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如今河南的版图内存在过多少国家?

纵横百科 193 0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是为东周。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春秋”的称呼源于古代的一种史书《春秋》。《春秋》原本是鲁国历代史官编写的一种编年体的史书,其记事的上限是鲁限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下限股认为是售袁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481年。这和平王东迁(公元前70年)到敏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这段历史时期大致相当,因此后人就习惯于用“春秋”来指称这个历史时期。在这时期中共有一百四十几个国家,比较重要的国家有十几个其中如郑、宋、卫、陈、蔡等国,都在河南境内,大国争霸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如今河南的版图内存在过多少国家?

我国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进人“战国”时期,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这也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开始。在这250多年里,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大国不断征战,当时人们称为战国七雄,后人把这一时期称为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的韩、魏两国的大部分领土在河南境内,韩国的国土包括今河南的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魏国占领的是河南的北部、中部东部和山西的南部。楚国也有一小部分领土在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地处河南境内的诸侯国往往难以得到较大的发展。如郑国,虽为春秋初年的强国,并小霸一时。但霸业维持时间很短。始终未能得到大的发展。晋国和楚国争霸时。地处中原的郑国和宋国夹在晋、楚两大强国之间,处境很是艰难。战国初年,诸侯国中国力最强大的是魏。然而魏国的霸业也只是维持了三四十年的时间,很快就被齐国所取代。这跟它们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郑、魏二国都位于天下之中的中原腹地,经济文化虽然发达,但周围大国林立、容易四面受敌。在军事上很容易陷人四面作战的境地,难得有喘息的机会,最终便难以摆脱在四周强国的屡屡侵伐下而日益削弱的命运。

春秋战国时期,如今河南的版图内存在过多少国家?

韩、魏、楚、陈与蔡等诸侯国在河南的发展及其灭亡

晋国在春秋中期,政权已逐渐为赵、韩、魏、知、范、中行(苟)氏六家所控制。后来,赵、韩、魏、知四家联合起来,消灭范氏和中行氏,并瓜分了两家的土地。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又联合起来,消灭了知氏,晋国的政权就控制在这三家手中,晋国的绝大部分土地也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赵氏占据晋的北部地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都城;韩氏古据晋的中部地区以平阳(今山西临汾)为都城:魏氏占据晋的南部地区,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晋君只保有锋和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两小块土地,势力日渐衰弱,“反朝韩、赵、魏之君”。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三家“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晋国灭亡。

韩国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弱,当人称韩国“地不过九百里,无二岁之食”。且韩国地处中原,是四战之地,不断受到秦、视,楚等国的侵伐,处境艰难。韩国于公元前375年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韩昭侯(公元前362 ~前33年)在位时,任用法家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使韩国的国力逐渐增强。但由于申不害的改革过于强调君主的“术”,在“法”的方面没有为其改革提供坚实的保障故而韩国没能从困境中彻底摆脱,其国势在韩昭侯死后日淅衰退,也成为六国之中最先被秦国灭亡的国家。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兵攻打韩国,俘虏了韩王安,并把所得韩地置为颍川都(郡治在今河南禹州市),韩国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如今河南的版图内存在过多少国家?

魏国

战国初年,魏国是首先进行改革的国家,也是最早强大起来的国家。魏文侯在位时任用着名政治家李悝进行改革,李悝制定颁布《法经》以保护私有财产;同时“尽地力之教”以发展农业生产。再加上任用吴起为将,推行“武卒制”.大大增强了魏国的军事力量。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国家。魏文侯武侯在位的七t余年里,连年对外用兵,西伐秦,南伐郑、楚,东伐宋、齐。北伐中山,屡获胜利。到公元前395年魏惠王即位时,魏国的国力达到极盛,号称“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魏惠王在公元前361年时把都城由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把主要力量用于经营中原,将宋、卫、鲁等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一再侵伐周边国家。但由于魏惠王在位时树敌太多,战线拉得太长,又在桂陵、马陵两次大战中大败于齐国,损失惨重,魏国的国力自此亦开始衰落。

而此时魏国西边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势发展很快,日益强盛,不断向东发展,侵夺魏国的土地,成为现国在西面的严重成胁、秦乘魏连道战败之机,马陵之战后的第二年(公元前340年),由商鞅率领大军伐现、大破魏军,俘虏魏将公子昂,占领了魏国的河西之地。魏惠王只好改变政恻,交好于齐,共御强秦,同时对中原各国也改变政策,设法消除在中原的敌对者,改善与邻国的关系,以便共同抵御强秦。这时的齐国也不思与魏国为敌,关东其他各国山因惧怕秦国而有联合抗泰的倾向,于是,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齐威王会于徐州(今山东胜县东南),互尊为王,共分霸业、史称“徐州相王”。

之后,魏国又联合韩、赵、中山等国,关东逐渐出现了结盟以共同抗秦的形势。关东各国的联合形势”合纵”对秦国的发展很不利,于是秦国对魏国施加压力,威胁魏国与之“连横”。秦魏连横后,关东各国都惶恐不安,公元前319年,齐、楚、赵、韩、燕五国支持魏国的反秦势力,赶走被秦国派往魏国为相的张仪,任用公孙行为相。公孙衍联合魏、楚、燕、韩,赵五国之兵伐秦,但五国联军一到函谷关,即被秦军所败,合纵也瓦解了。此后秦国又连年对魏国用兵,魏国在与秦国的交战中连连失利。公元前290年,魏国被迫将河东四百里地方献给秦国。公元前289年,秦国又攻占了魏国大小城市61座。公元前225年,秦国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军队攻打魏国,秦军包围了魏都大梁,并掘水以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如今河南的版图内存在过多少国家?

楚国

楚国是在江汉流域兴起的诸侯国,西周时期是周王朝的附属国。进人春秋时期后,楚国发展非常迅速,并开始利用周王室衰落的机会企图争霸中原,河南境内的众多小国也成为了楚国扩张的重要目标,其中天掉邓(今河南邓州境)、申(今河南南阳)、昌、缯(都在南阳盆地)等国将南阳盆地纳人楚国的版图意义十分重大。这是楚国能够得以北上进行中原争霸的根基。战国初年,楚国的国力不强,北方受到赵、魏韩三国的征伐,西面又有秦国的威胁,国内的政治形势也不好。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公元前391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改革。吴起在楚国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废除贵族特权,选贤任能厉行法治,裁汰冗员;奖励军功等。楚国经过这次改革后日益强大,南平百越,北并陈、蔡,败晋,西伐秦,据有了南中国大部分地区。公元前312年,楚国与秦国在丹阳(今各国的反公关,魏国东四城市队政梁城王朝周王楚国j阳)、十分四年,国的391包括:河南银川)发生大战,楚军大败,之后不久叉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之放中徽结奉军后来楚怀王被秦明王联编到泰国会盟,遭到泰期的扣押井最终死于泰国。楚国在楚域光王统治时期,因力日渐洲弱,楚国的都城第在公元前278年被秦将白起攻破,于是不得不把都城迁到陈(今河南淮阳)。公元前232年,秦将王曹率领60万大军伐楚,楚国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如今河南的版图内存在过多少国家?

陈国与蔡国陈国是帝舜之后胡公满的封国,妫姓,国都宛丘。蔡国是周文王的儿子权度的封国,其封国原在今股墟带,后因管蔡之乱蔡叔被流放。蔡叔死后周公将其子封在蔡叔所流放之地,建立蔡国。国都在今河南上蔡带。陈国和蔡国地跨汝河、淮河两流城,是当时的二等大国,史有“陈蔡”之称。陈国的国都宛丘,地位非常重要,是江淮与中原地区的连接点。战国末年,楚国为避秦国锋芒,曾一度迁都于此。另外,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的义军亦曾以此为都。进人春秋时期后,陈国的国内经常发生动乱,政局不稳。公元前672年,陈厉公的儿子完因惧祸出逃到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掌管百工。完的后裔称陈氏,春秋末年又称田氏,田氏在齐国逐渐强大,进而掌握和夺取了齐国的政权,实现了“田氏代齐”。陈国在春秋时期经常为楚国所征伐,在公元前479年最终亡于楚国。蔡国在春秋时期经常受到齐、晋、楚等大国的征伐和威胁,最终在公元前447年被楚国灭亡。

标签: 春秋战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