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文学、音乐、书法。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两首及《胡笳十八拍》。
每当在读物中看到蔡文姬的名字,映入脑海的总是这样一个身影,在无边大漠上,黄沙飞扬,悠远凄婉的胡笳声不绝,一位绝美确形容憔悴的丽人常驻于此,远眺千里之外的家乡,泪眼婆娑,一遍又一遍,对着苍茫无边的匈奴之地,吟唱着自己谱写的《胡笳十八拍》,声音从凄切到嘶哑,最后到呜咽,直至无法发声。
第一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东汉名仕蔡邕之女,生于东汉年间,精通音律,擅长文学和书法,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才女,现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其所著的《胡笳十八拍》以及《悲愤诗》两首,成年后的蔡文姬嫁给同是汉朝名门卫家,本以为余生将会幸福美满,奈何苍天不允。婚后不久丈夫去世,文姬只得返回家中。适时,恰逢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叛乱,叛乱刚定,又逢董卓入都,挟天子令诸侯,滥杀忠良,百姓民不聊生。内忧不止,外患又至,东汉末国运衰微,南匈奴入侵中原,烧杀抢掠,朝廷讨伐不利。汉朝土地上一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像。而蔡文姬正是在匈奴的抢掠中不幸被左贤王掳入匈奴,纳为妾室,开始了为期十二载悲情的俘虏生活。
身处荒芜严酷的胡地,住在用临时用草木砍伐夹杂牛羊粪便制成的简易住所,居无定所,终日以牛羊肉奶为餐,夜里篝火击鼓的狂欢,无一不令自己感到陌生与痛苦。"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强烈的现实反差,让这位饱读诗书的女子谱写了《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的传世名篇,对她而言,或许,流亡异国,诗词或许是唯一带着故乡气息的抒发方式了吧。春夏秋冬,夜以继日,凝望着春日北归的大雁,期望着能带来家乡的佳音,秋季又至,又只身来到寒风萧萧的小山头,望着南飞的大雁,盼望着能将自己的心思带到故乡。或许,她是从来往于匈奴之地经商贸易的商贩中得知,南方汉朝中原大地,那个曾经与父亲蔡邕交好,心怀天下之志的曹孟德曹操,已经雄踞中原,快要建立自己王朝。到那时,自己或许还能有回去的希望。
"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或许是苍天不忍,又或许是苍天残忍。再被掳入胡的第十二个年头,在已经诞下两子之后,被告知由于曹操的强力威慑,左贤王被迫将自己送回中原。意味着自己将重获自由之身,但却也只能只身回归故土,自己的两个儿子将被留在胡地。正如《胡笳十八拍》第十二拍中所述,"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又是别离之痛,一样的感受,不同的场景,字句之间无不将这一撕心裂肺的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另读者也难免侧目垂泪。
蔡文姬,一生颠沛流离。
第十八拍,"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重归故土,父亲早已不在,旧居也早已断壁残垣,物是人非。而早已历经万难的自己,这点痛苦早已不算什么,一切或许都还能从头再来。在曹操的撮合安排之下,她迎来了自己的第三次婚姻,新任丈夫是曹操幕下意气风发的屯田校尉董祀。而董祀,也是一位精通书史,深谙音律的青年。也许是新婚的美好和丈夫的博才,让自己余生不想再失去触摸幸福的机会,婚后的自己,一直默默扶持付出,过着平定安然的生活。直到在婚后第二年某一天的午后,自己突然听到消息说自己的丈夫触怒曹操,被判处死刑。惊闻这一噩耗,昔日匈奴之地的凄楚,他方幼子的模样和新婚不久丈夫的容颜一幕幕浮现,她再也经受不了任何离别的打击了。于是,她连忙奔走到相府,不顾兵士的阻拦,长跪于曹操面前,替董祀请罪免死。曹操居高临下,望着眼前这位仪容不整,披头散发,赤裸双足的女子,又回忆起往昔年少时拜访老师蔡邕之时,所见到的倒背诗歌如流,琴棋书画皆通的活泼伶俐的女子。心中触动,于是当即赦免了董祀的死罪。董祀感妻之恩德,不久后辞官带着妻之溯游洛水而上,隐居山中,了却余生。
蔡文姬,三国杀人物图。
回首蔡文姬的一生,跌宕坎坷,从她的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饱含爱恨分明、虽为女流,却心系天下苍生的博爱,以及亘古不变的母爱。得益于其诗词的流传,才让后人了解到这样一位香消东汉的才女,而这也正是历史的美妙所在。
标签: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