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分享——春秋战国之十七商鞅

纵横百科 121 0

商鞅(生于公元前390年卒于公元前338年),卫国国君后代,姬姓,公孙氏,名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先秦法家思想代表人物。开始的时候商鞅是魏相公叔座的家臣,后来去了秦国,见到秦孝公,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在秦孝公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56年,主持和实施了秦国的变法,十年以后,因为战功卓越,受封于商(现在的陕西商州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此被称为商鞅。秦孝公死后,遭到以公子虔为首的贵族诬陷为谋反,战死于彤地(现在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首运回咸阳被车裂,全家被杀。

中国历史名人分享——春秋战国之十七商鞅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继位,发奋图强的秦孝公为了广纳人才下了一道命令:“无论是秦国还是外来的人,只要有办法让秦国富裕强大起来,就封官授爵。”

秦孝公的号召,吸引了很多有才干的人,这中间就包括在卫国得不到重用的卫国贵族商鞅,在秦孝公接见商鞅的时候,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要富强,要重视农业,奖励将士;国家要治理,要赏罚分明,有功就赏,有过就罚。朝廷的威信树立了,一切变革就有了基础,改革也就容易的多了。”

中国历史名人分享——春秋战国之十七商鞅

商鞅的主张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同,被拜为秦国的左庶长。而且秦孝公还宣布命令说:“左庶长负责制度改革事宜。”

商鞅起草好一个改革的法令后,担心没有百姓的信任,法令不能得到推行。于是他就先命令人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在都城南门,宣布一道命令:“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的,赏黄金10两。”

没有多长时间,南门口就聚集了一大堆人,大家纷纷议论,认为都可以把木头扛到北门去,根本就没必要赏10两黄金。但是大家只是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相互观望着,却没有一个人敢去扛木头。

在一旁暗中观察的商鞅明白老百姓对他的命令不相信,于是就把赏金提到了50两。令他没想到的是,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认为不合常理,仍旧没有人行动。

就在人越聚越多,大家议论得越来越热闹时,一个人好像下了很大决心是的,跑出来说道:“我试试吧。”说着扛起木头就走,一直到了北门。商鞅立刻安排人把50两的赏金一分不少地给扛木头的人送了过去。

围观的人口口相传,很快这件事情轰动了全国。老百姓纷纷说道:“左庶长的命令执行得很彻底,没有丝毫含糊啊!”

知道他的命令可以起作用的商鞅,认为可以取信于天下了,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赏罚分明的新法令,以打仗立功的大小为标准确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没有军功的贵族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役。因为做买卖和懒惰造成贫穷的,包括妻儿老小都要被罚成为官府的奴婢。

从商鞅变法开始以后,秦国的农业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变强了。不久,强大起来的秦国开始攻打魏国,一直从河西打到河东,最后把魏国的都城安邑都攻破了。

公元前350年,商鞅开始主导进行第二次改革,改革的内容如下:

一、废井田、开阡陌:意思是铲平宽阔的阡陌,种上庄稼,开垦以前划作边界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实行谁开垦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交易的政策。

二、建立县级组织:合并市镇与乡村,组织成立县,国家直接派遣官吏官吏,这样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迁都咸阳:把国都从雍城(现在的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边的咸阳(现在的陕西咸阳东北)。为秦国向东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这次变革规模宏大,严重地损害了皇室贵族,达官贵人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和抵制。虽然很多人反对,但是变法还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有一次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从上到下都应该一律遵守。如果上面的人不遵守,朝廷就得不到下面人的信任。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该受到处罚。”结果,商鞅判了太子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的罪,一个鼻子被割掉,一个脸上被刺字。这件事情以后,再也没有贵族、大臣触犯新法了。

就这样过了十年,果然是秦国秦国越来越富强,周天子安排使者来给秦孝公送祭肉,并且封秦孝公为“方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国也都纷纷祝贺秦国,紧邻秦国的魏国只能把河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甚至把国都都迁到了大梁(现在的河南开封)

商鞅变法的确使秦国蓬勃发展,日益强大。但同时延续几百年的贵族的世袭制被打破了,因此商鞅得罪了广大的贵族势力。再加上在秦孝公病重期间,商鞅独揽军政大权,使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激化。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继位也就是秦惠王。秦惠文王继位后,贵族势力就罗织了罪名,诬陷商鞅谋反。秦惠文王就下令追捕商鞅。在多次被拒以后,商鞅潜回到自己的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秦惠文王派兵征讨,在彤地失败战死商鞅,尸首被带回咸阳后车裂示众,同时商鞅全家也被秦惠文王下令诛杀。

商鞅虽然被杀,甚至株连九族,但新法却并未被废除。

标签: 秦朝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