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历史人物吕留良?

纵横百科 126 0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诗文家,又是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崇州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吕留良自幼聪慧过人,8岁就能赋诗作文。15岁时,明王朝覆亡,清延即颁布剃发令,对汉族人民施行高压政策,激起汉族人民的剧烈反抗,从此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吕留良视明王朝覆亡为“天崩地解”。吕氏一生一身傲骨,视仕途如粪土,正是由于吕留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他“散万金之家以结客,往来湖山之间,跋风涉雨,各尝艰苦。”吕留良不但用家产支援义军,而且也曾直接参加抗清战斗左股中箭,留下终身创伤。

  《厉耦耕诗》记载有“箭瘢入骨阴辄痛,舌血溅衣洗更新”的诗句。吕留良是在死后49年时,即清雍正十年(1732年),受湖南儒生曾静反清一案牵连,被雍正皇帝钦定为“大逆”罪名,惨遭开棺戮尸枭示之刑,其子孙、亲戚、弟子广受株连,无一幸免,铸成清代震惊全国的文字冤狱。

  吕氏的民族节概与反清复明思想,多见于其著作《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吟稿》等。他的反清思想表现为激烈行动的,清康熙五年(1666年)拒不应试,被革除诸生,当时朝野为之震惊。尔后,康熙十七年、十九年,两次不应“征辟”、决意出家为僧、遁迹吴兴县妙山,筑风雨庵著书、讲学,所著诗词文章多有“谤议及于皇考”言论。

  雍正七年(1729年)的“曾静案”,使吕留良获罪的原因主要是他的著作、日记和书信。他在日记中多有“谤议及于皇考”的言论,被定为“思想罪”。辛亥革命后,吕留良被尊为反清志士,始得昭雪翻案,崇德地方官绅民众筹资为其建亭立碑。近有论者以为:清初屡兴文字狱,而通盘由武力镇压转向思想统制,则是从雍正开始。

  这一“思想统制”的结果,是终于转移了有清一代的士风、大大加强了读书人的奴性。吕留良著有《吕晚村文集》8卷、《东庄诗存》7卷、《续集》四卷;《东庄诗存》6卷(《清诗纪事》作七卷)、《惭书》1卷;与吴之振,吴自牧合选《宋涛钞初集》.与张履样合选《四书朱于语类摘抄》38舂;又有《精选八家古文》及后人汇刻其时文评语数种;刻印其遗文墨迹若干卷。

  此外,还有《大义觉迷录》(中引用其日记多条)等传世。

标签: 历史人物介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