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秦国战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

纵横百科 98 0

「中外历史人物」秦国战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

秦国在春秋崛起的重要人物,是穆公和百里奚、蹇叔。而在战国崛起的重要人物,就是孝公和商鞅了,而且,商鞅之法,也是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法宝。

那么,商鞅到底是谁?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又该如何认识他呢?

今天,指挥使就为大家介绍下,史书上记载的商鞅,商君其人。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译文为: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字叫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公孙鞅年少时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担任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很有才干,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巧遇上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来探望他,说:“您得病,倘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然不大,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全部国政都交付给他,让他去治理。”魏惠王听了以后沉默不语。当魏惠王打算离去时,公叔座屏退两旁的随侍人员,说:“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能让他走出国境。”魏王一口应承之后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对他说:“今日大王询问可以担任相国的人选,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知道他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应当先忠于国君,然后才考虑臣下的立场,便对大王说,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应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可以赶紧离开了,否则的话,马上就要被逮捕了。”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采纳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会采纳您的话来杀我呢?”结果没有离开魏国。魏惠王离开后,对身边的人说:“公叔座病得很严重,真让人悲伤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付给公孙鞅掌管,这岂不是很糊涂?”

由《史记》记载,商鞅是卫国的庶出公子,姬姓后人,现在姓公孙。当然,公孙是王子皇孙后代,多出自姬姓和上古王家姓氏。

他学的是刑法之学,在魏国出仕,任魏相公叔座(一般叫公叔痤)的幕僚,做中庶子。公孙痤病重,向魏王进谏重用卫鞅,魏王不听,因此,后来才有了他到秦为官的经历。

魏国在战国初期,是当时的第一大国,征伐四方,一时风头无二,一直压着秦国打,让秦国几近亡国,所以,才有了孝公的变法。

「中外历史人物」秦国战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

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有才能的人,准备重建秦缪公时代的霸业,向东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他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

孝公问对秦孝公立即召见卫鞅,同他说了很长时间的政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没有听进去。谈完后秦孝公迁怒于景监说:“你的那位客人只是一个无知狂妄的人而已,这种人哪里配被任用!”景监又用秦孝公的话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尧、舜等五帝的治国之道来劝说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领会啊。”过了五天之后,景监又向秦孝公请求召见卫鞅。卫鞅再次觐见秦孝公,所说的治国之道比前一次更多,然而还是不合秦孝公的心意。谈完后秦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三国之道劝说大王,但他听不进去。请求他再次召见我。”卫鞅再一次觐见秦孝公,孝公对卫鞅很友好,可是没有任用他。谈完后卫鞅离去了,孝公对景监说:“你的那位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交谈了。”

景监告诉卫鞅,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劝说大王,看他的心思是准备采纳了。如果再召见我,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于是卫鞅果然再次见到了秦孝公,孝公与他谈得非常投机,膝盖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往前挪动,谈了好几天也没有满足。

景监对卫鞅说:“您依据什么掌握了大王的心意?我们国君非常高兴。”

卫鞅回答说:“我用帝王之道建立了夏、商、周那样的盛世来劝说国君,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无法等待,况且贤能的君主,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就能名扬天下,哪里能默默无闻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就用强国之术来劝说他,他才大为高兴。但是,这样就难以与殷、周的德治相媲美了。”

秦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卫鞅打算变更法度,但秦孝公担心天下人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名,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那些有过人举动的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谋划者,必定会被普通人讥讽。愚蠢的人对已经完成的事都感到困惑,聪明的人可以预见没有发生的事情。不能与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但可以同他们一起享受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伟大功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如果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袭旧的成法;如果能够使百姓获利,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秦孝公说:“讲得好。”

甘龙说:“不对。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把国家治理好。依照民俗进行施教,不费力气就会成功;根据成法治理国家,就能使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

卫鞅说:“甘龙所说的言论,是凡夫俗子的说法。常人安于旧有的习俗,学者局限于书本上的见闻。任用这两种人为官,奉公守法还是可以的,但不能与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变革。三代的礼制不同而都能够使天下统一,五伯的法制不同而都能各自称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受到法度的制约;贤能的人更改礼制,无能的人拘泥于旧有的礼制。”(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说:“不能达到百倍的利益,就无法改变成法;没有起到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器具。效仿成法不会产生过失,遵循旧礼不会造成偏差。”

卫鞅说:“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国家有利的就不必仿效旧的法度。所以商汤、周武不沿袭旧的法度而能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更改旧的礼制而导致亡国。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可以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卫鞅下令把百姓十家编成一个什,五家编成一个伍,让他们互相监督检举,实行连坐,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者处以腰斩,告发奸恶者给予与斩获敌人首级相同的赏赐,藏匿奸恶者给予与投降敌人相同的惩罚。

「中外历史人物」秦国战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

徙木立信

一家中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而不分立门户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按规定接受更高的爵位;因为私事斗殴的,根据情节的轻重分别受到大小不同的刑罚。努力进行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从事工商业及因为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及其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府的奴婢。

王族宗师中没有军功的,不得记入宗室名册。明确尊贵、卑贱的爵位等级,按各等级的差别占有土地、住宅,家臣奴婢的数量、衣着服饰,也按各家爵位等级秩序享用。

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尽管非常富有也没有能够炫耀的地方。

新法已经准备就绪,但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于是卫鞅命人在都城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能够把木头搬到北门的百姓,赏赐十金。百姓们认为这件事非常怪异,没人敢行动。于是卫鞅再次宣布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赐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走了木头,立即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没有欺诈。事后就颁布了新的法令。(此为《南门立柱》或者《徙木立信》的故事)

新法令在民间实行了一年,来秦国国都说新法不适宜的老百姓的人数数以千计。正在这个时候,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实行得不顺利,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打算依据法令惩罚太子。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于是对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加以刑罚,对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处以黔刑。

第二天,秦国的百姓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实行新法令十年以后,秦国的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捡得他人遗失的东西占为己有,山林里没有土匪山贼,家家富裕,人人满足。百姓都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私人斗殴,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都秩序安定。

当初说新法令不适宜的秦国百姓如今都说法令适宜了,卫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移到边疆居住。此后,百姓中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法令的了。

于是秦孝公任命卫鞅担任大良造。命他率领军队围攻魏国的安邑,迫使安邑投降。

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大兴土木,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往咸阳。然后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共同居住,养育后代。把零星的小乡、小镇、小村庄合并成县,设置了县令、县丞,共计合并了三十一个县。

整治田地,重新聚土作为标志,划分纵横交错的田塍(chéng)的界线,从而使赋税征收整齐划一。统一全国斗桶、权衡、丈尺的量度单位的标准。第二次新法实行了四年,公子虔再次触犯新法,被判处劓刑。过了五年,秦国变得富裕、强大,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来祝贺。

「中外历史人物」秦国战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

劝魏称王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秦。秦孝公下令加强防守,并采纳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来改变魏国进攻秦国的意图。前344年,秦孝公派商鞅游说魏惠王,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十二个小国外,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商鞅还建议魏惠王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魏惠王听从商鞅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并召集各小国参加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南)会盟,秦公子少官和赵肃侯也应邀参加,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周天子。魏惠王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国的愤怒,诸侯纷纷倒向齐国。

第二年,齐国的军队在马陵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俘获了魏太子申,杀死了将军庞涓。

又过了一年,卫鞅劝说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的关系,就如同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国兼并了秦国,就是秦国吞并了魏国。什么原因呢?魏国地处崇山峻岭的西面,都城在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而独占了崤山以东的地利。在形势有利的情况下就会向西进犯秦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就向东扩展领地。如今凭借大王的贤能圣明,秦国得以繁荣昌盛。而魏国去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们纷纷背叛了它,可以趁这个机会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必定会向东撤退。一旦它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华山的险要地势,向东可以控制诸侯各国,这可是千秋帝王的伟业啊!”

秦孝公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遣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áng)领兵迎击秦军。两军相遇对峙,卫鞅派人给魏军的将领公子卬送来一封信,写道:“我当初与公子相交甚好,如今你我同为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伐,是否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缔结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后各自撤兵,让秦国和魏国都相安无事?”魏公子卬认为卫鞅说的对。

两人会面后,订立了盟约,然后设宴饮酒,然而卫鞅事先埋伏下的穿着盔甲的武士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将魏国军队彻底打垮后,押着公子卬班师回国。

魏国的军队因为多次被齐国、秦国打败,致使国内空虚,魏国一天比一天衰弱了,魏惠王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地区献给秦国,以求得和解。

魏国于是撤离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真后悔当初没有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

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商、於一带的十五个邑封给了他,从此号称商君。

「中外历史人物」秦国战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

车裂而死商君在秦国担任相国十年,公室贵族中有很多人都怨恨他。

赵良去见商君。商君说:“我能见到您,是经由孟兰泉的介绍,现在我请求与您结交,可以吗?”赵良回答说:“我不敢奢望啊。孔子说过:‘推荐贤能,受到拥戴的人才会进用;收罗不肖之徒,即使成就了王业的人也会引退。’我没有什么才能,所以不敢从命。我听到过这样的话,‘不该拥有的地位而去占据它叫作贪位,不该享有的名声而去享有它叫作贪名。’我如果接受了您的情谊,我恐怕就成了既贪图地位,又贪图名声的人了。所以不敢从命。”

商鞅说:“您对我这样治理秦国感到很不高兴吗?”

赵良说:“能够听取别人的反对意见叫作聪,能够自我反省叫作明,能够克制自我叫作强。虞、舜曾说过:‘自我谦虚的人就能被人尊重。’您不如遵循虞舜之道,那就没有必要问我了。”

商君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相同,父子之间没有区分不同,男女老少同室居住。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旧俗陈规,制定男女的区别,分居而住,修建了很多悬示政教法令的门阙,把秦国营建如同鲁国、卫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相比,谁更高明?”

赵良说:“一千张羊皮不如一只狐狸的腋毛贵重,一千个人随声附和比不上一个士人的直言争辩。周武王因为允许大臣们直言争辩而使国家昌盛,商纣王因不喜好大臣进谏而使国家灭亡。如果您不认为周武王的做法是错的,那么,请允许我始终直言而不受责难,可以吗?”

商君说:“常言是这么说:‘表面上动听的话就好比是花朵,直言不讳的话就如同果实,苦苦相劝、听来逆耳的话就好比是药石,谄媚奉承的话就如同疾病。您果真肯始终正义直言,那便是我的治病良药。我将以您为师,您又何必拒绝与我结交呢!”

赵良说:“那位五羖大夫,原本是楚国偏远之地的乡下人。听说秦缪公十分贤明,就想去当面拜见,但是却没有路费,于是把自己卖给秦国的客商,穿着粗布短衣喂牛。经过一年之后,秦缪公(即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口之下提拔上来,让他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没有人敢同他相比。在他担任秦相的六七年时间里,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君主,一次出兵挽救楚国。在境内发布政教,施行德化,连巴国都前来进献贡品;对诸侯施行德政,连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都前来臣服。由余听到这种情形,也来叩关求见。五羖大夫担任秦相时,即使很疲劳也不坐车,即使酷暑炎热也不打伞,在国内巡行,不用随从的车辆,也不携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保存在府库中,他的德行教化流传到后代。五羖大夫去世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小孩子们都不唱歌谣,舂(chōng)米的人也因为悲哀而发不出相应的呼声。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当初您得以进见秦王,是利用秦王宠臣景监的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是成名的正道了。出任秦相,却不为百姓造福,反而大规模地建造宫阙,这就说不上是为国家建立功业的举动。对太子的老师和太傅处以刑罚和黥(qíng)刑,用严刑酷法残害平民百姓,这是在积累怨恨,酝酿祸患啊。教化百姓要用法令命令百姓更加能够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执行法令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背情理来建立权威,改变法制,这不是用来教化百姓的办法啊。您同时又在封地中坐北朝南自称寡人,每天都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诗经》上说:‘看那鼠都懂得礼貌,人反而没有礼仪,人既然没有礼仪,为什么不快死呢。’用诗句中的话来评价您的所作所为,实在不能算是能够长寿的行为。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了祝懽(huàn),并且以黥刑惩处了公孙贾。《诗经》上说:‘得到人心的就会兴旺发达,失掉人心的就会衰弱灭亡。’这几件事,都是不得人心的啊。您一出门,后边跟随了几十辆车子,车上都是全副武装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做陪乘,手持矛载的武士紧靠您的车子快速地行走。这些防卫措施缺少一种,您就坚决不出行。《尚书》上说:‘依仗德行的昌盛,依仗暴力的灭亡。’您的处境已经危险到了好比早晨的露水的地步了,很快就会消亡,您还想要延年益寿吗?那为什么不归还封地的十五个城邑给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自耕自种,劝说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在山林的贤士,赡养老人,抚恤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据功劳晋升爵位,尊崇有德行的人,这样才可以稍微求得平安。您如果仍然要贪图商、於的财富,认为独揽秦国的政教才是荣宠,继续激发百姓的怨恨,一旦秦王去世而不再当朝,秦国用以拘捕您的罪名难道能少吗?您的死期就指日可待了。”

但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中外历史人物」秦国战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

车裂商鞅

五个月以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这帮人告发商君要谋反,国君就派人去逮捕商君。

商君逃到边境关口,打算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的法令规定:住店的人如果没有通行证件而被店主留宿的话,店主要连带判罪。”

商君长长地叹息一声,说:“哎呀!制定新法的弊病竟然到了如此地步!”(这就是作法自毙的由来)

商鞅带领亲属及手下随从逃亡至魏国,魏将穰疵怨恨商鞅用欺骗的手段俘虏公子卬、击败魏军,而且当时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而它的逃犯跑到魏国来,不把他遣送回去,是不行的。”

于是把商君送回秦国。商君再次进入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调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打郑国谋求生路。

秦惠文君派兵攻打商鞅,在郑国的黾(miǎn)池杀死了他。秦惠文君(还未称王)把商君的尸体车裂以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族。

秦国以商鞅之法富强。但是商鞅却贪图权位,不会急流勇退,也不会在高位之上,平衡与秦国勋贵的关系,与太子新君处好关系。因而,全力支持他的孝公去世后,处死他以缓和旧贵族的不平情绪,就是必然的了。

评价 太史公在《史记》里,评价商鞅: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主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译文:太史公说:商君,是个天性残暴寡恩的人,考察他起初用帝王之道游说孝公来求取他的信任,只不过是一时的虚饰浮说,并不是他的本性。况且通过国君的宠臣太监推荐,等到取得信任后,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从赵良的规劝,都可以充分证明商君残暴寡恩了。我曾经读过商君《开塞》、《耕战》等著作,其内容与他本人的行为处事非常相似。他最终还是在秦国落得了谋反的恶名,是有内在原因的啊!

「中外历史人物」秦国战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

商鞅绝对是战国时期,最闪亮的一颗星。而商鞅的思想在他死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郑良树称为商鞅学派。

商鞅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以秦法之制的形式,逐渐成为主宰秦国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商君是何人?正是秦国的思想图腾,崛起之谜。他尽公不顾私,用心颁布秦法,且也认真贯彻执行。但是,他的性格也有缺陷,刻薄寡恩,滥用刑罚。在取得功名、富国强兵后,不会给国家的刑罚之制,注入柔性源泉,还是那么冷酷、杀戮。很多刑罚太过沉重,使国家处于肃杀的状态下。

在乱世之下,他的思想和举措,十分有效、高效。但是高效,必是意味着不完备、不长久。要想制度、国家武运长久,应该是宽厚、和谐的制度,富强、开放的状态。秦制、秦法,在取得胜利后,不根据时代变迁再次变法,注定是要被历史遗弃的。

商鞅绝对是中国百世一出的大才,他的结果,是为自己制定的秦法献祭。而他的一生,富了一国、奠定了一个朝代,是一位真正的大人物。

「中外历史人物」秦国战国崛起、一统的关键人物 商鞅

标签: 秦朝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