料记载,所以这只是一个推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李信这一战的失败是惨重的,七名都尉被杀,数以万计的秦军阵亡,这在当时的秦国是少有的大失败。

李信被项燕大败损兵折将,还让秦始皇丢了脸,他的下场如何?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李信的失败让秦王嬴政颜面扫地,他被迫亲自向王翦道歉,请王翦出山,嬴政想要以李信替代王翦削弱旧臣集团势力的计划也暂时破产了。

经历这样大的失败,李信的结局是什么呢?

换做别的皇帝,恐怕李信难逃一死,然而嬴政的心胸,确实非庸主可比。尽管史料没有记载李信的具体结局,但从李信战败后还能跟随王贲平定燕齐来看,秦王嬴政一定没有因为那一次战败就赐死李信,更没有灭李信的族,否则也就不会有李广了。

不过这一次失败终究还是断送了李信的前途,他这颗新星迅速黯淡下去,以至于在风云激荡的秦国历史上籍籍无名,连他曾经的部将蒙恬都比他的名气还要大得多,不免令人叹息。

参考资料:

《史记》

标签: 秦朝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