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在中国元朝时期,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元朝时期十大历史人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十、黄道婆(1245年?—1330年?),又名黄婆、黄母,原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
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居约40年。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在这一段时间里,她不仅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而且还对纺织技艺加以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
黄道婆于公元1330年卒,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卒后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
九、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汉化契丹族人,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
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1218年成吉思汗于漠北召见,甚为赞赏,为左右员外郎,太宗时,拜中书令。
1219年随成吉思汗大军西征。勇略过人,正直廉洁,在朝廷内外威信很高。生前要求葬在瓮山泊畔,乃颐和园的昆明湖。耶律楚材墓在明朝时被毁,清乾隆时修复,改建为祠。耶律楚材祠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之北,内有乾隆皇帝御诗墓碑,巨冢是耶律楚材及夫人合葬的坟墓。
成吉思汗定燕,召为相,历事两朝,凡蒙古陋风,悉为改革,元立国规模多出其手定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释道之学,并善诗文。著有《湛然居士文集》、《西游录》。
青年时代任金朝开州同知。金宣宗迁都后,完颜复兴留守中都,辟为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破中都后,成吉思汗于漠北召见,甚为赞赏,称为“吾图撒合理”(长髯人)。次年即随军西征。后在窝阔台汗时期长参与议论军国大事,为窝阔台定君臣礼仪,立课税制度,使蒙古国粗有仪制和法制、国用充足。废屠城旧制,保全攻占诸地人民。设编修所、经籍所、印儒家经典,开科取士,渐兴文教,召用儒者。官至中书令。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乃马真后称制时,耶律楚材遭到排挤,渐失信任,他因此抑郁而死。后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八、王实甫,名信德,生于1260年,卒于1336年,元代大都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人。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齐名,其最著名的剧作是《西厢记》,流传到今天的杂剧一共有十三种,王实甫很好的继承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艺术,同时也吸收了元代的口头语言,创造了璀璨的元曲词汇,堪称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文采派”代表人物。
王实甫简介:王实甫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是《西厢记》,在《西厢记》中王实甫生动的刻画了崔莺莺、张生和红娘,特别是红娘堪称是女中豪杰。这部戏是从唐代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两部作品改编而来的,特别是故事情节与《西厢记诸宫调》情节变化不多,只是在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加的成功。成为后世交口称赞的一部佳作。
王实甫不仅仅在杂剧上具有非常高的成就,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散曲流传下来,无论是杂剧还是散曲王实甫都具有非常高的成就,作品不仅仅语言生动活泼,具有非常高的美感,而且思想也非常的积极向上,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先进性,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是具有非常浓烈的进步的思想价值的。王实甫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堪称是当时的楷模。
通过王实甫简介可以看到一位思想先进,具有非常高的才华的剧作家的形象,王实甫的作品能够流传下来正是其作品非凡的艺术价值的体现。
七、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他的父亲赵与告(又名赵与訔),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宋朝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
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
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延祐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六、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但长期的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出仕和归隐的内心矛盾开始加剧。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他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等文学的各领域,尤以诗的成就为最高。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作品,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
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后人评赞其词“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深于用事,精于炼句”。
尤以两首《摸鱼儿》最富艺术魅力,“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和“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等皆是哀婉动人的佳句。
文艺评论的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流传很广,强调诗歌的内容,同时重视艺术成就和诗人的品德,看是否能从大处着眼而不流于褊急,认为好诗应该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迈的风格,反对绮靡纤丽的诗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句十分脍炙人口。
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散曲今存九首,其中《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小令为一代名曲,号称是“变宋词为元曲”的开山之作。裕之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五、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祖籍瑞州。
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17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推荐他入藩王忽必烈幕府。子聪博学多能,深受重视。
1250年,他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对忽必烈采用“汉法”起了推动作用。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等官职。六年,订立朝仪。八年,建议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刘秉忠在当地建立新城。1258年建成,定名开平,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至元三年,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
刘秉忠长于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6卷传世。
四、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他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三、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左右),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关汉卿生得高大魁梧,风流潇洒,聪明过人,他滑稽的表演常常让人捧腹大笑。由于出生低微,由于时代局限性,仕途无望,成名后,他也不屑于升官发财,一生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由于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
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关汉卿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二、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庙号世祖。
一、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的可汗,“成吉思汗”为其尊号,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他是世界史上非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1162年5月31日,成吉思汗出生于漠北草原,父为蒙古乞颜部的首领也速该,母名为诃额仑,是也速该抢亲得来的妻子。成吉思汗出生的时候,也速该生擒了塔塔尔部的首领铁木真兀格,为庆祝胜利而为成吉思汗起名铁木真。那时的大漠草原生活在女真金朝的统治之下,蒙古部落几代人都反抗过,但仍是没能推翻金朝,这导致了草原内外长期征战不断。也速该被铁木真兀格的儿札邻不合毒死后,成吉思汗母子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孛儿只斤·铁木真丧父之后,投奔克烈部首领脱里,积蓄实力,随后力量不断地壮大,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189年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随后经过一系列战争,统一蒙古高原诸部。1206年在斡难河源即皇帝位,建立大蒙古国。建国后,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颁布《大扎撒》。
此后经过多次的对外战争,占领东亚地区金朝的大片领土,并灭亡西夏、西辽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其征服足迹远抵东欧的黑海海滨。
1225年,成吉思汗不顾六十四岁的高龄仍坚持亲征背盟的西夏,途中围猎负伤,高烧不起仍不退兵,西夏被迫乞降。但不久,成吉思汗病危,1227年8月,在六盘山附近清水县病逝,终年六十六岁。临终前定下“联宋灭金”的战略,死后被秘密安葬于起辇谷。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谥曰圣武皇帝,元武宗海山尊谥法天启运,故成吉思汗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孛儿只斤·铁木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伟人,他也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自其崛起以来,便被视为野蛮残忍的侵略者。近代以来,也有许多学者认为铁木真及其继承人领导下的蒙古帝国发动的对外征服战争,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对之后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他对蒙古诸部的统一战争,对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被蒙古人视为民族英雄,成为蒙古国的国家象征。
标签: 历史人物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