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往事:朱祁镇为何任由太监王振擅权,不去制止呢

纵横百科 204 0

明英宗朱祁镇,在历史上是个著名的人物,不过这个名不是美名,而是恶名。据《明史》说,他宠幸太监王振,任其擅作威福,搞得朝纲大乱,人心尽失。也正是这个王振,擅自减少给蒙古瓦剌部朝贡的赏赐,才引得瓦剌太师也先大举入侵。

大敌当前,朱祁镇又在王振的怂恿下,在两天内仓促拼凑出大军二十万,对外号称五十万,御驾亲征。因为准备不足,加上王振不懂军事瞎指挥,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骑兵击溃,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俘虏,成为有明一朝唯一一位战败被俘,落入异族之手的皇帝,丢人现眼到了极点。

说到这里,可能好多读者都会心生疑惑,就是朱祁镇为何会那么宠幸王振,任由他擅作威福,而不去制止呢?

明朝往事:朱祁镇为何任由太监王振擅权,不去制止呢

朱祁镇剧照

◇ 王振与普通太监不同,有着很高文化水平

王振的籍贯存在一定的争议,《明史》中说他是是蔚州人(就是现在的河北省蔚县),而在《明史纪事本末》中,则说他是山西大同人。个人认为是蔚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根据后来的史料,王振罪状中有一条,就是王振想在自己家乡人面前炫耀,让大军向自己家乡蔚州方向进发。从而耽误了行程,被瓦剌骑兵追击,导致了土木堡丧师这一悲剧的发生。

王振的出生年月不详,准确的说,是他前半生所有事迹全都不详。据百度百科讲,他熟读诗书,考取过秀才,中过举,还做过教谕一类的小官。大概是嫌靠正常科举入仕的竞争太过激烈,他选择了一条更加快捷道路——自行阉割进宫,当了宦官。不过,我没有找到这一说法的出处,只能暂时存疑。

按《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的说法,王振是少年时入宫的,他能受教育从而变得具有一定的才学,大概得感激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曾经设立内书堂,让翰林学士入宫教宦官们读书,太监有知识,能识字也自那时开始的。

翰林学士是整个大明朝最有才识和最有文化的人,王振得他们指导,加上自己刻苦好学,聪明上进,很快就在众多太监中脱颖而出,得到了朱瞻基的赏识。朱祁镇出生后,朱瞻基便任命王振为东宫局郎,负责照顾太子的生活起居。

明朝往事:朱祁镇为何任由太监王振擅权,不去制止呢

王振剧照

朱祁镇继位后,张氏太皇太后怕耽误他的学业,便与大臣商量,为他开经筵讲解儒家经义。无奈小皇帝年纪太小,对大臣们说佶屈聱牙的经学知识并不感兴趣。

与大臣们为皇帝讲学的经筵相比,王振所说道理更加浅显易懂。大臣引经据典,反复譬喻,小皇帝听得味同嚼蜡,却难以理解。而同样一个道理,在王振讲解时,朱祁镇却一点就透,一听就懂,可见其学识水平的不同一般。这也让小皇帝觉得王振不但学识渊博,和蔼可亲,而且全无学究们惯有架子,故而对其好感日深。

朱祁镇对王振的学识大概是非常崇拜的,据《明史纪事本末》说,朱祁镇刚继位后不久就任命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并且日常相处中,常称王振为“先生”,而不称其名。这也是朱祁镇对其才华与学识的肯定与认可之处。

明朝往事:朱祁镇为何任由太监王振擅权,不去制止呢

朱祁镇剧照

◇ 朱祁镇自幼丧母,缺乏母爱和亲情,王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出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据《明史》说,他的母亲是宣宗宠妃孙氏宫中的一个宫女。这个孙氏就是前一阵了风靡全国《大明风华》中的女主孙若微的历史原型。

孙氏自幼就有美艳之名,进宫后被封为贵妃,深受朱瞻基宠爱。孙氏被册封为贵妃以后,一直没有儿子,心中很是着急。有一天,孙贵妃听说有宫女被宣宗临幸并怀孕的消息,便偷偷把这个宫女接入自己宫中,对外宣称自己已经怀孕,瞒过了所有的人。足期之后,宫女产子,孙氏便抱走了她的孩子,对外宣称自己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朱祁镇。

明朝往事:朱祁镇为何任由太监王振擅权,不去制止呢

孙若微剧照

朱祁镇出生后一直被孙氏抚养,此时的孙氏已经贵为皇后了。孙氏不是朱祁镇的亲生母亲,因而对朱祁镇可能也没有什么真实的母子亲情。对她而言,朱祁镇可能只是个让她晋升为皇后的工具而已。故而每日里对他的抚养教育,也只是例行公事,缺少感情上投入。

一个幼弱而孤独的孩子,刚出生就没有了母亲。在他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孙氏却对他漠不关心,没有人给他拥抱,也没有人让他有所依靠。对朱祁镇而言,这肯定是一种很恐怖的事情吧!因此,年幼的朱祁镇开始将目光和感情的依托,转向了围绕在他旁边的宫女和宦官们,这时候,王振出现了。

凭着王振的聪明才智和善解人意,哄哄一个缺乏母爱,孤苦无依的小孩,简直易如反掌。王振很快就让朱祁镇将友情和亲情全部都投入到自己身上。而在朱祁镇眼中,王振整天陪着自己,照顾自己,关心自己,陪着自己玩,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最亲密的家人了。

朱祁镇自幼失去母亲,缺乏母爱和家庭的温暖,王振出现填补了这一方面空白。在年幼的朱祁镇眼中,王振不是服侍自己的太监与奴才,而是老师、朋友和亲密的家人。这种感情是身处外庭的大臣们所无法理解的。

明朝往事:朱祁镇为何任由太监王振擅权,不去制止呢

朱祁镇剧照

◇ 九岁继位,太皇太后执政,小皇帝长大后存在逆反心理,借助王振打击朝臣

朱祁镇九岁继位,年纪尚小,无法独立处理朝政。此时的实际执政者应该是太皇太后张氏了。张氏在历史上颇有美名,《明史》说她什么事都要征询杨士奇、杨荣、杨溥的意见,然后再决定。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以有效规避由于身在深宫不谙世事造成失政的可能。但这在渐渐长大的小皇帝的眼中,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明朝往事:朱祁镇为何任由太监王振擅权,不去制止呢

太皇太后张氏剧照

在他看来,当然也可能是王振通过耳濡目染灌输给他的思想,太皇太后和“三杨”把持着朝政,让自己成为一个傀儡。这种想法让身处青春期的小皇帝朱祁镇,愤懑难当,一心想夺回权柄。但这谈何容易,大臣们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对他无比轻视,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夺回,在他看来理所当然是属于自己的权柄。

这时候,王振站了出来,发声维持小皇帝的权威,让朱祁镇倍感欣慰。但王振很快便遭到太皇太后和大臣们的联手打击。《明史》中说,有一次太皇太后召见“三杨”,大概是得知了大臣们告诉她的什么事情,太皇太后勃然大怒。当着他们的面,让女官召来王振,大加申斥。又命女官拔出剑架在他的脖子上,想当场处死他。

幸得小皇帝朱祁镇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方才保全了王振的性命。此事过后,王振有所收敛,也力劝小皇帝不要轻举妄动,隐忍等待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因病去世,也因纷纷老病而终。朱祁镇借此机会用王振教他的方法,借机将太皇太后任用过的老臣一一清理出朝堂,而对其他不愿意听话朝臣,则使用暴虐残酷的手段,让他们闭嘴,慢慢如愿以偿地取得了朝政的主导权。

王振借朱祁镇的恩宠和信任,渐渐开始走上前台,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上开始大量培植私党,扩张自己的势力,干预朝政。对支持他的人给以甜头,升官发财,而对不合作的人则给以无情的打击。

看到“三杨”失势,朝堂风色大变,一些人聪明人很快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开始调转方向,与王振靠拢。而朱祁镇则仍然无底线地信任着王振,朝臣中只要说王振不对的,他一律认为是诽谤,予以重责。这样一来,朝臣三缄其口,百姓苦不堪言。

明朝往事:朱祁镇为何任由太监王振擅权,不去制止呢

王振剧照

朱祁镇将王振视为自己的臂膀耳目和收回权柄的得力助手。王振则利用小皇帝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轻易取得了朝政的主导权,乘机借此作威作福,无所不为。张氏太皇太后全力维持的安定平稳的政治局面,被朱祁镇凭着青春的冲动,肆无忌惮地破坏与颠覆着。“仁宣之治”所取得的政治成果和经济成就也被他毫不吝惜地大加挥霍。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朱祁镇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大明的国势也渐渐开始走向衰微。

一个青春期楞头青的年轻皇帝加上一个满腹私欲的太监,驾驭着大明朝这艘被他们折腾的快散了架的大船,在狂风巨浪中横冲直撞,其覆灭其实是迟早的事。瓦剌的大举入侵,只不过是让这种覆灭提前了一些而已。

明朝往事:朱祁镇为何任由太监王振擅权,不去制止呢

王振剧照

◇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在朱祁镇看来,王振既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又全无学究们惯有架子,比那些自以为是的大臣们好不知多少倍。他自幼丧母,缺乏母爱和家庭的温暖,而王振出现则填补了这一方面空白,让其感情上对王振产生依赖。在朱祁镇眼中,王振既是老师、朋友还是亲密的家人。在他亲政后想夺回权柄时,王振又是他的得力助手和政治同盟,是他用来对付不听话朝臣的有利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可能去对王振加以限制和制止呢?对这件事,您是怎么看的呢?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纪事本末》

清平乐大结局: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欧阳修

《清平乐》:意难平,阎文应坏事做绝,竟得以善终

《清平乐》之晏殊,从宰执天下到一代词宗

秦始皇嬴政的生父到底是谁?《大秦帝国之天下》将会如何解读

黑历史:为何李白要为杜甫的暴病而亡负一定的责任?

标签: 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