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真的有后人,可是因为秦朝“不讲理”的制度,赵氏一脉断绝了

纵横百科 107 0

秦朝历史上著名的奸宦赵高,原本不应该成为太监,其遭受宫刑的苦难,完全应该归罪于他的父亲。至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赵高真的有后人,可是因为秦朝“不讲理”的制度,赵氏一脉断绝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烽乱的时代之一,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争霸之中,经济和生产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令各国的人口数量保持在一个极低的范围之内。战国一盘乱棋之中,最终的赢家当属秦国,大秦在秦始皇嬴政的带领之下,彻底灭掉分崩离析的六国,促成了天下统一,也首次奠定了国人大一统的思想。

赵高真的有后人,可是因为秦朝“不讲理”的制度,赵氏一脉断绝了

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提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其实从历史角度来看,杜牧似乎只是说对了一半,真正灭掉秦国者,绝非是天下的百姓,而是秦朝的上层统治者,而这些统治者中,就包括秦二世、李斯以及赵高。但若是追根寻底,赵高应该是秦帝国灭亡的始作俑者,毕竟秦二世与李斯也都是利益损失者。

赵高真的有后人,可是因为秦朝“不讲理”的制度,赵氏一脉断绝了

在我们的固有认知中,太监和宦官似乎是一个贬义词,尤其是一些权宦,更是令人感到切齿痛恨,当然,赵高应该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影视剧中的赵高形象,似乎都已经被脸谱化,但历史上真实的赵高,却是一个全才,他不仅心思缜密,而且还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写得一手好书法,更能独自撰写文章,还能参与律法的制定。如果从历史角度来看,赵高应该是历史上太监中的佼佼者,也是古代精英阶层的一分子。

可是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赵高如此全才之人,为何会心甘情愿地成为宦官呢?其实存在特殊的原因。如果想了解赵高的心路历程,我们必须要从他的出身讲起。据史书记载称,赵高原本是赵国人,其父亲是赵国国内的一个小官僚,主要工作是负责记录日常行政行为。如果按照常理而言,作为一个赵国的小官吏,赵高的父亲不可能与秦国发生任何瓜葛,但一件诸侯国之间的规矩,却让赵高的父亲与秦国产生了莫大的关联。

赵高真的有后人,可是因为秦朝“不讲理”的制度,赵氏一脉断绝了

诸侯国之间存在竞争的关系,同时为了更好地打压其他国家,一些诸侯国会订立盟约关系,形成战略同盟,共同抵御其他诸侯国的入侵。为了形成强有力的同盟关系,诸侯国双方还相互交换王子作为人质,一旦盟约方不遵守规矩,便会杀掉质子,以此要挟对方。巧合的是,赵高的父亲也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跟随质子来到秦国国内的。可怜的是,由于赵高的父亲在工作期间得罪了秦国权贵,致使自己遭受到了宫刑。既然自身已经成为受刑之人,赵高的父亲便不想连累妻子,妻子只能被安排重新嫁人,如此才能生下赵高。可秦朝的森严峻法却存在连坐制度,由于赵高的母亲,曾经嫁给过罪人,故此,赵高作为罪臣的子嗣,仍然被“蛮横”地认定为有罪,故此才会遭遇到可怕的极刑。

赵高真的有后人,可是因为秦朝“不讲理”的制度,赵氏一脉断绝了

宫刑是一项可怕的刑罚,遭受到宫刑之人,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更要忍受心理上的折磨,作为男人仅存的尊严被剥削的一干二净,赵高的心灵肯定会变得扭曲,他恨秦国的制度,更恨秦国,也许在他遭受宫刑的一刻,便已经萌生了推翻秦朝的想法。至此之后,赵高开始在秦始皇驾崩时联合李斯,立昏庸的秦二世为帝,最终令秦王朝在民众的起义中彻底淹没。

赵高真的有后人,可是因为秦朝“不讲理”的制度,赵氏一脉断绝了

封建社会制度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能让人变成鬼,而新社会却能令鬼变成人,也许在新社会中,赵高会成为一个普通人,却绝对不会在历史的浊浪滔天中堕落为万人唾弃者。

参考资料:《秦始皇》 曹伟著 陕西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标签: 秦朝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