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版长篇小说《两宋传奇》原创连载!

纵横百科 180 0

词曰: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杯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 一 章

  王士贞无意收徒弟 终南山小儿遇奇事

  太平世界,天下正道,政通人和,方能使百业得以兴盛。而王朝割据,军阀混战不休,自然是有害于民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天下纷争,迨至于隋;及隋灭之后,唐承之又兴,只因安史之乱,造祸于天下,其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遂成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战不休、民甚苦,后并入宋;宋朝自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取代后周,一统山河,从而止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此乃民之福矣。然则大宋王朝中后时期,却为积贫积弱。无论北宋抑或南宋,皆为如此。国力之“衰微”,人民之困苦,是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宋王朝令人费解!富耶?贫耶?强耶?弱耶?不得而知。宋、金、夏对峙的时代使其成为了又一段“三足鼎立”的佳话,各路教派、江湖豪杰,都在此时纷拥而至,什么兴什么衰什么荣什么辱,也无论什么爱恨情仇都夹杂到这段历史长河之中去了。

  按理说来,历史小说是按部就班的,应该字字句句,篇篇章章都要尊重原史,但也不仅然于此。既然是写一些好故事便是以怡情悦性为主了,如今的历史小说一类的文章,不是穿越时空便是人物传记,尤以现代人到古代社会游山玩水,为官做宦而自娱自乐。我不想穿越,但是我想追本溯源到那里去,史海泛舟到那里去。此番我之所以要写这一段大宋王朝的故事,也便是在前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了。而且与我做的一个梦幻大有关联,我曾经梦回中国古代去了,这一场梦幻已经离我写这个故事过去三年了,但仿佛未曾醒来,令人记忆犹新。至于我写的故事暂且不论,不妨先说说我以宋朝为大背景写这个故事的缘由。

  大宋王朝乃是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时代,虽然它没有大秦帝国由“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的千军万马,可以气吞万里如虎。它也没有汉代风云那样自高祖提剑入咸阳,光武中兴启汉鼎那般天地苍茫、盛世辉煌。它更没有大唐王朝的贞观长歌向天啸,独领风骚美名扬。但我还是要书写它,待我说些言语,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其一,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峰,以古代四大发明为例,其中的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就是在两宋时期完成或开始应用的。讲到两宋科学技术时,人们还常常提到沈括及他的《梦溪笔谈》。如英国人李约瑟博士就把沈括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梦溪笔谈》则被称之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其二,时至今日,景德镇宋瓷已成为中国著名的艺术品,而享誉海内外,更有“瓷器与中国同名”的慨叹。

  其三,宋朝的交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其四,世界上现存的城市画之中中国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最久负盛名,艺术造诣最高。

  其五,中国古代历史上,宋朝的文人士子地位最高。

  基于此些理由,我就更加坚定书写宋朝了,当然两宋三百年,不可能一一道来,定当择取一些跌宕起伏的片断才是,我便掐尾取头敷演出了这段故事。所谓掐尾取头便是掐北宋的尾取南宋的头了。北宋的好故事有许多,宋徽宗和宋钦宗时期是我择取关注的地方。此处可以敷演出宋、辽、西夏又一段“三足鼎立”的故事,其间可以由徽钦二帝,李纲,宗泽等人演绎一段故事,乃是最好。南宋之时宋、金、西夏也是一段,不过金国和南朝的纷争却是主要的内容了,又有韩世忠和岳飞的故事乃是家喻户晓。

  我所谓的两宋指的是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这三朝父子的时期,宋徽宗是北宋第八代皇帝,他的时期是宋朝盛世辉煌的时期,当然也是宋朝走向覆亡的开始。宋徽宗原来是不大能够坐上皇帝的,也许是天意难违。偏偏不愿意的坐上了,而一门心思想登基大宝的却事与愿违。宋徽宗和南唐后主李煜似乎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人,他们都是艺术超群的人,无论琴棋书画,何况诗词歌赋,都是信手而来,如数家珍的。可是他们在政治方面,江山社稷的治理上却是一塌糊涂,当然人无完人。宋徽宗时期还是有着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他主政的宋朝时期,东京翰林院最为辉煌,尤其是他授意之下的张择端为后世留下了举世闻名的画卷《清明上河图》,如今几乎没有可以与其比肩而立的。宋徽宗时期的大宋文人士子乃是数不胜数。宋钦宗是一个过渡性的皇帝,他的时期虽然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东京保卫战,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够挽救住大宋王朝灭亡的悲剧,靖康之耻成为宋朝屈辱可耻的一段往事历历在目,千秋万代难以抹去的永不暝灭的悲怆记忆。宋高宗是一个聪明的人,当然也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成为中原王朝帝王将相之中南渡的第一人,他最悲哀最令人可恶之处在于他的手上沾满了英雄的鲜血,他的时期留下了秦桧以“莫须有”三个字在风波亭害死岳飞的千古奇冤之事,这便是他背上千古骂名的原因所在了。此些历史在正史上比较详尽,就是野史小说也是多如牛毛。我现在再去写便是骑虎难下了。不过我有我的方式方法,我有我的所思所想。我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

  话虽易说,可事情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我原来也认为纵然写出来怕是大家不爱看呢。不过仔细想想,思量再三,此番我并非是完完全全的去写历史小说,而是让历史人物和我梦幻之中的人物共同演绎出一个故事来,我算是“导演”,他们可以称之为“演员”了,这样的话,这个故事便跌宕起伏,生动活泼,进而引人入胜起来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是喜读历史的人,中华民族也是重视历史的一个民族。中华民族的上下五千年是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其中,既有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又有王道霸业的波澜壮阔,既有宫廷斗争的尔虞我诈又有历史沧桑的血雨腥风。其间的盛世辉煌、气势雄伟令人骄傲自豪、引以为荣,其间的阴霾灰暗、失败没落使人汗颜震惊、痛心可惜。历史乃是一面镜子,一面知古鉴今的宝鉴。它又是一部五花八门而又“纷繁杂乱”的大百科全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也是历史的大百科全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乃是典型特例,三国历史一览无余。吴承恩的《西游记》包括了大唐贞观长歌的唱响,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根据《大宋宣和遗事》而创作的。尤其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被人们视之为中国古代封建文明史的一部大作。当然我们古今中外的人都是重视历史的,汉朝的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明白,天人合一的道理,他懂得古今一理的自然法则。他是中国的“历史之父”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是拿着历史开创贞观之治的。宋朝司马光写了本《通志》,宋神宗看后御题名曰:《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是可以作为治国参考的书了。近代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写过不少历史著作,尤其是他的《故事新编》之中的《采薇》、《出关》、《铸剑》更是名声斐然,就是毛泽东也算是历史大家了,他一生当中手不释卷的是两本书《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他是以这两本书打天下、坐江山的。他还把《红楼梦》当做历史来读,尤其是他的古体词作堪称独步天下。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便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关于中国古代史评最精道的一部大作,几乎无人能及。历史走到了今天,所以说重视历史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饱读诗书,也并不是单纯层面上的迷恋过去,而是立足现在,古为今用。是站在新起点迈开新步伐的时代凯歌。

  如今的人们,贫困的为衣食住行而忙忙碌碌,富贵的又为功名利禄而奔走效劳。哪里有那闲工夫平心静气的看理治,读名著。所以作者们大部分是随行就市写一些青春时尚、幽默风趣、玄幻修真、稀奇古怪之事了。当然无可厚非也理所当然,我想我也逃不出这些圈子去。不过我希望我的故事可以算是史海泛舟之中的一个好故事了。所谓:

  感慨万千时,把酒歌一曲;

  人间问苦乐,惟有自相知。

  史海泛舟处,古人话今语;

  天地何为美?笑看痴情史。

  开篇之词乃是南宋抗金名将、一代民族英雄岳鹏举的千古佳作,如今读来依然是浩浩华夏风,堂堂英雄气。千百年来作为一种民族气节光照着后人,我便是这后人中的一个,怀着对历史云烟的深深思考,我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之下,写出了这样的一段故事,可以称之为英雄的史诗。英雄的史诗将随着一段绝妙的变幻慢慢地演绎、慢慢的诠释、慢慢的亮丽起来。我的这段英雄史诗是借鉴四大名著而写的,是阅览历代名作而写的,是有着武侠小说的一些特征的,因为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所以言情小说的一些因素自然也是在所难免了。所以在感慨这个故事的时候应该是:

  依古典四大名著章回标题对仗诗句之体;

  仿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源历代名作之列。

  纳武侠小说深山侠客剑气如虹笔法之气;

  融言情小说缠绵悱恻温馨浪漫隽永之情。

  在史海泛舟之中虚实相生,纵横驰骋而成!这样的开始希望有很好的期待。不过人们往往认为,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所以我并不苛求人们喜爱检读,津津乐道。只是走马观花,翻阅翻阅也未为不可。

  不一样的故事但却有着同样一种情怀,把我们引到他们的“国中”去了:一篇神奇史话、一种玄妙变幻、一场复杂情感、一段绝美传说,也算是我的一场梦幻就这样展现开来了,我希望它可以成为人们去愁解闷,怡情悦性,能够把玩把玩的一篇稿件。闲话不提,且看那故事到底如何:

  终南山,矗立在三秦大地之上,这是秦岭的主峰之一,也是它北部的一个余脉。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西起陕西咸阳武功,东至陕西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如若想对生得黄发之人表示敬意,便有一副对联叹之曰: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这其中的南山指的便是此山。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其间的险峻与陡峭可想而知。《左传》称终南山为“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而终南山便是“天下之险”了。大宋年间的《长安县志》里记载:

  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

  至于它的丽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使人神往。唐代诗人李白写道:“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它有着秦岭的那种气质,但同样也有着属于它自己的特色和风范。此山为仙景仙境之地,云雾缭绕,神秘之极,远远一眺,气势雄伟。对终南山的雄伟,汉朝张衡的《西京赋》有一段描写,其中叹道:

  终南山,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行目远,深严邃谷不可探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

   首阳山,为终南山近山之地,楼观台为首阳山一古址,乃是先秦老子讲学处,自古二山为一体,那方圆千余里的道气十足,首阳山如此,终南山亦为如此。楼观台便是可以称道之处了,古人云:

  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

  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

  到了北宋末年,道教达到最盛。尤其是大宋第八代王朝宋徽宗时期更是独步天下了,宋徽宗十分宠信道教,近乎痴情忘怀,所以天下的道人地位往往很高,他们可以享受到很好的待遇。就在宋徽宗重和年间,有一道长名曰王士贞,道号华阳子,在终南山修道,坐下弟子九千,他有老子遗本,又得东汉张道陵和先师遗经,故讲法布道十分有方,言语之妙、陈词之切,不在话下。令闻者有超然物外的境界,使人神往不已,令人感慨万千。只听得他讲的是:

  天地混沌开世界,万物原来皆天命;

  宇宙无穷人有情,芸芸众生叹苍生。

  道法不同境界同,理意虽异常有生;

  人间祸福非人意,无情总是最有情。

  莫为世间万恶死,心中常怀善良心;

  情深似海天地间,人生何处不相逢。

  举头三尺有神明,天下苍生皆耳闻;

  如若入魔邪道处,正义审判定降临。

  如此道法令人为之感动,就连终南山下周周围围、方圆百里的山民都赶到山上去听道。终南山上的香客也多,长安路的知州每年也到山上去,对老子等表示祭拜,这些历史人物在人们心中成了一种心理安慰与理想寄托的象征。至于保佑不保佑,庇护不庇护,暂且不论。人们的光临倒可足以说明终南山在当时来说还是甚为繁荣,深得民心的。人们在那山道上行走之际,有着什么样的思绪和感慨呢,人道是:古色古香的韵味在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之间展现开来,清静无为的情怀在郁郁葱葱的茫茫终南之上释放起来。那是一种与世无争的释情放怀,那是一种陶然恬静的逍遥洒脱。终南山是颇具特色,景致宜人的。大唐诗仙太白曾经叹之曰: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营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唐代诗人王维也曾诗云:

  终 南 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之景令人神往,那种气势磅礴、苍苍茫茫、广大幽静、景色怡人的感受不言而喻,而当人们络绎不绝地在此山中参天道地时,这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反映出了他们对太平世界、天下正道的无限向往。终南山上有着什么样的人文景观呢,原来是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或装裱或镌写着,书法大家的篆隶楷草或精雕或细刻着。激扬文字尽情挥洒,艺术情操自由表达。好一个古朴大气的在所。陶然自乐之中的归园居者可以在这里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之间的迁客骚人可以在此处释情放怀。所以这一方山水似乎可以称之为天人合一的人间仙境了。

   那王士贞的弟子之中有两个人较为出众,颇受他的器重,一个叫张明远,一个叫费无极,这两个人同出王士贞一门,两人从小便在一起了,张明远大而为师兄;费无极小而为师弟。说起他们的故事确有一段传奇,但又很普通。传奇的是华阳子收留他们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普通的是华阳子收留他们都是无意而有缘。

  张明远生于终南山右王峰下石道旁一石屋之中,其后山村中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面活着出去的没几人。当时王士贞要去长安,下山途中路过山村,看到石屋旁一竹筐中传出哭声,哇哇作响,传向远方。王士贞近前掀开花布一看,有一小婴儿十分可爱,但只是大哭不止,那哭声划破长空令闻者顿生怜悯之心,那小家伙儿好像在说:“苦啊,苦啊。”似的,也许他降生之后,实乃苦矣。推而广之,那么世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王士贞进了石屋才发现,小婴父母已双亡多时。有终南山多年修炼的功力护身,所以瘴气短时间内不会威胁华阳子的性命,在跑遍村落找到几个妇孺确认再无生者后,他便抱起小婴领着几人匆匆离去了。一同上山的几个幸存的村民,一眼认出了王士贞怀中所抱小婴,便道:“王真人是个救苦救难的好人呐!这孩子福大命大,总算活下来了。”王士贞道:“善哉,善哉。救人于危难之中乃出家人之本,理该如此。”言毕,只见几人个个愁容满面,一副苦不堪言之状。华阳子看了看她们又问道:“这小娃娃是谁家孩子,你们可曾知道?”看着小家伙一老妇言道:“是张大宝家的,唉,昨日小儿出生,今日父母便这般凄凄惨惨,可怜了。多亏道长搭救,这孩子算是死里逃生,如今大难不死,想必是必有后福的了。”说着老妇便泪流满面起来,王士贞一看也是感慨不已。本想让一村姑收留此儿,但村姑挺着个大肚子像是难为情之状,在山道上恳求道:“请道长收留,莫要推辞,莫要推辞。”说着说着一个个跪拜起来,更有甚者业已是泪如雨注了。王士贞安慰着村民,又看看小婴很是可怜,再望望村姑一人也是孤苦伶仃,便下决心收留了这孩子。王士贞忙道:“你们可知道此番的瘟疫是怎么来的?”一个老太太忙道:“是从长安而来的,还是李姥姥给传来的。她可怜了。李姥姥是咱们李家庄的,她老头子死得早,留下一个毛头小子和她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李姥姥三十来岁年纪轻轻的时候便守活寡,不过她人勤快,心地善良,人缘也好。她儿子喜子长大成人后娶了媳妇便忘了娘,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她也如愿以偿的抱上了小孙子。她倒是一天乐乐呵呵的像是啥事也没有的,已经是七十来岁的人了还给儿子干农活,可以说灶前灶后,忙里忙外。喂鸡喂鸭,顾大护小的。我们明白的是她虽说是嘴上不提,可心里面苦得很。我们几个老姐妹也常常劝她,想开一些便是了。这不,前几天好不容易才得了空就下山到长安看她远房亲戚去了。”说着说着老太太只是叹息不再言语了,一个村姑叹道:“李姥姥回来以后也没有啥事发生,她还说说笑笑的,咱们见她精神气儿好的很。可是当天晚上就不妙了,据她儿媳说老太太半夜里面咳嗽个不停,她儿子以为是普通的感冒,也就没有放在心上没有太在意。第二天早晨天一亮,他们也没有在意,只是那儿媳觉得与往常不大一样,李姥姥没有起来吆喝着喂鸡。儿媳便把还在打呼噜的喜子硬给拽了起来,那嘎小子原本便是个愣头青,三棍子打不出来个屁。啥事都听他老婆的。他便执拗不过去了,也是勉勉强强的。他进去以后还以为李姥姥在睡懒觉,像是往常一样叫喊着拍了拍那被子。李姥姥盖着被子严严实实的,喜子揭开被子一看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是那儿媳来了才发现李姥姥已经不省人事了。后来李姥姥的丧事办完以后,又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李姥姥的孙子也莫名其妙的死了,人们慢慢回忆才知道,原来是李姥姥丧事的时候那孙子爬到李姥姥还未下葬的棺材里面玩耍之时被传染了,过了七天,庄里面又发生了一些更是可怕的事情,和李姥姥那个小孙子一同玩耍的几个孩子也接二连三,牵五代四的死了,村里面苦了个要命,一个个吓得半死不活的,几个人狠下心干脆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搬走了,可是临近的几个庄一听是我们李家庄便拒之门外了。我们合计了合计便明白了,李姥姥的事情便是瘟疫传染的地方了。”华阳子听毕大为惊异。安慰着她们,可一个个还是泣涕涟涟的。

   王士贞带着村姑、老太太和一小孩子上山去了,到了山门,只见,山门二侧有一鼓楼和一钟楼,对峙相望。小孩子跟在村姑后面寸步不离的,老太太也是跟在王士贞后面亦步亦趋。王士贞说道:“你们不必拘礼,这里并不陌生吧,你们常常到这里烧香参拜。如今算是‘旧相识’了,不必挂念什么,逝者安息,生者节哀。人世间多少事情莫过于一个‘情’字,千家万户都是如此。要好好活下去才是。”一语未了,走着走着迎面来了一个不修边幅的道长,大大咧咧的笑道:“师弟何处去了?还带俗客上山来了。”王士贞便道:“大嘴师兄,你带她们到上善池化毒去罢。” 说着把事情原委简要的说给了大嘴,又和老太太三人一一道别而去,几个人跟在大嘴后面继续前行,大嘴忙道:“你们来这里。就不必担惊受怕了,我们会好好的照顾你们,如今这瘟疫怕是要好一阵子才过的去。” 那村姑叹道:“有劳道长了,这便给你们添麻烦了。” 大嘴笑道:“哪里话,我们也是有父母亲的人,如何不晓得人世间的苦痛?” 那小孩子刚开始还是羞怯怯的现在便是个机灵鬼了,他歪着脑袋瓜子看了看大嘴的肚子说道:“大肚子道长,你们这里有没有小孩子?”此语一出一个个哈哈大笑开来,那老太太忙道:“这小家伙原来是个开心的机灵鬼呀!”小家伙叹道:“现在怕是开心不了了,原来在村里面和小朋友一起玩多有意思。那个时候我还是‘大王’,他们都听我的,如今一个个离开了,我好难过好孤单。” 说着小家伙闷闷不乐的样子显现出来,村姑见状笑道:“以后你就是我的儿子,我便是你娘。”说着抱起了小家伙,老太太也难过起来了,她抹了抹小家伙的脑袋瓜叹道:“以后奶奶也会疼你的,你就是我的小孙子了。” 说着说着慢慢的转过身去老泪纵横开来。大嘴忙道:“哎呦呦,如此了的,你们就不要不开心了。既然是新的一家人就高兴一些了。”他们拐过一个峭壁,四面皆是悬崖峭壁,不远的地方有三块巨石屹立着,中间围着一眼泉水,泉水清冽,咕咚咕咚响个不停,喷涌而出的流水哗哗而下向山涧泻去,那小孩子看的高兴听的畅快玩兴大发,小手在泉眼上抓个不停。她们掬捧着喝了一口,老太太和小孩子想喝个痛快,大嘴赶忙上前劝住,大嘴叹道:“老人家、小家伙,你们千万不要把这泉水当做普通的了,喝多了就会闹肚子。怕是会殃及身家性命也难得一说。”老太太听毕唬了不小,小家伙也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泉眼。大嘴带她们往太乙宫去了。

  村妇和老妇上终南山后住一草棚之中,道人们倒是想让她们进观中居住,但她们说怕添麻烦,所以在终南山上住进了道人们帮忙搭建的草屋。在山色苍茫之间,如此一屋,倒显得几分生气。老太太年老体衰不久后便去世了,村姑与小儿在下山采药中被毒蛇攻击,王士贞发现之时已是不省人事,其悲其惨,令人感叹不已。后人叹之曰:

   躲过苍生灭人疫,应是世间好福气。

   难料人间事所向,生死祸福非人意。

  此后,村姑的孩子和他收留的小娃娃便由他一人收养了,也算是收做徒弟罢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个小娃娃渐渐长大,王士贞为他们取了名字,唤大者为张明远,小者为费无极。二人从小都聪明好学,再者又为苦命儿,所以王士贞多有照顾之意,心生怜悯之情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其他徒儿难免羡慕嫉妒。同门师兄中有一胖子叫扁头,实乃名如其人,头像是压扁了一般,他自己说是因为娘亲生下来后他朝一个地方吃奶给睡扁的,一天乐乐呵呵的,嘴边时常浮现出来两个小酒窝,憨态可掬,也许是年纪尚小,便是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了,他一口河南话,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的;有一瘦子叫阿长,的确是偏瘦了一些,个头比同龄孩子高一些,一时被人误认为是巨人症状了,好在王士贞在他九岁时候给医治了一番才算是正常了下来。这两个都比张明远和费无极大 ,所以常常伙同其它师兄弟挑逗、欺负他们。

  一日,扁头和阿长经过精心的准备和长期的计划后,两小家伙决定去后山搞一个“大工程”,要去挖一个大坑,毕竟年龄小挖不了多少,有句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他们这可是众人挖坑、坑才深。所以扁头和阿长又叫了六七个所谓的铁哥们儿,这一班小鬼头有的拿锄、有的拿筐、有的却什么也没拿,当然是去凑热闹了。此些小家伙似乎是神不知、鬼不觉地便匆匆忙忙、屁颠屁颠往后山去了。小家伙们只是觉得给自己认为的这两个受宠的家伙一点儿教训就行,其它的什么也没多想,但他们却后悔了,此是后话。

  扁头力气大,但他不能下坑去,下去可就不好上来了。没人能拉得动的。总不能让师父知道,要是让他知道了,那还得了。一切都落空、一切都打了水漂可不行。 扁头站在上面,用筐把阿长和几个“瘦猴子”的小家伙挖的土一点一点提上去再倒掉,但就这样,这个扁头还是挺费劲的,在别人看来如此轻松,但在他做来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阿长笑道:“扁头师兄,你该减肥了,你要是再不减肥的话,都快赶上小乳猪了,肥头大耳朵的家伙。”几人一听不禁笑翻了天。扁头道:“去你的,你个‘瘦猴子’,俺扁头一指头能让你倒下去,信不?敢和俺这样说话,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小心揍你个屁滚尿流。”毕竟其它人偏瘦的较多,扁头此语便是自讨苦吃了。只见几个“瘦猴子”已把挖出的土左一把、右一把向他扔去,扁头躲闪不及,自然是全中了。扁头只得投降认输,又是一阵欢声笑语。

  的确,欢笑是欢笑、快乐是快乐,但是,这事倒干的挺差劲的,要问这鬼点子的头头是谁?自然是“瘦猴子”阿长与胖家伙扁头了。就这样,黄昏时分他们的“大工程”终于完工,几个人都满意地笑呵呵地走了,剩下的事情,那就交由阿长与扁头来办了。什么树枝、什么叶子都被他们弄下来盖在了坑口上,只见远处树枝折了很多,两人一地撒来掉了不少,捡捡拾拾折腾了一阵,又在坑口上盖了一层浮土,然后掩饰好,如此看来远远一望,坑口可真不见了踪迹,像是未曾有过挖土的痕迹一般,但仔细一看却不是那么一回事,总之还有叶子外露,浮土盖着,有点儿起伏,不过在阿长和扁头看来已挺好,这一胖一瘦便眯笑着乐此不彼地回道观去了。

  次日下午,刮起了风,那风儿吹得绿叶沙沙作响。扁头、阿长很是意外的去找张明远和费无极。扁头道:“明远、无极,两位师弟,以前都是俺们不好,那么现在你们就甭计较了,俺们也知错了,大人不计小人过。是吧!现在想请你们一块儿去玩,你们看中不中?”阿长也随声附和道:“是啊,都是同门兄弟嘛,以后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哩!所以就在一块儿好好玩,不要记仇了。” 张明远、费无极齐声应道:“扁头师兄,阿长师兄。这是哪里话,你们太客气了,当然行,走吧。” “好,要么说是兄弟呢,你们真够意思。我们到后山去,今个刮风,咱们一块儿放风筝去,哥们,你们觉得怎么样?”阿长赶忙说道。张明远、费无极连声说:“好,好啊,好啊!”这班小家伙儿便往后山去了。

  半路上,他们说说笑笑之际,只见远处过来了一个道人。他便是大嘴,袒胸露乳,醉意朦胧,摇摇晃晃的,脖子上挂着个酒葫芦,身上斜挎个布袋子。边走边唱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天上人间一壶酒,千家万户一样愁。

   山是山,万重山。水是水,千江水。

   青山绿水一家亲,比翼双飞逍遥人。

  扁头赶忙跑上前去笑道:“大嘴师叔,你从哪里来,干什么去。又喝酒了,有没有香肠?”说着扁头摸着大嘴的肚皮呵呵大笑着,大嘴摸摸扁头憨憨的脸蛋叹道:“你这小鬼头,没有,没有。我哪里有什么东西给你们,你又带着大家野来了?”扁头笑道:“哪里,大嘴师叔带吃的了,我问到了香肠的味道。”说着扁头深深地嗅了一番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嘴角淌出了口水。扁头回过头来大呼:“兄弟们,快来呀,有好吃的。”一语未了,小家伙一拥而上。扁头带头扑了上去,说时迟,那时快。大嘴竟然飞身而去,坐到了对面的山坡上去了。他们扑了个空,大嘴笑道:“来,来。不要抢,人人有份。”小家伙还欲上去,扁头举手忙道:“且慢!大嘴师叔不爽快,不跟他玩了。”阿长也叹道:“大嘴师叔,又骗人。”大嘴笑道:“扁头,你小子爱信不信。大家来。”一语未了,扁头已经跑了过去,果然一把抱住了大嘴,他们从布袋掏出了香肠,扁头吃的满嘴油腻,乐此不彼的。阿长抱着酒葫芦呡了一口,辣的不住的饶舌。大嘴一抬头,张明远和费无极竟然一动不动目瞪口呆的站在哪里,大嘴示意他们过去,他们摇摇头只笑不语。大嘴笑道:“扁头,你们来这里做什么,如实招来?”扁头笑呵呵道:“来放风筝,今天天气好,玩一玩呗!”大嘴忙道:“玩一玩便回去,不可贪玩。”阿长忙道:“那是自然,放心好了。”大嘴便摇摇摆摆下山了,扁头引众继续前行。

  顷刻间,于青山绿水的无私怀抱之中,在奇花异草的自然风光之间,他们一路欢畅、一路笑闹地到了后山,阿长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风筝,四人便开心的放了起来,风筝缓缓飞了起来,只见燕儿飞舞、鱼儿翻游,这两支风筝自由自在,四人好不快活。这时他们都在兴头之上,这当然是指张明远、费无极了,而扁头和阿长却已在互相使着眼色,一人一个便把张明远、费无极各自调开,并把他们引向了“大工程” 附近,而这一切张明远和费无极自然不大清楚,而远处树林里,那些偷偷看着即将上演的“好戏”的小家伙们却是出奇的安静,因为阿长可吩咐过,如若张明远、费无极二人一旦识破未掉入坑中,就以断线风筝为暗号,小家伙们一起上,就是推推搡搡也要把他们弄到坑里去。

   正在这时,风却把坑口的浮土吹开了。树枝什么的俨然已暴露了出来,扁头和阿长心中顿时一惊,自然是怕事情败露,但张明远和费无极却并未注意脚下,而是在仰望天空,看着自由飞翔的风筝,那种天真与烂漫令人为之感动,因为他们的一颗童心很是纯真,所以可没想太多的其他什么东西,这可正中那帮家伙的下怀,他们黑笑着,当然是不动声色。忽然,扑通两声,张明远、费无极两人相继掉入了坑中,顿时迎来了那帮小鬼头的一阵欢笑,“你,你们怎么这么坏呢?为什么这样对我们!”张明远仰着小脸问道。这时,扁头和阿长终于露出了真面目,笑道:“这两个大笨蛋终于中计喽,大家快来看呐!两个大傻瓜”只见小鬼头们从树林里冒了出来向“大工程”奔来。那个欢笑样,好像多么伟大的壮举一样,扁头说:“谁叫你们平时老受师父宠爱呢。”又一小滑头也吵吵着:“扁头师兄,他们得意什么,现在就好好吃吃苦头吧!让他们还敢耍威风,也知道知道我们的厉害。”阿长灵机一动,嘿嘿一笑道:“咱们撒泡尿吧?淹死他们!”扁头朝阿长小萝卜头似的脑袋敲了一下说道:“能淹死么,浇死他们,笨蛋!”阿长自然不大愿意了,他便朝扁头肥肥的屁股上踹了一脚,说道:“那你下去,压死他们好了,还浇死呢。”眼看扁头欲要发威,阿长便立即跑开了。扁头要追,但跑的既慢又很是费劲,小鬼头们都哄笑着说道:“哈哈,快,快呀,追呀,扁头师兄…噢噢…快追…”他便在阿长的后边大呼道:“等等我,你小子有种,看我回去不好好伺候伺候你。”就这样,他们这一大伙人儿便在欢笑声中下山去了。

   此时,风越大了,忽然之间又腾起了一阵大雾,迷迷茫茫,仿若天上仙境一般,远处是伸手不见五指。只是有一奇特之处,张明远和费无极所在的土坑周围却是清晰可见,这便是怪事了。张明远忙道:“好端端的,如何有雾气了?”费无极说道:“是啊,师兄。又没有下雪起的什么雾,奇了怪了!”张明远和费无极便拍了拍身上的土,他俩把树枝弄掉,又望望上边并不高,于是二人商议之后,费无极便踩在张明远身上上去了,紧接着张明远又被费无极拉了上去,但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事,此事令两小孩既很惊奇又很害怕。

  原来他们刚才爬上来的那个大坑突然越变越大,张明远大呼:“怎么了,地震了!”费无极惊道:“世界末日到了,天呐!师兄。”说着两个人抱在了一起。顷刻,又是一声巨响,两人竟然掉了下去,并且越陷越深,像是进入无底深渊一样,最终掉在了一个长方形的石洞之中,四方四正的山洞中顿显黑乎乎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两个小孩子很是害怕,相互簇拥着,抱在一起哭将起来,突然石洞中光明一片,洞壁上的灯点亮了起来,小孩子有了灯有了光也就不至于那么害怕,所以就壮着胆沿着灯火最亮处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走去了。

标签: 历史传奇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